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泰山紫草和新疆紫草指纹图谱及其主要成分含量,评价泰山紫草的药用价值。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516 nm。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软件,建立泰山紫草、新疆紫草指纹图谱。结果 建立了泰山紫草、新疆紫草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以新疆紫草对照图谱作为参照图谱,进行峰匹配,对比计算泰山紫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798,泰山紫草中含有萘醌类有效成分,但含量与新疆紫草中存在差异。结论 泰山紫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可完全替代新疆紫草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性状对比和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新疆紫草野生品与3个不同地区栽培品的差异性成分。方法:分别采集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对其性状进行对比;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甲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流速0.2 mL·min-1,对48批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右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异戊酰紫草素6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野生品和栽培品中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新疆紫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3.4%~102.9%,RSD<3.0%,不同批次新疆紫草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野生品中右旋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品,说明野生品与栽培品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建...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云木香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云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云木香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提供新方法。方法: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样品在110℃下平衡30 min,吸附15 min,100μm PDMS纤维头能有效地吸附云木香挥发油成分。GC-MS共鉴定出52个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7,10,13-十六碳三烯醛(40.06%)、去氢木香烃内酯(17.60%)、α-芹子烯(4.05%)、α-姜黄烯(4.22%)。结论:云木香挥发油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能全面快速地获得其组成信息,可应用于云木香挥发油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5):677-680
目的: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HPMSD化学工作站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通过检索比对图谱库NIST Version 1.7鉴定两种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黄皮叶、假黄皮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3、31个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分别为97.59%、98.57%。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有19、18个,均主要为倍半萜类;相对质量分数超过5%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有7、5个,在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以(-)-斯巴醇(12.35%)和(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14.70%)为主,在假黄皮叶中主要以(E)-倍半水合桧烯(24.94%)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16.15%)为主。两者中共有挥发油成分4个,分别为α-蛇麻烯、(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石竹烯氧化物和(-)-斯巴醇,两者中共有成分含量差异均不大。结论:黄皮叶和假黄皮叶挥发油中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具体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不可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阴香树皮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树皮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阴香树皮中初步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06%。质量分数较高的有桉树醇(30.39%)、亚油酸甘油酯(12.85%)、松油醇(11.38%)、2-茨酮(10.39%)、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9.77%)、4-萜品醇(7.14%)等。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阴香树皮的挥发油成分,为阴香树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GC-MS法分析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丹参根、茎、叶及花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各部位挥发油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分别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白花丹参根、茎、叶、花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39、33、21、28种成分。白花丹参根、茎、叶、花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差别很大,除大根香叶烯D为共有,且在茎、叶、花中相对质量分数都较高外,其它主要成分均不同。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白花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9,(10):1655-1658
目的研究彝药斯赤列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斯赤列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ORAC法测定斯赤列地上部分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出34种物质,占挥发油中的总相对质量分数86.73%。其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59.62%)、醇类(10.27%)、烃类(9.07%)和萜类(5.66%)。结论斯赤列地上部分挥发油以脂肪酸类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4):455-45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疆紫草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80∶20,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516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404~10.100μg/m L(r=0.999 8)、5.350~107.000μg/m L(r=0.999 6)、2.035~40.700μg/m L(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0.40、2.91、1.34μg/m L,检测限分别为0.12、0.87、0.40μ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2%~104.18%(RSD=1.85%,n=6)、96.51%~100.21%(RSD=1.43%,n=6)、98.11%~102.51%(RSD=1.4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紫草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医疗机构紫草饮片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医疗机构的紫草饮片的质量。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购自不同医疗机构的紫草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紫草饮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对紫草饮片样品与对照品的薄层色谱比较,确定紫草饮片的薄层色谱中含有与对照品相同斑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左旋紫草素成分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含量差异很大;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线性方程为Y=23 372 X+77 437,r=0.999 7,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7.5~5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为1.09%。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出7个紫草样品中有6个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成分含量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最低限量。结论:紫草饮片含量差异很大。.1345.  相似文献   

10.
