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术中面神经监测在中耳手术中的作用并系统化其监测方法,探讨全身麻醉对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40例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面神经实时监测,静脉输注罗库溴铵维持50%的肌松程度.根据术中直视下面神经暴露程度,分为面神经暴露组(A组,n=16)和面神经非暴露组(B组,n=24),测定面神经诱发肌电位的电刺激阈值.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诱发面神经肌电位反应,且术后面神经功能均未见异常.50%肌松程度下面神经暴露组电刺激阈值为0.15 mA±0.07mA(0.07~0.25 mA),面神经非暴露组电刺激阈值为0.53 mA±0.21mA(0.20~1.00m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定位面神经,预警手术操作,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定位未暴露的面神经时,可先用0.5mA刺激,再用1.0mA探寻;面神经暴露时,用0.1mA开始刺激.部分神经肌肉阻滞技术可以满足面神经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面神经监测下完成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1例,术中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用面神经监测仪确认面神经的走行,尤其经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过程中实时监测预防损伤面神经,记录开放前后刺激阈值。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前移1例。完成完壁式手术的21例患者中,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前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380.90m A,平均(0.66±0.16)m A,开放后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160.90m A,平均(0.66±0.16)m A,开放后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160.43m A,平均(0.32±0.09)m A。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4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即发性或迟发性面瘫。术后半年全部干耳。结论面神经监测仪能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有助于扩大面隐窝的开放范围、彻底清除病灶而不增加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面神经术中实时监测在耳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及监测方法,探讨全身麻醉对神经监测的影响,为减少医源性神经损伤提供安全保障。方法2001~2004年在45例耳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护仪行术中实时监测,其中先天性耳畸形手术18例,中耳乳突手术27例,大部分采用插管全身麻醉,记录诱发面肌肌电图反应的电刺激最小电流阈值。结果45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术后均保留完好,术后复查与术前检查一致,未发生医源性面瘫。面肌肌电图反应的最小电刺激阈值为0.08mA,适宜刺激电流范围为0.2~1.0mA。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以帮助术者进行神经定位,辨认神经,并提供预警,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鼓索神经的超微结构并测定其味觉功能。方法19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①术中取的鼓室段鼓索神经作透射电镜观察;②手术前和手术后用区域性化学味阈法测定患者的味觉功能,测定部位分别为两侧之舌尖菌状乳头、舌侧叶状乳头、舌后部轮廓乳头以及软腭,所用的味觉刺激液为1mol/L氯化钠,1mol/L蔗糖,0.032mol/L柠檬酸,0.001mol/L盐酸奎宁,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③手术前和手术后用House-Brackman面神经评级标准评定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结果①所有患者鼓索神经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肿胀(100%),排列紊乱(100%),Schwann细胞肿胀(95%)、细胞内空泡形成(89%),髓鞘间胶原组织增生(89%);②19例患者中2例术后发生味觉障碍,手术前和手术后每一味觉刺激液于术侧舌部和软腭引起的味觉反应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③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麻痹。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鼓室段鼓索神经的超微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手术中切除鼓索神经,术后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味觉功能和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中透明化鼓索神经和透明化面神经垂直段和面神经嵴的位置关系,探讨在该手术中透明化鼓索神经是否具有定位面神经垂直段和面神经嵴高度的作用。方法:2008-2010年我科收治的11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手术中结合采用根据水平半规管、砧骨窝的位置和透明化鼓索神经的方法定位面神经垂直段和面神经嵴的高度。结果:99例面神经嵴磨至鼓索神经乳突段平面,面神经垂直段未显露;9例面神经垂直段透明显露,低于鼓索神经乳突段1~2 mm,前后方向2~3 mm,位置恒定;9例患者听骨链、砧骨窝、水平半规管和面神经骨管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面神经垂直段低于鼓索神经乳突段1~2 mm,前后方向2~3 mm;1例面神经垂直段透明显露,高于鼓索神经乳突段。结论:透明化鼓索神经乳突段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中可作为定位面神经垂直段和磨低面神经嵴的标志,是对传统方法定位面神经垂直段的补充,特别对于传统定位面神经标志破坏者,定位面神经的意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的定位和辨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18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或加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手术资料,对术中面神经探查定位及辨认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185例中,面神经探查发现58例面神经裸露;②面神经鼓室段定位标志为匙突、齿突、砧骨短突,185例中33例匙突消失,25例齿突遭到破坏,19例砧骨短突破坏或移位;乳突段定位标志为水平半规管、二腹肌脊,185例中12例水平半规管遭破坏,14例二腹肌脊被破坏;33例鼓索神经变异;③面神经与肉芽组织的关系为肉芽组织覆盖于神经表面78例,肉芽包裹神经47例,肉芽组织来自于面神经本身24例。结论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的定位主要根据相对固定的砧骨、水平半规管、匙突等结构,当这些结构遭破坏或观察不清时,应联合多个标志综合判断,提高面神经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鼓室成形术中避免面神经损伤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将不同时期完成的鼓室成形术病例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重点分析术中发现面神经解剖变异情况与术后面瘫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早期组患者86例,术中发现乳突段面神经裸露2例,术后发生完全性面瘫7例(8.1%);后期组患者106例,术中发现乳突段和水平段面神经裸露者分别为4例和9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面瘫2例(1.9%)。结论术者对面神经解剖及其变异情况的熟悉程度和耳显微手术操作经验,是避免术中发生面神经损伤的最大保证。  相似文献   

9.
68例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6 8例 (72耳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且胆脂瘤的侵蚀性较强 ,及时行 CT检查十分必要。术中常发现砧骨长脚和镫骨上结构受破坏 ,面神经水平段最易发生骨管缺损 ;手术治疗以开放式乳突根治彻底清除病灶后可行鼓室成形术 ,对提高听力 ,防止病变复发有一定优势。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原则下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 ,加鼓室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能否提高鼓膜修补成功率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伴中、下鼓室自行封闭患者66例(66耳),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其中31例术中应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内植法鼓室成形(前瓣组),35例应用软骨和筋膜内植法鼓室成形(软骨组),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气导(AC)、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前瓣组成功率为96.8%(30/31),软骨组88.6%(3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瓣组有效率为88.46%,软骨组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前瓣组优于软骨组.结论 伴有中、下鼓室封闭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前壁外耳道-鼓膜瓣鼓室成形能提高筋膜成活率,术后鼓膜穿孔率低,较好成形鼓室,并能同期听力重建,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