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和其邻近脏器的腹膜面。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 ,但不常见。现将我院 1986 - 0 1~ 2 0 0 1- 0 1所遇的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共 72 0 6例 ,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症 3例 ,切口内异症为外院剖宫产分娩 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本组年龄 2 7~ 36岁 ,平均年龄 32岁 ,孕次 1~ 5次 ,平均2 .4次 ;产次 1例 2次剖宫产分娩史 ,余 4例均为第 1次剖宫产术 ,平均 1.2次。本组 5例均为腹部纵切口 ,病灶位于下 1/ 2~ 1/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均有阴道侧切伤、会阴撕裂伤,术前诊断明确,3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均实施病灶切除术.1倒多发病灶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痊愈,3例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者术后排便功能正常.结论:子宫内膜移位种植是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病原因;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移位病灶;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为疾病预防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练惠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21-8421
2005-06-2010-06我院共收治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1~43(平均32)岁,4例为自然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其中2例有人工剥离胎盘胎膜病史.1例为会阴阴道裂伤修补术后,发病时间最早为产后6个月,最晚为产后5a,病程均在6个月~5 a内.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0(平均32.9)岁,25~36岁占11例.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6例.  相似文献   

5.
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盆腔外发病者少见,而盆腔外发病者绝大多数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瘢痕处。现将我院1993—10~2006—09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例1】31岁。因左侧肛旁肿块伴周期性疼痛1年,拟诊为左侧肛旁肿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入院。患者4年前足月顺产一婴儿,产程中曾行会阴侧切。专科检查:左侧肛旁有2 cm×1.5 cm×1 cm大小肿块。行手术治疗。在腰麻下沿原会阴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见肿块浸润左上方肛门括约肌,切除分离肛门括约肌后重新缝合,术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平滑肌、脂肪组织内见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多年,未见复发。【例2】35岁。7年前孕足月,因胎儿宫内窘迫作会阴切开低位产钳助娩,术后伤口愈合佳。5年后自感左侧会阴伤口周期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2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及18例会阴切口内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部分患者术前辅以药物治疗,术后5例复发。结论 手术切口内异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作出诊断。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手术时机应慎重选择,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就我院1996~01/2007-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9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5~38(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1998~2006年诊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42岁,平均34岁。病灶大小为2~4.6cm,单发症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9a。本组均有手术史,其中10例为剖宫产术史,1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核除术,1例为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核除手术。本组均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处肿块胀痛,经期增大,过后缩小,疼痛均能忍受,不需止痛治疗。切口包块10例位于皮下脂肪层,2例浸及筋腹,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实性,活动差。有不同程度触痛,尤以经期明显,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病灶皮肤呈紫蓝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累及肛门括约肌的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neal endometriosis,PEM)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对本院17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病灶切除术或病灶不全切除术+肛门括约肌修补术,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无大便失禁,会阴切口愈合好,无并发症;门诊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5.9%。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做好排便护理及健康指导,其可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预防盆腔外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降低其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8例,术后2例复发,为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孕三烯酮或曲普瑞林治疗3~6个月治愈;单纯药物治疗1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停药后再次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治疗;严格操作规范,提高手术技巧,可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院于2006-06-2008-06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68例,随访至2009-03 2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2~54(平均36.19)岁.以盆腔包块、不孕和痛经入院.118例已生育,82例未生育(其中8例未婚).有生育要求不孕患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丈夫精液检查未见异常,均为轻中度内异症患者,囊肿直径2~12 cm,CA125值0.6~952.3 mI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治方案以及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妊娠期卵巢内异症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10例,剖宫产术中诊断22例,孕早期均未行妇科检查,孕中期B超检查卵巢均无阳性提示。6例妊娠期卵巢囊肿破裂,其中3例无症状,3例出现急性腹痛。32例均在孕晚期剖宫产术同时行患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及盆腔病灶清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内异症。3例临床Ⅳ期在术后27~34个月复发,32例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妊娠期卵巢内异症诊断有一定困难,孕期可能发生囊肿破裂,可据临床症状及孕妇意见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哺乳期或月经复潮后可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简称内异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07~2006-06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164例,年龄16~52(平均34.4)岁,已婚148例,未婚16例。  相似文献   

1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腹壁子宫内异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腹壁子宫内异症根据病史、症状、超声检查在术前均能正确诊断,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率100%,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异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彻底的手术切除能治愈及减少复发;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达3.5%[1]。两院1998-01/2007-12共47例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行手术加药物治疗,疗效良好,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39例为足月剖宫产术后,4例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为子宫腺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后,2例为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4个月~8a,平均15个月。单发病灶占87.23%,多发病灶占12.77%,平均病灶大小2.5 cm。1.2方法1.2.1诊断方法(1)病史、症状、体征:剖宫产,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会阴侧切术后逐渐形成切口下结节,可伴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2)彩超检查:见皮下低回声肿物,边缘不光滑或毛刺状,常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内多见液性暗区,肿瘤内部点状或手状血流信号,低流高阻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 I):0.68~0.81[2]。(3)病理检查:镜下发现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二者共存,伴或不伴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2.2治疗方法本组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为预防复发,术后配合口服孕三烯酮2.5m g(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5 m g/粒),2/周,6个月;或米非司...  相似文献   

17.
2003/2007年我院共收治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3~37岁,平均29.3岁;孕次1~4次,产次1~3次;5例中4例为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另1例为会阴裂伤处子宫内膜异位症。首发症状至侧切时间为3个月~11a,5例中均有侧切史,2例有裂伤史,其中1例为产钳助产。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院2000—09/2006-12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2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36(平均27)岁,平均孕次2.3次,平均产次1.4次。均继发于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病时间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9a,平均为36个月,病灶直径大小为1~9cm,平均为3cm,16例为多发病灶,7例为单发病灶。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女,32岁.因月经期会阴侧切处胀痛、肛门坠胀感7年,渐加重入院.于7年前在当地医院行会阴侧切自然分娩一活婴,产后10个月月经复潮后即出现月经期会阴侧切处胀痛,肛门坠胀感,月经结束后症状消失,上述症状逐年加重,严重时月经期里急后重感明显,每隔1~2 h就有便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1993-2009年收治的13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都有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史及会阴部周期性的痛性结节。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1例术后3a复发。结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