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卡介苗(BCG)+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将56例浅表性膀胱癌局部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BCG 120 mg+IL-2 20万U膀胱灌注;B组27例,丝裂霉素C(MMC)30 mg膀胱灌注.结果56例随访12~39个月,平均23.2个月.A组复发l例,B组4例复发,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BCG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研究结果提示,BCG具有明显的免疫激活及抗肿瘤作用.IL-2可直接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几种常用药物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五组,第一组用塞替派(TSPA)60mg.第二组用卡介苗(BCG)120mg;第三组用BCG 60mg加白细胞介素-2(IL-2)350,000u;第四组用丝裂霉素(MMC)40mg;第五组用阿霉素(ADM)40mg行膀胱灌注.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42个月,肿瘤复发率第一组为46.6%(7/15),第二组为25.0%(4/16),第三组为12.5%(2/16),第四组为31.2%(5/16),第五组为33.3%(5/15),第三组与其余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SPA,BCG,BCG加IL-2,MMC,ADM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其中BCG加IL-2灌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多次多发表浅乳头状膀胱癌和并发的扁平原位癌(CIS)有肿瘤复发或持续的高度危险(95%).1976年 Morales 等报道 BCG 膀胱腔内灌注可明显减少复发肿瘤的数量,以后又报道在7例 BCG 治疗患者中,5例短期(0.5~1年)根除了扁平原位癌。病人:8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40~77岁).患者均为具有高度复发危险的肿瘤(≥4个肿瘤和/或以前连续膀胱镜检查2次均有>3个复发肿瘤),组织学证据(乳头状癌及扁平原位癌,Ⅱ~Ⅳ级,Tis、Ta、T_1期),但不需膀胱切除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卡介苗(BCG)灌注膀胱治疗10例反复发作的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8例男性,女性2例。9例在50~68岁之间。发病期2年~22年。肿瘤复发次数2次~20次,皆经反复电灼、电切治疗、肿瘤切除、粘膜剥脱或膀胱部分切除,仍未根治。作者采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的改良Brosman方案施治,即以含有150mg BCG之50ml生理盐水经导尿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应用THP(30mg/50ml)膀胱灌注,保持30分钟.结果随访3~1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30例Ta期膀胱原位癌或T_1期浅表膀胱癌病人接受了8周的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所有的病人都是经噻替哌或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未消失或消失后又复发者,作者根据最后一次BCG膀胱灌注4周后的膀胱镜检查,膀胱冲洗脱落细胞学以及活组织检查确定治疗效果. 30例病人中,15例(30%)在头三个月治疗完全有效,膀胱镜检查未见肿瘤,Ta期(62%)和膀胱原位癌(56%)病人中,治疗完全有效的可能高于T_1期膀胱癌病人(25%)。最长的随访期为3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7.
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112例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喜树碱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 用喜树碱15~20mg 生理盐水40ml,术后三年内定期膀胱灌注。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12~46个月,101例3年以上无复发(占90.2%);复发11例,3年内总复发率9.8%。结论 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的安全疗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1年10月~2002年12月间2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RU-Bt及电灼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联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THP 30mg,每周一次,连用8周;而后改为BGG 60mg,每月一次,连用10个月.结果:总疗程12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率7.7%.结论:THP联合BGG膀胱灌注效果好,不失为有效、安全、简单、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70%~80%为浅表性癌,经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其中10%~3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和浸润能力增强.因此,膀胱癌术后患者及时予以辅助药物治疗是相当重要的.作者采用卡介苗(BCG)联用干扰素(IFN)对1997年3月~1999年3月2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经随访观察,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复发进行探讨。方法 将THP 40 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内,保留30 min,开始每周1次,2个月后每月灌注1次,6个月为1疗程。结果 随访6 ~ 16个月,复发1例(为T1期多发肿瘤)。所有病例在灌注时均能耐受,无全身性毒副反应,仅2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1周内消失,1例有镜下血尿,10 d后消失。膀胱灌注前、后各项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结果:本组25例中1例6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其余34例随访5年6例;2年-3年20例;1年半8例;复发3例(T2期1例,T3期2例;术后6月1例,术后13月2例),复发率8.57%。结论:BCG膀胱内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疗效好、复发率低,但肌层浸润的肿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等药物的灌注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不同药物的灌注疗效.方法16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对照组、噻替哌组(TsPa)、卡介苗组(BCG)、丝裂霉素组(MMC)、表柔比星组(EPI);术后d7经导尿管膀胱内灌注,除EPI50mg仅灌一次外,TsPa60mg、BCG60mg、MMC20mg均为1次/周×8次,然后1次/月×10次,共1年,对照组仅为术后患者.