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幼儿园儿童体内的铅污染及贫血状况,探索简易、经济,可接受的检测手段。[方法]在罗湖区随机抽取了39所幼儿园,随机抽查了3037名儿童的血液锌原卟啉(ZPP);1098名儿童同时作了血红蛋白(Hb)检测。将结果分为ZPP可接受水平组与偏高组、非贫血组,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ZPP总体平均值为0.473μmaol/L,各年龄组ZPP平均值、最小值均在可接受水平,最大值均在偏高水平。3037名儿童中有153人ZPP值处于偏高水平,占5.0%;1098名儿童有8.3%的儿童Hb值处于贫血水平,ZPP可接受水平组的1038人中有7.5%贫血,ZPP偏高组的60人中有21.7%贫血。ZPP值偏高组的Hb均值较可接受水平组低;贫血儿童ZPP值较高,Hb均值较可接受水平组低;贫血儿童ZPP值较Hb正常组高。[结论]罗湖区集体儿童血ZPP值在偏高水平的比例低于其它地区;铁营养状况与血ZPP水平呈负相关;儿童铅污染及损害的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幼儿园儿童铅水平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探索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武汉市直机关曙光幼儿园3~6岁在园幼儿的ZPP(锌原卟啉)水平进行3年跟踪,并进行影响幼儿铅水平相关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3年来全园幼儿ZPP超标率显著下降,幼儿ZPP超标率与环境、入园方式、幼儿年龄、教育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幼儿性别、血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目前,全园儿童ZPP水平较低,但部分儿童ZPP值过高仍应引起高度重视。血铅水平应作为衡量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应用于人群接触环境铅污染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紫金县某电池厂附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2~3 mL,采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儿童以血铅含量≥100μg/L、成年人以≥400μg/L为慢性铅中毒判定标准。结果共调查946名居民,其中1~13岁儿童174人、16~87岁成年人772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率为14.9%(26/174),儿童ZPP含量中位数为0.78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47.675μg/L,儿童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含量超标率为9.5%(73/772),成人ZPP含量中位数为0.74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69.572μg/L,成人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弱相关关系(r=0.344,P〈0.05)。儿童血铅高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较强的相关关系(r=0.530,P〈0.05),儿童血铅低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高水平组(血铅≥400μg/L)和低水平组(血铅〈400μg/L)的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均具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6、0.142,均P〈0.05)。结论成人血铅或儿童血铅水平较高时,ZPP可以作为环境铅污染人群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郑州市市区1~12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上街区3所幼儿园、1所小学1066名1~12岁儿童,取其指尖血,测定血锌原卟啉含量(ZPP)。同时对其中的424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ZPP水平为3.273μg,血铅超标率为59.76%;男性儿童为3.210μg,女性儿童为3.336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家中有摩托车、汽车,父母吸烟,咬手指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饭前便后洗手是儿童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血铅超标率较高。应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5.
铅接触者职业健康监护血锌原卟啉筛选指标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宇  刘利杰  胡功成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70-1371
目的探讨铅接触者职业健康监护中血锌原卟啉作为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某蓄电池制造企业2000-2001年极板、装配、化成3个车间各工段的作业场所空气铅烟(尘)监测数据456个及上述3个车间198名职工近2年体检结果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浓度组血锌原卟啉、尿铅值均有随接触浓度增高而增大的趋势;浓度与血锌原卟咻、浓度与尿铅及血锌原卟啉与尿铅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从而提示血锌原卟啉值的变化可间接地反映尿铅值的变化,建立血锌原卟啉与尿铅值的数学模型为Pi^=0.1612×Zi0.7354。若将漏诊率控制在1%左右,经模型推算出血锌原卟啉的值为1.7μmol/L(1062.5μg/L),若血红蛋白值取170g/L(本资料平均值)时,血锌原卟啉值约为6μg/g Hb(1062.5/170)。结论建议血锌原卟啉可以作为筛选指标,其下限值应为6μg/g Hb。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区儿童铅中毒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石家庄市区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采用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对市区22 086名2~6岁集体儿童进行了铅中毒监测,结果显示;血铅值在10μg/dl以上儿童为14 422例,占监测人群65.29%。提示;城市儿童铅中毒发病增况较为突出,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30名育龄妇女(孕妇405人、未孕妇125人)的营养性贫血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分别从不同孕期及未孕育龄妇女中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锌原卟啉(ZPP)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进行有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530名育龄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23.8%(其中孕妇25.9%,未孕妇16.80),孕妇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未孕妇,孕妇的血红蛋白随孕周的增加而下降,孕妇的血锌原卟啉与未孕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孕期的血清铁蛋白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缺铁性贫血是妇女最常见的营养性疾患之一,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16岁儿童发育状况与血液中锌原卟啉(ZPP)等9项血液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268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液中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G)、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分布宽度(EVDW)、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9项指标。结果 0~16岁受检儿童中,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9,P0.05)。血液相关指标MCV、MCH、HGB水平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岁儿童随年龄增长ZPP值变化显著,3岁后保持稳定;3岁以下儿童ZPP、EVDW、WBC水平显著高于3岁以上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水平高于3岁以上组儿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6岁儿童体重、身高、MCV、MCH、HGB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关系。ZPP、WBC在3岁以下儿童中变化波动大,3岁以后较稳定,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铅中毒和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水平升高,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血液锌原卟啉列为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因其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目前已被众多国家广为采用[1]。我国已于1989年将血液锌原卟啉列为慢性铅中毒诊断指标之一。为了解ZPP与其它铅中毒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关系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对356例触铅工人ZPP、尿Pb.尿σ-ALA测定结果及93例非触铅工人ZPP的测定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非触铅工人93人,年龄19~50岁,男55人,女25人;触铅工人356人,年龄20~52岁,其中蓄电池制造工人104人,男70人,女34…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儿童铅中毒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石家庄市区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采用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对市区22086名2-6岁集体儿童进行了铅中毒监测,结果显示:血铅值在10μg/dl以上儿童为14422例,占监测人群65.29%,提示:城市儿童铅中毒发病情况较为突出,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