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向量图表现:横面QRS环起始向量呈CCW运行,最大向量方位+30°,环体椭圆狭长,几乎全部位于左前,仅有少许终末向量位于左后及右后,右侧面呈相应改变,符合左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横面、额面及右侧面QRS环最大向量电压分别达到了3·0mV、3·14mV及2·32mV,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明确。另外3个面QRS环不闭合,出现ST向量,T环短小,图1R/T>5·0,R-T夹角增大,有明显的心肌复极异常(见图1)。讨论本例左中隔支传导阻滞与左心室肥大并存,文献罕见报道。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心电向量图对左中隔支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示:R-R间期为0.10s、肢导QRS波Ⅰ、Ⅱ、Ⅲ、aVF均呈QS波型,起始有“△”波,QRS时限>0.12s胸导V_1呈Rs型,V_(3、4、5)呈QS波,左右手反接加做V_3R-V_5R呈R波,电压明显增高,并有多导联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位心合并预激综合征。下壁心肌梗塞,右室肥大待排。为了明确诊断、做心电向量检查。心电向量特征:各面QRS环起始部运  相似文献   

3.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218例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勇  黄宗勤 《心电学杂志》1989,8(3):143-146
通过对218例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者的分析表明,水平面QRS环移向右前或最大向量> 90°,均有右室肥大等明确病变;而移向左前且最大向量< 90°者,无明确病变,对有心血管病症状者,考虑多由中隔支阻滞所致。QRS主体环前移与左室或右室前方游离壁传导障碍或右束支阻滞无明确关系。中隔支阻滞时水平而QRS环多呈逆钟向运行,可能由于传导延缓的加重,少数改作“8”字形或顺钟向运行,而当中隔支完全阻滞时则可无前向移位。中隔支阻滞并不增加更严重的心室内传导阻滞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75岁。自觉胸闷气短半年来院门诊就诊。心电图示 :Ⅱ、Ⅲ、aVF呈rs,SⅢ >SⅡ ,Ⅰ、aVL呈 qR型 ,电轴左偏 70°。心电图诊断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见图 1)。但此患者Ⅱ、Ⅲ、aVFr波极小 ,不占时 ,故又查心电向量图为 :FPQRS环呈先顺后逆“8”字型运行 ,初始向量于右上 ,QRS最大向量方位于左上 2 8°,振幅 1 0 2mV。QRS环从“0”点向上向左与X轴相交时间 >2 5ms,由“0”点至X轴距离 >0 3mV ,最大向上力 >0 .2mV ,QRS环位于左上的面积 >总面积 6 0 % ,图形于左上展开 ,终末传导延缓。T环逆于左下 ,长 /宽比值 >2 6 ,R/…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     
117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1980年修订) 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拟订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4(1);61,1981肺心病:在胸肺疾病基础上,心电向量图具有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指征者均符合诊断。一、右心室肥厚:1.轻度右心室肥厚:(1)①横面 QRS 环呈狭长形,逆钟运行,自左前转向右后方,其 S/R>1.2或②X 轴上(额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终末向量改变的临床意义 ,选择经射频消融 (RFCA)术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 12 9例 ,据旁道部位分 9组 :左前壁 (LA)、左侧壁 (LL)、左后壁 (LP)、右前壁 (RA)、右侧壁(RL)、右后壁 (RP)、右前间隔 (RAS)、右中间隔 (RMS)、右后间隔 (RPS) ,对比分析RFCA术前、后心电图。结果 :①与消融旁道后心电图对比 ,12 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终末向量。②终末向量改变与旁道位置有关 :aVL(和Ⅰ )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 ,或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主要出现在LA、LL旁道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振幅减小或变为正向波主要出现在LP、RA、RL、RP、RAS、RMS、RPS旁道。Ⅲ (和aVF)导联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变为正向波 ,或终末无变化主要出现在LA、LL、RA、RAS旁道 ;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 ,或正向波振幅减小 ,或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LP、RL、RP、RMS、RPS旁道。V1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减小或消失主要出现在LA、LL、LP旁道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RA、RL、RP、RAS、RMS、RPS旁道。③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波有关 :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终末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 (P <0 .0 1)。结论 :观察终末向量的改变可能有助于delta波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与心向量图(VCG)同时记录分析,及时发现诊断急性右室梗死(ARVI)。方法选自临床诊断明确,心肌酶谱(CK-MB)升高,有典型急性右室梗死ECG与VCG资料。分析在有或无左室梗死条件下急性右室梗死心向量图改变。结果 4例ARVI以ST向量向右侧增大为主要特点。单纯右室梗死ST向量指向右上方,伴有下壁梗死ST向量指向右前下方,伴有下、后壁梗死的ST向量指向右后下方。结论 VCG对ARV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5例常规ECG的V1导联呈rSr'型的患者,进行3个不同层面的胸导联ECG与VCG记录,得出两者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AIRBBB与假性RBBB在ECG特征上,当V1导联有r'时,SI 、v5相对增宽≥0.05s,最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在VCG的特征上,AIRBBB 37例,3个层面横面终末向量均在右后、右后跨右前为主,终末延缓时限为30ms~60ms.假性RBBB67例,3个层面终末向量除1例呈右前附加环外,右前、右后均无典型附加环.终末延缓时限均<30ms.结论当V1导联呈rSr',S1v5时限相对增宽≥0.05s时有利于AIRBBB的诊断.VCG特征为:(1)QRS环时限<0.12s,(2)附加环多在右后或不典型,(3)终末传导延缓时限≥30ms,可作为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3086例出生至50岁各年龄健康人心电向量图 QRS 环运行方向、最大向量方位、初始5ms向量及终末向量方位。结果表明:QRS 环图形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在心电向量图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对由婴儿 QRS 环特点演变为成人向量环图形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WPW)无创心电图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QRS波群初始向量,即预激波的分析.近年研究发现,WPW不但可以引起QRS波群初始向量的改变,还可以引起QRS波群中间向量和终末向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们遇见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及左间隔分支阻滞两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57岁。X线示心影不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顺应性减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左间隔分支阻滞(图1B)。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向量图表现(图1A)额面:QRS环起始向量向下略偏右,环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位于左上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6岁。临床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心脏 B 超:右室前壁增厚为0.7cm,活动幅度增强,右房扩大为2.9cm,右室肥大为2.9cm,三尖瓣活动增强,提示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图(附图)示:电轴+107°,P-R 间期0.10s,QRS 时限0.11s,P-J 间期0.22s,各导联  相似文献   

