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肾小球疾病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包括激素依赖型及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其难治因素之一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激素治疗效果欠佳 ,且常出现各种深静脉血栓 ,如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轻者增加治疗难度 ,重者危及生命。我们自 1999年 10月以来 ,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肾病综合征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3 2例患者为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人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5 6岁 ,平均 3 1± 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均接受 8周以上的皮质激素正规治疗 ,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蛭素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素。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检验结果及尿蛋白定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延长,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和PT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纤维蛋白原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两组尿蛋白定量相比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素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高粘滞血症、纤维蛋白在肾小球内沉积、毛细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及肾静脉微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它不仅存在于肾病综合征的水肿期,而且在临床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存在。本通过观察36例肾病综合征患使用麦普宁静脉点滴与强的松口服共同治疗时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与36例单纯使用强的松比较,旨在探讨麦普宁对肾病综合征患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尤其是膜性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肾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其它部位的血栓形成~([1,2]),其中肺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且容易漏诊、误诊。我科收治1例膜性肾病合并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间断双下肢水肿2个月余于2015年3月21日入院,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3月25日行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膜性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检验结果及尿蛋白定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延长,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和PT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纤维蛋白原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观察组患者用药前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5.2±0.76)g,用药后(2.13±0.52)g;而对照组用药前(5.06±0.98)g,用药后(4.11±0.85)g。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时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约8.5%~38%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膜性肾病尤易发生。现对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其中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发生率可达38%,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2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玉林教授以经络学说为指导,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显著,该文对王老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同病期血液流变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同病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急性期低中高切变率,全血表现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缓解前血浆粘恢复正常,但全血表现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仍高于正常,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不仅急性而且缓解仍存在的高粘滞血症,上述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胱抑素C(Cys-C)和肌酐(Cr)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6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液,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分别进行Cys-C、Cr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的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Cys-C、Cr、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二聚体与Cys-C呈正相关性(r=0.3300,P=0.0006),与Cr相关性不明显(r=0.124,P=0.187);免疫荧光检测发现:D-二聚体增高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组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表达显著增强。结论D-二聚体和Cys-C可作为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和肾脏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红  徐秀梅 《全科护理》2016,(16):1721-1722
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体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凝血、纤溶系统成分改变,导致高凝状态,加之高脂血症及长期大量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致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血栓形成倾向加重,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肾病综合征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肾病综合征时PTE发生率为35%~([1]),国内报道为10%~20%~([2]),有临床症状者仅占7.4%。多数以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丹参等药物对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54岁)血液粘滞性增高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其中肾病综合征Ⅰ型6例;肾病综合征Ⅱ型24例(按全国第二届肾炎座谈会诊断标准)。 结果表明:病例组经一个疗程(三周)治疗后,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笔者认为,少量的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潘生丁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集,丹参能活血化瘀,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治疗与观察@孟月芝$黑龙江省农场局总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压弹力袜对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24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分别予加压弹力袜及常规护理措施来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8例 结论 加压弹力袜对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7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小儿肾病综合征者血黏度普遍增高,应及时作相应检查,及时预防及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血栓前状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血栓前状态 (prethromboticstate ,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 (hypercoagulablestate ,HCS) ,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 ,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PTS颇为常见 ,各种血液及非血液疾病时均可见到 ,如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栓形成涉及四大方面 :血管内皮系统、血…  相似文献   

17.
高立强  陈伟 《临床荟萃》2015,30(2):216-218
<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静脉血液不正常地在血管内聚集、凝固,阻塞管腔而导致血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以下的静脉高压与肢体肿胀、疼痛及静脉扩张。作为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多数肺梗死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展而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症状不典型或经常没有症状,在未予预防措施时,文献报道[1]在合并偏瘫的卒中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高达50%。合并偏瘫的卒中  相似文献   

18.
脉络宁对肾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崔爱东  吴丽 《临床荟萃》1997,12(1):12-12
肾病综合征(NS)的患者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并因此易导致肾脏损害加重及血栓形成,我们于1994~1995年间对30例住院患者采用了脉络宁治疗,降低了N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状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脉络宁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42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及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呈高血粘综合征状态;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则呈低全血粘度和高血浆粘度状态.在应用环孢霉素A治疗后,肾病综合征、高血粘综合征、氮质血症、尿毒症患者的 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恢复到健康人水平。本文结果提示.环孢霉素A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有效药物。环孢霉素A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张经震$济南市山东电力医院!250001 @王玲$济南市山东电力医院!250001 @郭秀珍$济南市山东电力医院!…  相似文献   

20.
蒋劲松 《浙江临床医学》2023,(3):317-322+47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凝结形成血栓,严重者由股白肿进展为股青肿,造成肢体静脉性坏疽。而血栓一旦脱落,可引起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DVT的后期,由于近端静脉堵塞致静脉回流障碍以及由静脉瓣膜永久损毁致静脉逆流两者并存,引起下肢静脉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即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ombosis syndrome,P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