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提高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73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60岁老年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和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较大,糖尿病、血脂异常发病率较高(P均<0.01);常有典型心绞痈症状、伴特异性ST-T变化较多。但2组高血压无差异(P>0.05)。CHD组和非CHD组危险因素数量比较无差异,CHD组中受累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数目也无关联(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与年龄、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有关,但临床诊断时不应过分强调片面几个危险因素的数目,应重视临床症状,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提高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111例CHD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7例设为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MGB1、hs-CRP;观察组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病史、检查结果及冠脉狭窄程度分为若干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n=3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9)、稳定型心绞痛组(n=41);轻度狭窄组(n=3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33)]。对比各组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且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HMGB1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55,r=0.591,均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HMGB1及hsCRP表达水平较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够作为预测CHD严重程度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93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5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清UA水平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清UA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狭窄各组血清U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UA增高明显(P<0.01);各组间血清UA比较,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UA增高明显(P<0.01);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72,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68,P<0.05);UA升高组伴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UA正常组(P<0.05). 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其早期干预有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脱氢表雄酮。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脱氢表雄酮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0.526;95%C I:0.361~0.768;P=0.001),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控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血清脱氢表雄酮仍然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结论:血清DHE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监测血清DHEA水平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20年3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n=60;冠状动脉狭窄≥50%,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与对照组(n=30;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未诊断为冠心病)。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分析以上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戒烟、降低LDL-C水平,不仅可以防治冠心病,也可降低冠心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j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 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 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本院心脏中心因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54例,分为狭窄组108例和正常组146例。搜集他们的脂蛋白(a)、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狭窄组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30)、双支病变组(n=33)及多支病变组(n=45),比较3组的脂蛋白(a)水平。结果 狭窄组脂蛋白(a)水平高于正常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低于多支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脂蛋白(a)的降低是否会降低老年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SA、Hcy、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9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84例(SA组),另收集10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SA、Hcy、IL-6水平。结果 CHD各亚组患者的SA、Hcy及IL-6水平随着CHD的临床危险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与CHD组的SA、Hcy及IL-6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血浆SA、Hcy和IL-6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A、Hcy及IL-6的血清浓度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无关。SA组、UA组以及AMI组的SA+Hcy+IL-6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结论单项指标检测对CHD的预测、诊断价值有限,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CHD诊断水平并有效预测CHD病情发展程度,为临床冠心病危险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68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血管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采用14C呼气试验方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狭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80.4%,对照组为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比OR值=2.96,P<0.05;368例受试者按Hp感染阳性与阴性分组比较其Gensini积分分别为(35.4±28.9)、(19.5±18.3)分;Hcy水平分别为(15.85±5.79)、(10.43±2.3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感染能够加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升高,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年龄≥5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2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9.38±3.51) μg/L比(7.27±3.25) μg/L,P<0.05],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11.08±3.87) mg/L比(13.34±4.94) mg/L,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有血清瘦素水平是中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瘦素水平呈负相关(r=-0.320,P=0.002).结论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与瘦素水平的升高相关,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313例经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CAG结果。根据冠脉病变形态学标准分型及SYNTAX评分等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冠脉病变。结果与NDM组相比,T2DM组的高血压病、高血糖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减少(p<0.05);冠脉造影病变分析在T2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SYNTAX积分均高于NDM组(p<0.01)。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多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等多种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冠脉病变严重,以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108例(糖尿病并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8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非冠心病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 糖尿病并冠心病组血清OPG水平(4.12±0.71) ng/L,显著高于糖尿病非冠心病组的(2.69±0.52) ng/L和对照组的(2.14±0.3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糖尿病并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OPG水平(4.56±0.92) n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3.61±0.7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40分患者(41例)血清OPG水平为(4.92±0.89) ng/L,显著高于Gensini积分20~40分患者(53例)的(4.08±0.75) ng/L和Gensini积分<20分患者(14例)的(3.39±0.8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而且Gensini积分20~40分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Gensini积分<2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57例)及三支病变(35例)患者血清OPG水平[(3.52±0.82)、(4.54±0.68)、(4.75±0.93)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OPG是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而且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清OPG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34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可能伴有的危险因素进行询问和检测。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2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者127例。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其病变积分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hs-CRP、Lp(a)、TC/HDL-C、Fbg、高脂血症史、TC、LDL-C和甘油三酯(r=0.338、0.250、0.241、0.207、0.167、0.147、0.140和0.139)。(3)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与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依次为hs-CRP、TC/HDL-C、Lp(a)、Fbg、LDL-C、高脂血症史,其ROC曲线下面积比分别是0.810、0.669、0.626、0.625、0.619和0.618。结论 高脂血症史是冠心病发生的预告信号,脂质检查项目中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以TC/HDL-C和Lp(a)为优;提示当前冠状动脉炎性损伤以hs-CRP为优。  相似文献   

14.
