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加热敷结合穴位按摩对食管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30例术后6h采用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摩的方法,连续3~5d;对照组30例采用食管癌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加热敷、穴位按摩能有效地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心理指导、分散注意力、适时应用镇痛药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和早期功能锻炼对术后疼痛进行护理,每6h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1次.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应用止痛药物的差别.结果 术后0~6h,两组的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48h,试验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低,使用止痛药的级别和例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可明显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朱静娟 《上海护理》2013,13(4):12-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阶段性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于安徽省宿州市中医医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以2011年4—12月68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1--11月6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不同阶段(术前和住院治疗阶段、出院康复阶段)按照阶段性功能锻炼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增强,住院治疗阶段完全依从60例,部分依从8例;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42例,完全不依从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没有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功能锻炼措施不仅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且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早期训练对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术后6 h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第2天增加腰背肌功能训练。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及采用Macnab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VAS值明显低于术前( P<0.01),术后1 w优良率92.5%。结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缩短患者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程海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04-3905
目的 研究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04-2008-11于秦皇岛市第三院行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常规心理及生活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后责任护士指导并督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时间及效果.结果 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后,实验组患者恢复劳动能力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患者工作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芬  吴燕 《护理研究》2006,20(10):2570-257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机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锻炼时机以利于病人康复。[方法]6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第1天开始惠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则于常规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两组均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均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上举、后伸、外旋差距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66.7%)明显高于实验组(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急性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和术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优良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功能锻炼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接受院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住院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高,住院天数平均缩短5.10天(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其中两组尿潴留、胃肠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促进术后康复,并有效地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12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48例为康复组,选择2008年6-12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4h开始至术后3个月应用康复操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功能的评分系统。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术后腰腿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操进行系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最大限度恢复病人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8例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方法:采用热疗穴位、按摩双下肢肢体,肌肉震动及下肢功能康复仪(CPM)训练、音导、放松意念、肌肉最大限度主动和被动收缩锻炼;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翻身、按摩、肢体被动训练。结果实验组病人肢体肌肉萎缩发生率为8%,对照组病人肢体肌肉萎缩发生率为30%。结论采用热疗穴位、按摩双下肢肢体,肌肉震动及CPM训练、音导、放松意念、肌肉最大限度主动和被动收缩锻炼等对预防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肌肉萎缩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制康复训练光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系统的康复训练光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应用自制系统的康复训练光盘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症状及体征改善率、1年后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自制系统的康复训练光盘的应用可改变患者的行为,促进康复,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庆  徐峰  刘曦明 《中国康复》2006,21(2):117-1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术后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包括卧床位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及腹肌锻炼;B组仅由护士讲授卧床位的功能锻炼方法,不强调运动强度,术后3个月评定2组患者腰、臀、下肢残余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戒烟,教会患者做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锻炼,训练患者翻身、上下床,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术前的训练与准备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28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认为积极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密切的协作、周到的服务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条件,护理干预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对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戒烟,教会患者做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锻炼,训练患者翻身、上下床,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术前的训练与准备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28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认为积极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密切的协作、周到的服务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条件,护理干预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53例拟行开胸手术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7 d起进行沙袋加压腹式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观察锻炼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锻炼后(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氧分压、VC、MVV、FEV1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增强呼吸肌群的耐受力和力量,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 ;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 ,还接受院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住院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高 ,住院天数平均缩短 5 .10天 (P <0 .0 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其中两组尿潴留、胃肠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促进术后康复 ,并有效地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经8~12个月随访,实验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SDS评分无差异,实验组在经过心理疏导治疗后其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的术后评分,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有神经根牵拉痛.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当代护士》2014,(10):40-41
总结了23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体位训练、术前准备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以得到患者的理解,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结合脊柱外科规范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观察病情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Teach-back方法强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肝肿瘤伴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行肝脏手术的肺功能不全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实验组实施Teach-back方法强化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术前肺功能、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肝功能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患者肺活量、潮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屏气时间较锻炼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7d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Teach-back方法应用于肝癌伴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术前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0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围术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9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在3d内缓解,术后5~6 d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7.28±1.27)分,术后(2.21±1.15)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t=9.37,P<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