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荆芥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土荆芥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91%。主要成分:α-松油烯(11.75%)、冰片烯(42.63%)、1-甲基-4-(1-甲基乙基)苯(21.84%)、驱蛔素(18.36%)烯类组分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测定从土荆芥中提取的挥发油。本实验首次发现福建产土荆芥中有冰片烯,且驱蛔素含量高于其他地产土荆芥.该方法为土荆芥质量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的方法提取广陈皮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棕榈酸和D-柠檬烯采用标准品的峰面积增大法进一步确认。结果:从广陈皮SFE和SD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2个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7%以上,两者的提取率分别为5.05%和0.46%。SFE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较弱、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棕榈酸,SD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较强、相对分子量较小的D-柠檬烯。此外,SFE和SD挥发油中均有含量不低的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广陈皮所得挥发油的挥发性成分不尽相同,且SFE法的提取率高于SD法;两种方法均能将广陈皮的特征性成分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素英  张仁波 《中国药房》2010,(39):3719-3721
目的:分析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风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风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云南沪西县松风草挥发油化学成分作比较。结果:共分离出49种组分,鉴定出其中的48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85%;以烷类(二十三烷到三十三烷等)、酸类(棕榈酸、亚油酸等)、香豆素(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等)、萜类(榄香烯、大根香叶烯等)和辛基油等成分为主,其中一些成分(如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榄香烯、亚油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次研究所分离的松风草挥发油成分及含量与云南沪西县所产的成分和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有45种成分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检出。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松风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谢彬  顾健  谭睿  曹雨虹 《中国药房》2014,(3):260-261
目的:研究藏药打箭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打箭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打箭菊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1.137%。主要成分有棕榈酸(41.530%)、亚麻油酸(13.659%)、顺式-β-合金欢烯(6.250%)、正二十三烷(4.899%)、肉豆蔻酸(3.465%)、二十九烷(2.783%)、正十五烷酸(1.460%)、植酮(1.218%)等。结论:藏药打箭菊挥发油中含有多种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成分,该试验可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郑相勇  赵江林  曾晞  牟兰 《中国药房》2010,(35):3322-3323
目的:对中华羽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华羽苔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经工作站数据处理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华羽苔挥发油中分离检测出7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0.92%。其主要成分为分药花醇(27.20%),其次是β-桉油醇(6.02%)、(+)-匙叶桉油烯醇(5.54%)和9,10-脱二氢异构长叶烯(5.08%)。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羽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柿蒂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柿蒂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83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704%,其主要成分为己醛(6.465%)、植酮(4.647%)、氧化芳樟醇(4.361%)、壬醛(3.879%)、α-松油醇(3.768%)、2-茨酮(3.519%)、芳樟醇(2.966%)、水菖蒲烯(2.930%)等。结论:GC-MS联用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柿蒂的挥发油成分,可为柿蒂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陈青  张前军  杨占南  赵超  叶冲 《中国药房》2010,(11):1013-1016
目的:对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长毛香科科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大栊牛儿烯-D(26.66%、27.88%)、1-辛烯-3-醇(13.19%、13.79%)、α-蒎烯(12.53%、13.07%)、β-芹子烯(5.93%、6.08%)、大栊牛儿烯-B(5.89%、6.20%)等。从长毛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1.52%)、α-甜没药萜醇(20.35%)、α-蒎烯氧化物(18.25%)、1-辛烯-3-醇(7.26%)、α-甜没药萜醇氧化物B(5.92%)等。结论:本试验可为香科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产山柰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海南产山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柰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产山柰挥发油中分离出21个色谱峰,鉴定出19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9.118%)、肉桂酸乙酯(19.323%)、十五烷(15.018%)、δ-蒈烯(5.270%)。结论:本方法为山柰挥发油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吉林产玛咖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产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地下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70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化学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18%。结论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乙腈、3-甲氧基苯甲醛和正十六烷酸,为玛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