谭德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35-1537
目的对长沙市某单位职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检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静脉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1 508例某单位职工血清NT-proBNP水平为(73.17±63.39)pg/ml,其中高危组(98.96±83.73)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52.64±26.14)pg/ml(t=15.124,P=0.000)。在正常组中,男性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女性(t=-8.563,P=0.00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7,P=0.403)。在高危组中,性别对NT-proBNP水平无明显影响(t=1.778,P=0.07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5,P=0.031),以60~70岁组最高;不同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组间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糖尿病和家族冠心病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也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7,P=0.000)。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脂质代谢关系。方法:58例绝经后妇女CHD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性激素相关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E/T)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HDL-C/LDL-C、HDL-C/T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E2、HDL-C、E/T、HDL-C/LDL-C、HDL-C/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E2、E/T与TC、TG、LDL-C、Apo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CHD患者血脂异常与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且共同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血尿酸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用Leaman积分法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冠心病及Leaman积分与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其中纤维蛋白原的OR值及95%CI为5.53(2.08~14.70);性别、血尿酸等其他指标与冠心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Leaman积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脂蛋白(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积分独立相关,其中纤维蛋白原最为显著(t=4.70,P<0.001),而性别、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积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蛋白原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未发现血尿酸的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PN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43±4.22)mg/L比(12.68±6.47)、(9.94±8.48)mg/L](P<0.01或<0.05).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12.68±6.47)mg/L比(8.80±6.23)、(8.04±5.93)、(6.43±5.12)mg/L](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三支病变组(P<0.01).0~1分组血清APN水平[(12.68±6.47)mg/L]和2~20分组血清APN水平[(8.74±6.68)mg/L]分别显 著高于21~40分组[(7.64±5.32)mg/L]和>40分组[(6.32±5.46)mg/L](P<0.01).21~40分组血清APN水平高于>40分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r=-0.584,P<0.01).结论 APN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320排动态容积CT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38例)、冠心病组(C组,56例),对比三组间血清胱抑素C等.结果 A、B、C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89±0.27)、(1.31±0.53)、(1.54±0.62) mg/L,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血清胱抑素C水平四分位法分成三组,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逐级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当血清胱抑素C水平由第75%分位数升至第100%分位数,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8.32,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回归系数4.135,P=0.000)、糖化血红蛋白(回归系数1.257,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回归系数3.381,P=0.015)、胱抑素C(回归系数2.046,P=0.030).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能可以预测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并发症关系。方法 测定25例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A组)、23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B组)、20例绝经后正常妇女(C组)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同时测定了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显示、E2、HDL-C水平显著降低。P、FSH、LH、TC、LDL-C水平显著半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FSH、LH、TC、TG、LDL-C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代谢异常,可能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61例设为对照组,冠心病(CHD)组132例,比较各组CRP间的差异;分析冠心病组病变严重程度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而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HD组血清CRP与GS显著相关(r=0·34,p<0·001),相关关系独立于年龄、TC/HDL-C、BMI和吸烟等因素以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D组血清CRP和TC/HDL-C比值对GS有显著影响(均p<0·001)。结论C反应蛋白是CHD发病重要的预测因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