随访6月-6年.结果与其他组相比,对照组、TsPa组复发率高(P<0.01);TsPa、BCG毒副作用强(P<0.01);MMC费用高(P<0.01).结论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疗效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卡介苗 (BCG)膀胱灌注及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将 6 3例患者分为两组 ,第 1组用BCG12 0mg膀胱灌注 31例 ,第 2组用BCG 6 0mg膀胱灌注 32例。随访 6个月~至 4年 ,平均 40 2个月 ,膀胱肿瘤复发率 ,第 1组为 19 4% ( 6 /31) ,第 2组 2 1 9% ( 7/3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结果:本组35例中1例6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其余34例随访5年6例;2年~3年20例;1年半8例;复发3例(T2期1例,T3期2例;术后6月1例,术后13月2例),复发率8.57%。结论:BCG膀胱内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疗效好、复发率低,但肌层浸润的肿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吡柔比星联合聚维酮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Yu ZX  Weng ZL  Chen W  Zhang FY  Zhou XS  Li CD 《癌症》2003,22(4):421-423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术后易复发,且可恶性进展,影响预后,如何预防其复发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本研究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999年10月-2002年5月,选择34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将20mg THP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和20ml PVP中,然后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并保留1小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6个月,平均随访17.2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5.8%,4例血尿,膀胱刺激症6例(17.6%),结论:THP联合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1年10月~2002年12月间2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RU—Bt及电灼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联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THP30mg,每周一次、连用8周;而后改为BGG60mg,每月一次,连用105个月。结果:总疗程12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率7.7%。结论:THP联合BGG膀胱灌注效果好,不失为有效、安全、简单、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盐酸氮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06例(90例非浸润性、1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对其中5例浸润性膀胱癌同时切除邻近肿瘤的膀胱周围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术中用2mg%盐酸氮芥生理盐水溶液100ml~160ml在所剩余膀胱粘膜下全部浸润注射,术后定期用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结果:106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9年.无肿瘤复发103例,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2.9%.90例非浸润性癌全部无复发.16例浸润性癌,复发3例,复发率18.75%.结论:膀胱粘膜下浸润注射盐酸氮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好,降低复发率显著,毒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电切(TUR-Bt)、膀胱局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行TUR-Bt、膀胱局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术后定期应用THP 30mg/S0ml、1次/周,连续8周;以后1次/月,连续10月.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液保留30分钟,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总疗程12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22个月,无肿瘤复发32例(94.1%),复发2例,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灌注后出现一过性轻度尿频、尿急症状.结论:THP短时间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40mg、丝裂霉素C 10m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近期收治的86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20个月.结果THP组26例,复发2例,复发率7.7%;MMC组26例,复发3例,复发率11.5%;MMC组31例,复发11例,复发率35.5%.THP组与MM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HP组和40mg MMC组与MMC组相比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40 mg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丝裂霉素C 10m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癌切除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切除肿瘤缝合后,将羟基喜树碱20 mg稀释后进行膀胱黏膜下局部浸润注射,术后用羟基喜树碱20 mg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213例中185例获5年内随访,其中3年以上者121例,占65.4%;2年以上者39例,占21.1%;1年以上者25例,占13.5%;总有效率87.6%。仅有2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2.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缝合后,应用羟基喜树碱20 mg稀释后行黏膜下注射和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方法简便,费用低,疗效可靠,可防止膀胱癌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