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中心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锁骨骨折的过程中,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各有其优点,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针对移位锁骨骨折宜选择手术治疗,无移位锁骨骨折宜使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脱落松动原因,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收集自1992—2006年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脱落松动病人32例,回顾分析各种内固定物脱落松动原因。结果发生内固定物脱落松动病例中骨园针24例,占75%;钢板8例,发生率25%。结论慎重选择锁骨骨折手术指征,合理选择及正确使用各种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锁骨骨折钢板和克氏针手术治疗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5年来203例锁骨骨折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6~12个月,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分别为94%、96%,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12月,6~10月;克氏针固定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绝大多数锁骨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对于不稳定性锁骨骨折主张手术,克氏针内固定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笑艳 《药物与人》2014,(10):265-266
目的:研究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采取钢板内固定术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结果表明,80例锁骨骨折采取内钢板固定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后,无一例患者产生并发征,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方法以期达到锁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58例,其中自2002年采用改良后方法治疗140例,对改良前后手术优良率、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无显著差异,粉碎性骨折的愈合率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后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优于改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新生儿锁骨骨折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锁骨骨折常发生在肩难产时,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g是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产后常规新生儿体检可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其预后良好。[结论]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选择分娩方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以及正确掌握分娩机转,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经阴道分娩的7840例产妇所发生的2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27%,高危因素有巨大儿、产力过强、手转胎头术、肩难产、复合先露等。结论:增强助产人员的专业培训,提早识别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掌握熟练的助产手法,正确处理肩难产和选用适当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是防治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有关产科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09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研究近5年该院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5 913例活产婴儿中发现的1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研究其分娩过程以及引起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多在因其他疾病行X线检查时发现,男婴锁骨骨折发生率大于女婴,右侧锁骨发生率大于左侧;阴道难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阴道顺产和剖宫产,剖宫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最低;新生儿锁骨骨折预后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技术水平,正确掌握分娩时机,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治疗匕整复较为容易,但固定困难。虽然其外固定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着稳定性差、易造成局部损伤等不良后果。自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单“8”字绷带与锁骨固定带联合固定的方法治疗闭合性锁骨骨折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广旭 《现代保健》2009,(26):67-67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锁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用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应用臂丛阻滞方法,试验组应用局部麻醉+强化麻醉方法即静脉镇痛法。结果试验组30例手术患者均达到I级麻醉标准,对照组30例手术患者明显差于试验组,达到Ⅱ级标准。结论芬太尼静脉镇痛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良好,术中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韩建星 《现代保健》2011,(27):35-36
目的研究多功能钢丝钳在锁骨骨折内固定物取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笔者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锁骨骨折钢丝内固定物存留患者研究其取出的方法,并对钢丝取除时间、断裂例数及皮肤切口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术中钢丝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532,P〈0.01);手术平均时间及皮肤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287,P〈0.05;t=18.0917,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钢丝钳对锁骨骨折钢丝内固定物存留患者使用极其方便,实用性强,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耀全 《现代养生》2014,(4):151-152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2月间的锁骨骨折患者116例,分为A、B两组,A组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锁骨骨折患者采取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适应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A组,B组中锁骨骨折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及粉碎情况选择合适的疾病治疗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陆骞 《中国保健》2008,16(5):184-185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我院从1998年8月~2006年7月,采用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共152例.现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锁骨骨折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院对2006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病例采用锁骨“S”型钢板内固定进行了治疗,并通过分析治疗效果而得出结论:采用锁骨“S”型钢板内固定对锁骨骨折病人进行治疗,符合锁骨的解剖形态,且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容易达到钢板与锁骨的紧密贴附的效果,能够提供有效的坚强内固定,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比锁骨骨折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重建钢板组和克氏针组,重建钢板组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克氏针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每组30例。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建钢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重建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克氏针组(P〈0.05),重建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锁骨骨折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产伤性骨折,诊断容易。由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常被临床医护人员忽视而漏诊。本文分析了我院及市中心医院1999年7月~2004年7月发生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锁骨骨折通常采用传统的“∞”字绷带固定,但部分病在复位固定后,由于固定不稳定,易发生绷带松动,骨折再次移位情况,甚至进行手术内固定,自1998年以来,作者对锁骨骨折固定方法加以改时,改为用锁骨恶化板,使复位后的固定更为牢固,通过对42例病例的使用观察,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臂丛麻醉下,患者取端坐位,用自制锁骨钳夹住骨折近端,将骨折近端扩髓,用锁骨钳夹住骨折远端,旋至骨折近端前方,克氏针内固定。结果49例锁骨骨折患者均痊愈。结论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锁骨骨折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8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产妇结局(会阴切开、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结果宫缩乏力、巨大儿、接生手法粗暴是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因素(均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开、产道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缩乏力、巨大儿、接生手法粗暴是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影响因素,应注意避免并及时给予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0.
闭合插针治疗锁骨骨折78例山东省苍山县兰陵分院外科(277731)刘鼎伟马金才苍山县中医院外科(277700)自1984年7月~1995年7月,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采用闭合插针治疗锁骨骨折7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