13.
冯兰英  周矗 《心电学杂志》1997,16(4):229-231
例1 患者男,60岁。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半月入院。10年前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病史。常规心电图显示V_1、V_2呈Qs型,超声心动图描记术示主动脉弹性差,前间壁运动相对减弱。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图1A心电图为V_5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P-P间期0.70—1.08s。P-P间期>0.79s时,P-R间期0.22s,QRS波群呈Rs型,QRS波群时间0.08s;当P-P间期0.70—0.79s时,QRS波群形态发生变化,QRS波群增宽至0.11s,R波电压变低,S波变浅,酷似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但P-R间期仍为0.22s。R_4为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图1B心向量图为心电图显示前间壁心肌梗死图形的QRS心向量环,横面、矢面向前向量消失,T环长/宽<2.5。图1C心向量图为心电图显示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QRS向量环。与图1B不同的是心向量图3个面初段至中部泪点较密集,尤以F面明显,终末部泪点密度无明显改变。结合心电图、心向量图诊断:窦性心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3岁,因与家人吵嘴后口服乐果(量不详)约1小时被送入院。查体:意识不清,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几乎消失。口唇发绀,口角流涎。听诊:心音弱,心率快,两肺满布小水泡音。急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以形态一致的大锯齿状F波,F-F0.22S(272次/分)QRS时间0.08s,R-R0.44s(136次/min)。肢导QRS电压均<0.5mⅤ,Ⅱ、Ⅲ,aVF导呈QS型,其中有的r波高出F波谷。V_1导QRS波呈rsr型,V_2—V_6呈rs型,s>r。心电图诊断:①心房扑动;②下壁病理性Q波;③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④右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呈SⅠSⅡSⅢ患者心电向量图的特征改变。方法:对41例经常规心电图明确为SⅠSⅡSⅢ患者再行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SⅠSⅡSⅢ患者心电向量图QRS环在不同平面均有改变,其中横面、额面改变最为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终末向量显著向右后上移位,向右后上向力增大,右后上、下象限面积增大,分别呈右心室肥大、右心室流出道肥厚的心电向量图改变。结论:对心电图明确为SⅠSⅡSⅢ患者,建议做心电向量图检查明确其性质。  相似文献   

16.
预激综合征(WPW)A、C型属左房室旁路,当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时,QRS环初始及终末向量传导缓慢,全环或主环位于向前象限。右房室旁路属B型WPW,当合并CRBBB时,后者图形多被掩盖。D型WPW合并CRBBB较为罕见,现报道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心悸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静息心电图窦性心律,P—R间期0.08s,QRS间期0.14s,P—J间期0.22s,QRS波初始部有明显△波,胸前V_(1—6)导△波直立,QRS波里R型,肢导除aVR导外△波亦直立。心电图诊断D型WPW(见图1—A)。临床电生理检查心内标测房室旁路位于右后侧壁于冠状窦口上方近室间隔,行射频消融术成功阻断房室附加束,次日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P—R  相似文献   

17.
<正>希氏束在室间隔上端分出右束支,并视为希氏束的延续,其纤细、单独一支沿室间隔右侧内膜下走行,至右室心尖部再分支到右室乳头肌及右室游离壁。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除极的三个向量:1.间隔除极向量:右束支阻滞时心室的初始除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7岁。因突感心悸、心慌,急诊心电图(图1A)示:未见明显P波,心室率19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R—R间距规整。aVL导联呈R形。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彩超检查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改变,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右胸导联、下壁导联QRS波后可见一界限分明的低振幅小棘波(称Epsilon波),导致QRS波群酷似右束支阻滞形。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左中隔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Durrer等报道了左束支中隔分支在人体心脏激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后,人们发现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左中隔支传导阻滞(LMFB)。一种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左、向前向量显著增大,心电图(ECG)右胸前导联R/S>1.0,多呈持续性;而另一种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后,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Q波,呈间歇性发作而被诊断。因二者的电生理异常表现不同而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笔者近遇1例心绞痛患者,于症状发作后右胸导联间歇出现异常Q波,遂作心电向量图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 ,8岁。体重 2 4公斤 ;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查体 :胸骨左缘第 2、3、4肋间均闻及 / 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向左锁骨下传导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不亢进。余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肺血少 ,心胸比率 0 .6 2。 EKG示右心室肥大劳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拟诊双腔右心室 ,右室腔增大。临床诊断为双腔右心室。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异常肌束切除手术。正中劈胸骨入路 ,主动脉根部灌冷晶体停跳液 ,顺利停跳。见右室明显增大 ,右室右前壁有一局限性向心外膨出之憩室 ,呈半圆形 ,外径约 6 cm,与周围室壁呈同步舒缩。切开后见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