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细节护理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08~2019-08于我院行先天性膈疝手术的新生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病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24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术后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手术围术期应用优化细节护理可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张应琼  匡红  代远香  谭强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51-152,2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6例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并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1例早产儿因肺本身发育不良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于术后第3天死亡。存活5例,其中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及持续呼吸机治疗痊愈。5例出院后随访8~34个月,生长发育及肺发育良好。结论新生儿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储备能力差,再加上膈疝导致的严重缺氧,手术死亡率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护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联合方法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市妇幼保健院及基层会诊的2005年1月~2009年5月产前检查、引产、分娩及误诊收入新生儿科的36例先天性膈疝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胸片、CT、彩超及尸体解剖结果分析对照。结果:36例先天性膈疝的患者中有27例为产前彩超诊断,其中包括产前误诊3例;9例为新生儿科误诊收入住院的先天性膈疝患儿。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各自的影像诊断方法侧重点不同,联合诊断互补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结论:多种影像联合方法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膈肌发育不全致膈肌缺损,腹腔内脏器通过缺损处疝入胸腔,大部分为胸腹裂孔处膈疝,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肠穿孔[1]。我院对6例新生儿复发性膈疝采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无张力缝合修补术,术后随访2年膈疝均未再复发,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6例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的患儿,男性4例,女性2例,均在生后1个月内完成疝囊修补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本院实际案例1例双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进行阐述和讨论,得出尽早诊断和手术是挽救先天性膈疝新生儿生命的关键。无论单、双胎,在明确诊断先天性膈疝后及时手术治疗均可提高婴儿生存率。另外,双胎孕母应谨慎排查胎儿先天畸形。全面的产前检查、仔细的婴儿查体是早期诊断先天性膈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膈疝(congenite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膈肌先天发育不良或缺损引起腹部脏器由膈肌缺疝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1].重症膈疝病死率较高,因此加强该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2年1月~2008年4月共为19例CDH患儿施行手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户佐珍  何浔  郭秋鹏 《江西医药》2014,(12):1503-1504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摄片诊断,全部经过手术治疗,11例患儿恢复良好,2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膈疝的治愈率,对我院收治的22例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对该病22例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治愈,2例死亡,术后合并肺炎5例。结论术前诊断明确,及时手术治疗,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郭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16-13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膈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23例先天性膈疝(CDH)患儿的病例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入院年龄2小时~7岁,新生儿7例,婴儿(不含新生儿)11例。12例患儿术前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0例患儿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疝内容复位、膈肌修补术。术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吸氧、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重视肺发育不良的护理和气胸的防治;做好体位护理和胃管护理,加强保暖,保持内环境的平衡和改善营养状况,重视循环监测和呼吸管理等。结果:该组患儿均预期行手术治疗,除4例新生儿重型病例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外,其余患儿术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腹胀缓解、营养改善,伤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术后监护,对提高患儿成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我科应用腹腔镜治疗的10例后外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操作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90~150min,术中出血量少(2-3m1);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新生儿患儿术后出现复发;术后3~4d给予进食;3-6个月随访,复查x线显示膈肌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先天性膈疝(CDH)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膈肌缺损,导致腹腔内脏器官疝入胸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常伴有其他畸形和心肺发育异常,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手术修补是唯一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选择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美容效果优势的胸腔镜下新生儿膈疝修补术式增多~[1,2],然而人工二氧化碳气胸的建立,进一步抑制患儿呼吸循环功能,增加了麻醉管理风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对18例CDH患儿成功施行胸  相似文献   

12.
王香红  余红  蒋淑兰  胡群 《江西医药》2012,47(2):182-183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进步及手术技巧的完善.胸腔镜下手术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天性膈疝是指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导致的畸形.腹部器官经膈肌缺损疝进人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对新生儿心肺发育和功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生儿急诊多见于呼吸窘迫及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3.
张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633-634
目的总结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要点。方法严格消毒,认真遵医嘱应用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加强皮肤及黏膜的护理。结果 24例新生儿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及细心的护理未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的监护及对患儿皮肤、黏膜细心护理是治疗先天性梅毒和预防患儿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膈肌缺损或发育薄弱和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对患儿的心肺发育及功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重症CDH病死率高~([2]),特别是生后6 h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CDH患儿尤为注意。手术还纳腹腔脏器,修补缺损膈肌,恢复肺功能是治疗先天性膈疝患儿生命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本科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25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并进行手术治疗,除1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伴动脉导管未闭(PDA)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方法  回顾分析3例新生儿CDH伴PDA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积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纠正酸碱紊乱等维持内环境稳定,做好与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待情况稳定后进行手术;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的使用及呼吸道的管理、循环功能维护、营养支持等,防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愈 2 例,1例因术后出现膈疝复发家长放弃治疗。 结论 新生儿CDH伴PDA病情危重,联合手术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的损伤,但是对医护团体要求较高,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后外膈疝的手术方式,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手术方法:36例患儿中,除2 例月龄大的右侧膈疝患儿经胸手术外,其余34 例均经腹手术。结果:36 例中术后死亡3 例,33 例痊愈出院。随访18 例2 个月~7 年,胸部透视肺膨胀良好,术后早期体重增加,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提示:膈疝治疗仍是小儿外科领域棘手的难题之一,提高诊断、急救技术和完善新生儿围手术期措施,是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宏琴  张美英  张玉环 《安徽医药》2016,20(12):2369-237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伴动脉导管未闭(PDA)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3例新生儿CDH伴PDA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积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纠正酸碱紊乱等维持内环境稳定,做好与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待情况稳定后进行手术;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的使用及呼吸道的管理、循环功能维护、营养支持等,防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愈 2 例,另1例因术后出现膈疝复发家长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CDH伴PDA病情危重,联合手术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的损伤,但是对医护团体要求较高,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蒋洁 《淮海医药》2006,24(1):58-59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要点.方法严密消毒、密切观念生命体征、加强皮肤及梅毒假性麻痹的护理.结果 4例患儿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未发生交叉感染及护理并发症.结论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重症监护以及对皮肤脱皮斑丘疹和梅毒假性麻痹的精心护理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与总结先天性膈疝(CDH)患儿围术期的护理经验,以减少围术期治疗并发症,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胸外科救治的先天性膈疝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共收集51例,均通过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CDH,经胎儿医学多学科共同评估,告知可能的预后,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宫内转运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在出生后1 h内,对患儿进行胸片或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46例确诊为CDH:左侧43例、右侧3例;另外诊断为膈膨升4例、食道裂孔疝1例,予以排除。纳入的46例CDH病例中,术前死亡3例(放弃1例,死亡2例),对其余43例进行膈肌修补术,术后死亡6例,另37例在术后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4.03±12.92)d。结论 CDH的一体化管理使胎儿到新生儿的救治过程实现无缝链接,出生后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配合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正>先天性膈疝多由膈肌先天性发育薄弱引起,常见于婴幼儿,但也有少数病例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称为成人先天性膈疝。成人先天性膈疝症状迟发且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成人先天性膈疝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2—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