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TACE术后发生腹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肝癌TACE术后发生腹痛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研究和队列研究。按照JBI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的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7篇,共计1 465例患者,经meta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肿瘤数量超过3个以上(OR=2.13,95%CI:1.53~2.96),TACE史(OR=0.52,95%CI:0.38~0.71),碘油混合表柔比星化疗(OR=5.81,95%CI:2.20~15.38),ECOG评分>2分(OR=0.24,95%CI:0.11~0.55)。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肿瘤数量、TACE史、碘油混合表柔比星化疗、ECOG评分是TACE术后发生腹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重度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TACE术后出现重度疼痛的肝癌患者67例,根据其接受的镇痛药物分为吗啡组36例与氢吗啡酮组31例。观察两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下降程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TACE术后,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Ⅲa- Ⅲb期相比Ⅰb- Ⅱb期更容易出现重度疼痛(P=0.004)。给药15 min、30 min及6 h后,接受C- TACE或D- TACE治疗患者氢吗啡酮组的VAS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吗啡组,同样,CNLCⅠb- Ⅱb期或Ⅲa- Ⅲb期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氢吗啡酮组均优于吗啡组(均P<0.05)。给药1 h后,接受TACE治疗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氢吗啡酮组总体优于吗啡组(P=0.032);但接受C- TACE或D- TACE治疗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1 h后,CNLC分期Ⅰb- Ⅱb期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氢吗啡酮组与吗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CNLC分期Ⅲa- Ⅲb期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氢吗啡酮组优于吗啡组(P=0.007)。结论 氢吗啡酮可以有效减轻C- TACE及D- TACE术后不同肝癌分期患者的重度疼痛,为TACE术后镇痛提供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减少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化疗药剂量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及短期疗效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36例不可手术切除的PHC患者接受超选择性TACE,按入选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B组(n=21,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常规剂量组术后三项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C型胶原(Ⅳ-C)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小剂量组术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PHC,适当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可减轻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利于保护肝功能,而并不影响到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KMG)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中文检索词为海藻酸钠、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英文检索词为sodium alginate microsphere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搜集公开发表的关于KMG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英文文献,由3名研究者盲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使用RevManMan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按要求共纳入6篇中文文献,共计497例,其中病例组(KMG联合TACE)225例,对照组(单纯TACE)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于TACE,KMG联合TACE能更好地缩小肿瘤体积(OR=4.15, 95%CI:2.38~7.24, P<0.05);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OR=2.53, 95%CI:1.71~3.75, P<0.05)。但并不能更好地减少术后发热(OR=1.23, 95%CI:0.57~2.69, P=0.60)、术后消化道反应(OR=1.49, 95%CI:0.54~4.15, P=0.44)和术后腹痛(OR=1.39, 95%CI:0.77~2.52, P=0.27)。 结论KMG联合TACE能够缩小病灶和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但对术后栓塞反应无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TACE后约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1],术后疼痛对患者的精神和躯体造成双重的打击,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原发性肝癌TACE前不同疼痛预处理方式配合音乐疗法对其术中及术后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前指标对术后疼痛的预测价值。方法 80例患者中28例病灶临近肝包膜,52例病灶远离肝包膜。原发肝癌39例,继发肝癌41例,病灶较大径(7~43mm)。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80例患者于全麻下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取术后VAS评分(0~4分)。病灶临近肝包膜、直径较大的患者,术后痛觉更明显,病灶较大径、病灶与肝包膜最短的距离与VA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肿瘤来源与VAS评分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全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较大、临近肝包膜者更易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栓塞肿瘤肝外侧支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原发肝癌介入治疗,其中采用TACE联合栓塞肿瘤肝外侧支动脉40例(A组),只接受单纯肝动脉TACE 39例(B组),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甲胎蛋白(AFP)及肿瘤变化,随访生存时间.统计学分析采用PASWl 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手术前后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中位生存期;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6个月时AFP下降(例)27/32对比20/33,x2=4.580,P=0.039.肿瘤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反应(CR +PR +SD)情况为35/40对比32/39,x2=0.458,P=0.518;32/38对比23/37,x2=4.653,P=0.029.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A组为6 ~56个月,平均(24.85 ±11.68)个月,B组为6~48个月,平均(17.46±6.56)个月,f=3.048,P=0.004.结论 TACE联合栓塞肿瘤肝外侧支动脉较单纯肝动脉TACE疗效明显优,肝外侧支动脉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重要因素,采取规范、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动脉,可提高原发性肝癌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分为TACE组和TAE组。对TACE灌注OXA/5-Fu/THP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单纯肝动脉栓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TACE联合OXA/5-Fu/THP治疗的65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55.4%,疾病控制率(DCR)81.5%;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5个月,中位OS时间为18.5个月;单因素分析中,Child-Pugh A级、无门脉癌栓、无肿瘤转移、肿瘤直径小及TACE治疗次数多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的患者预后优于C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及肿瘤远处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TAE 相比,TACE 联合OXA/5-Fu/THP 可提高患者的mPFS。结论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P-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管造影表现,总结其血供特点.结果 39例TACE术前血管造影发现有70支动脉参与供血,以39支(56.0%)肿瘤所在肝叶动脉供血为主,23例(59.0%)伴有31支(44.0%)肝外寄生性血管.TACE治疗前有无寄生性血管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x2=164.00,P<0.001),与部位无相关性(x2=7.358,P=0.061).TACE治疗后所有血管造影发现有131支动脉参与供血,31例(79.5%)伴有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肝内动脉53支(40.5%),肝外寄生性血管78支(59.5%),新增寄生性血管47支,呈逐渐增多(x2 =4.278,P=0.039).TACE术后肿瘤易由近邻血管获得寄生性供血.结论 P-HCC肿瘤TACE治疗前后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外寄生性血管为辅.