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软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病变,其修复是骨科领域疑难问题之一。现有许多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其中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最理想的方法。骨组织工程使其变为现实,而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关键的一步,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软骨细胞代谢的细胞因子种类很多,本文就国内外研究中常见的细胞因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几乎不能完全修复,在生理负荷下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发展成骨性关节炎。利用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受损关节软骨,为骨关节软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的:全面了解细胞因子特性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的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明确目前细胞因子促进软骨分化修复的研究进展。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4/2009收录的关节软骨修复与相关细胞因子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软骨细胞因子相关文献29篇。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非常有限,其对创伤、炎症的反应是由软骨细胞、滑膜组织分泌或关节液中含有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软骨细胞基质中的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使基因表达启动或关闭,在软骨生长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软骨细胞周围环境因素也影响调控诱导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是由软骨细胞、滑膜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内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的:分析软骨细胞、滑膜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及影响。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PubMed数据库(www.ncbi.nlm.nih.guv/pubmed)检索时间:2005至2010年。检索词为“骨性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细胞因子”。计算机初检得到146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86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40篇,保留21篇骨性关节炎患者退变软骨及滑膜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作用及影响的相关文献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主要是指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类非特异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包括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等。关节滑膜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部分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在炎症关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到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主要是研究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或滑膜细胞的影响,而其内源性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却未广泛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软骨是缺乏血运的组织,创伤后很难利用自身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修复,难以自愈,持续的关节软骨缺损可引发局部疼痛、水肿反应以及功能障碍、运动受限等其他症状.以往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骨髓刺激法、软骨膜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但效果有限.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血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及其他组织再生必须的细胞因子,可为软骨细胞生存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望成为促进软骨再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体或异体移植修复损伤的半月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组织工程化技术重建半月板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半月板的可行性。 方法: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种子细胞进行培养,并制备半月板支架材料,将种子细胞依附于支架材料上,利用细胞因子调控种子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和迁移,组织学检查细胞与支架的结合情况以及细胞的数量等。 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修复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因子等方面。构建需要的种子细胞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传至第3代可得出最佳效应浓度。对组织工程化半月板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由多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组织工程化技术修复重建损伤的半月板,是今后半月板损伤修复研究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节软骨是一种负重结缔组织,常因肿瘤、运动、退行性变或老年性疾病造成损伤;然而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给临床治愈软骨缺损造成了很大困难.近些年出现了多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方法,包括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裂缝和镶嵌成形术,但这些方法各自都有其局限性.近年来,组织工程软骨成为软骨修复研究的新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其当前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就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培养条件及MSCs在软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对于3.5-10 cm2的软骨缺损或多个缺损来说,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软骨修复措施,取少量患者自体软骨于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并增殖到一定数量后植入软骨缺损处,从而达到修复缺损的目的。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把经培养增殖后的软骨细胞接种到Ⅰ/Ⅲ型双层胶原膜上,继续培养数日,细胞与支架结合紧密之后,使用生物蛋白胶粘贴到关节软骨缺损病灶底部。术后,软骨细胞从胶原膜上游离并穿过生物胶,迁徙到软骨缺损的基底部。胶原膜和生物胶逐步降解并被吸收。接种的软骨细胞在局部生长、繁殖,并分泌基质,形成新的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背景:由于关节软骨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高度的耐用性,自然退变或创伤引起的缺损都可能导致其结构和功能上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报告关节软骨修复技术失败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率,分析影响选择特定手术治疗方法来处理软骨修复失败最重要的因素。 方法:以“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 clinic/clinical failure, surgery”为检索词,检索 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时限为2007至2019年,语言限制为英文。初检得到文献约343篇,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筛选,共纳入38篇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微骨折术和软骨镶嵌成形术在关节软骨修复后的前期和中期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失败率,而使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的效果更好。②对于软骨修复失败的治疗:在以往软骨修复失败的患者中应用异体骨软骨移植可能是一个安全的选择,但对于失败的异体骨软骨移植的修复则有更高的失败率;而既往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或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失败的患者,经进一步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或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是可以接受的。此外,有软骨下骨髓刺激病史的患者,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失败率更高。③软骨修复失败的处理取决于手术治疗失败的类型以及软骨缺损的面积、部位的不同,异体骨软骨移植是治疗软骨下骨髓刺激患者软骨修复失败的最可靠的方法,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或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既往软骨修复失败的患者中显示出可以接受的治疗效果,在处理软骨修复失败的患者时,应该特别注意软骨下骨质的情况。ORCID: 0000-0002-3907-9145(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刺激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在关节软骨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重点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结构,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功能,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方面作一综述。方法:以“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and articular cartilage,articular cartilage damage,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ment”为英文检索词,以“关节软骨损伤”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4年7月有关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文献,排除与软骨损伤的修复重建相关性不强、以及内容重复、陈旧的文献。共保留3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刺激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可维持胞外基质合成以及平衡,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在关节软骨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软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生长因子之一,贯穿软骨修复整个过程。研究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呈现明显相关性增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通过对关节软骨组织的信号通路及与其他组织内的细胞因子彼此作用对关节软骨细胞及基质发挥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持续及低频间歇压应力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IL-6、TNF)的影响,探讨压应力的骨性关节炎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气相静压力装置对原代软骨细胞施压,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持续压应力可明显诱导软骨细胞产生IL-1、IL-6、TNF;间歇压应力可诱导软骨细胞产生IL-1、IL-6。结论 压应力作用于软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由于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因此其损伤后仅靠其自身来修复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很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形成及软骨样组织修复的功能.由细胞介导的相关基因于损伤部位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软骨修复被认为足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近期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软骨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复合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报道较少,且修复效果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缺损处仅填塞明胶海绵,其他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缺损处分别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后,软骨缺损面基本修复但稍不平整,单独使用其中1种细胞因子缺损面未完全修复,对照组无明显修复。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缺损部位软骨细胞数多于其他3组(P < 0.05),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于其他组。提示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细胞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03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手段。目的:应用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观察损伤近期修复情况。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左膝取软骨细胞,右膝造模。采用体外培养后的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复合海藻酸钠凝胶,混入CaCl2溶液中制成串珠状凝珠,体外培养4周。实验组植入海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复合物,对照组植入不含细胞的海藻酸钙凝珠,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纳入新西兰大白兔30只,除其中1只术后单侧膝关节僵硬强直外,其余均未见手术后关节活动障碍,所有动物术后无感染,无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对照组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空白组修复不明显,以纤维软组织修复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表达Ⅱ型胶原为主,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着色较淡,Ⅱ型胶原表达量少。空白组修复组织不表达Ⅱ型胶原。结果提示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有较好效果,表明自体软骨细胞复合藻酸钙凝珠能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