寄生性血管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其血供丰富,来源以就近为原则.TACE治疗后易形成新的寄生性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伽马刀(γ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2-03至2014-06武警总医院收治的PH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IMRT联合TACE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行γ刀联合TACE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2.98%(3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45%(27/47)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AFP水平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7/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12/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IMRT联合TACE术,伽马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毒物反应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抑制血清AF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858例,其中合并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0.9%、27.5%和10.7%,非DM组为70.9%、36.0%和17.6%,经Log-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mRECIST标准与RECIST标准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一致性,确定哪种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方法 应用两种标准分别评价78例TACE联合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计算KAPPA系数确定两种标准的一致性.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曲线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应用SPSS19.0计算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KAPPA系数为0.243(x2=5.250,P<0.01),通过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显示RECIST标准评价出的SD与PR的曲线有多处交叉重合的部分,两者的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RECIST标准的不同缓解情况的生存曲线相对较平衡没有重合部分,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mRECIST标准并不适合所有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后评估,病灶边缘不清和强化不明显的将导致无法应用mRECIST标准.②mRECIST标准更准确地评估了TACE联合PRA治疗超米兰标准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免疫功能状态。方法: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前后T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3、CD4、CD8),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TACE术后CD8+降低,CD3+、CD4+、CD4+/CD8+均升高。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对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均行常规肝脏平扫及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动脉期图像由双能量扫描方式获得.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常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B法观察虚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评价2种方法对栓塞病灶内部及其周围肝组织内强化信息的判断.以DSA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A、B2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27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中共检出63个病变,DSA明确其中39个病变有强化,24个病变无强化.B法的敏感性为94.9%( 37/39),高于A法的74.4%( 29/39;x2=6.303,P<0.05);B法的特异性为95.8%( 23/24),与A法的83.3% (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9,P>0.05).结论 以动脉期双能量扫描代替常规CT平扫与动脉期增强扫描,与常规CT动态增强相比,对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的影像学表现及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结果常规腹部CT扫描范围,平扫心房癌栓均漏诊,增强扫描漏诊7例;心房癌栓CT平扫呈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结节样充盈缺损,栓塞后癌栓内不同程度碘油沉积;肿瘤侵犯肝静脉、下腔静脉至右心房8例,直接侵犯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1例,血管造影均显示条纹征。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7.8%(7/9),33.3%(3/9),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若肝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出现充盈缺损、条纹征即可诊断右心房癌栓;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右心房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合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消融(PA)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生存率、肿瘤缩小率的差异,为HC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比较TACE联合PA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生存率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按照Cochrane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5篇RCT,8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TACE联合PA组1、2、3年生存率、肿瘤缩小率均优于TACE单独治疗组[1年生存率:RR=1,454,95%CI(1.333,1.586),Z=8.56,P<0.001;2年生存率:RR=1.781,95%CI(1,511,2.099),Z=6.88,P<0.001;3年生存率:RR=2.351,95% CI(1.808,3.059),Z=6.37,P<0.001;肿瘤缩小率:RR=1.314,95% CI(1.190,1.452),Z=5.38,P<0.001].敏感性分析揭示两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与单独行TACE相比,TACE联合治疗组的患者1、2、3年生存率、肿瘤缩小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兔VX2肝移植瘤经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治疗后,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mvag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碘油+阿霉素,n=10)和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碘油+阿霉素+ES,n=10),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残瘤组织VEGF和MVD的表达,3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TACE组和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的VEGF平均吸光度值(A)分别为0.130 ±0.038、0.200±0.049和0.120±0.047(F=9.42,P<0.01),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93、5.63,P<0.01),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0,P>0.05);各组MVD值分别为(80 ±17)、(84±16)和(57±13)个/高倍镜(F=8.70,P<0.01),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组MVD值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63、5.48,P<0.01),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05).结论 TACE联合应用内皮抑素治疗较单纯化疗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的表达,并可显著减少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影响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颈椎转移瘤的围术期并发症,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颈椎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Karnofsky评分、Frankel分级、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与术前相比,57例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下降(P<0.00l),Frankel分级改善(P=0.025),Karnofsky评分增加(P<0.00l).局部复发率为12.3%.围术期死亡率为3.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Karnofsky评分<60分、多节段切除、术中出血>300ml为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300ml和Karnofsky评分<60分为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椎转移瘤经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和体力状态,但手术风险较高.该手术的围术期并发症与术前Karnofsk评分、术中出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军强  刘彪  林源 《放射学实践》2006,21(6):611-613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性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导管对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供血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9例共行化疗性栓塞41次,术后血清AFP下降大于50%者24例(82.8%),肿瘤缩小>50%者6例(20.7%),肿瘤缩小在25%~50%者16例(55.2%),其余患者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肝癌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