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特点及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院前紧急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112例的临床资料,对完成插管所需时间、次数、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对适应插管病人越早插管成功率越高,插管所需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结论:熟练掌握并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院前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性。方法: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院内救治情况回顾。早期即出现呼吸衰竭现场立即给予气管加气囊人工呼吸(插管组)和给予面罩气囊人工呼吸(面罩组)的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插管组(88%)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6.7)。结论:气管插管是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呼吸骤停者最有效的建立人工通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9月接诊的7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医护人员紧急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院内复苏成功率。结果:急救护士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麻醉医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救复苏成功率高于麻醉医师组(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危重病患者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抢救危重患者70例,插管一次成功58例,插管时间均2 m in;第二次插管成功12例,插管时间5 m in。共有52例建立人工气道后转运回院继续治疗。结论:急诊护士做好插管前淮备,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可以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及应用机械通气,对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CPR)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院前发生心脏停搏与院内发生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方法:对我院急诊中心78例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组和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组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停搏至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CPR持续时间、开始除颤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及存活率。结果:院前组复苏存活率2.86%,院内组复苏存活率11.62%。两组CPR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脏停搏较院内心脏停搏复苏存活率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早期除颤及早期亚低温治疗,是提高CPR成功率及复苏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在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需紧急气管插管的32例危重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流程。在实施前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与实施前27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组患者的插管时间缩短(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能缩短紧急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采用 HC 可视喉镜是否可以提高急诊低年资住院医师紧急气管插管的效率及成功率。方法选取急诊科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共计80例,首先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年资住院医师组(A 组)及高年资主治医师组(B 组),然后每组再随机分为 HC 可视喉镜插管组(HC 组)及传统光学喉镜插管组(N 组),比较每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和平均插管时间。结果(1)A-HC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依次为90%、70%、90%,均高于 A-N 组,依次为50%、20%、45%,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平均插管时间依次为15%、(1.28±0.43)次、(31.44±5.06)s,均低于 A-N 组,依次为45%、(1.89±0.79)次、(45.89±4.99)s,P <0.05;(2)B-N 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依次为80%、65%、80%,均高于 A-N 组,依次为50%、20%、45%,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成功插管病例的平均尝试次数、平均插管时间依次为15%、(1.25±0.41)次、(39.31±4.23)s,均低于 A-N 组,依次为45%、(1.89±0.79)次、(45.89±4.99)s,P <0.05;(3)A-HC 组与 B-HC 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 可视喉镜用于急诊低年资住院医师的紧急气管插管操作时,可提高声门暴露成功率、减少尝试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可以提高紧急气管插管的效率及成功率,并且可能缩小其与高年资主治医师紧急气管插管操作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CPR)中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对院前因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8例根据CPR时先行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两组,院前CPR时先行紧急气管插管(A组,n=40);院前CPR时先行肓探置人喉罩(B组,n=8).结果:A组现场发现不同程度气道阻塞31例,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8例;B组现场先行盲探置入喉罩,但通气不良,均改行紧急气管插管,发现8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例;A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仍是无可替代的建立人工气道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早期能否果断及时准确地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和胸外心脏电除颤对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我院急诊科在院前及院内CPR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抢救性气管插管及胸外心脏电除颤,并对插管及除颤顺序随病因不同作出先后选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早期气管插管对其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生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 5 5例 ,根据CPR电除颤前或药物复苏前对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 2组 ,一组为气管插管加胸外心脏按压 ,称气管插管组 ;一组为单纯胸外心脏按压 ,称非气管插管组。结果 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8例 ,成功率为 38 1% ,出院存活5例 (存活率为 2 3 8% ) ;非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为 6 7 7% ,出院存活 18例 ,出院存活率为 5 2 9% ;2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率相比 ,P <0 0 5 ,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不能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包括操作者身体自站立位转变为俯卧于地面,确定双膝及双肘关节着地位置,以及实施经口气管插管三个步骤,本研究运用该方法对25例心跳骤停患者施行了紧急气管插管。结果:25例心跳骤停患者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并全部获得成功,其中1次插管成功21例,成功率为84%(21/25),其余为2次以上插管成功。经现场紧急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成功20例,其中1次插管成功病例占95%(19/20),1次插管成功与2次以上插管成功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熟练掌握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的动作要领,1次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尤其是在院前急救场合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院前、院内的各种急救场合,尤其适合作为马拉松赛事、演唱会等前期急救技能的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是临床抢救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抢救技术,是院前心肺脑复苏(CPCR)过程中的关键措施,是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保证,在院前急救中十分重要。而在院前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就要求出诊的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这门技术。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县急救中心院前、院中的急救任务,自2000年以来,经培训全部掌握了气管插管技术,在抢救1254例急危重症患者中,行气管插管216例,院前插管68例,占气管插管的31.7%。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0年以来,行气管插管216例,男135例,女81例,年龄3~79岁,平均51.3岁。心搏呼吸骤停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作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并探讨其在急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传统一次性可视喉镜片的基础上,沿镜片左缘增加1个吸引管道,前端顶部有吸孔,侧面有侧孔,尾端接口与吸引管配套,其正前方有负压控制孔,便于单手操作。将改良后的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应用于临床,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行急诊气管插管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7年2月-9月行急诊气管插管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行气管插管。结果 试验组声门暴露时间为(13.62±3.84) s,插管总时间为(19.76±4.16) s,对照组声门暴露时间为(20.21±3.29) s,插管总时间为(25.74±3.08)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78.37%,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独立插管率为86.49%,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6.41%,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独立插管率为1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紧急气管插管中应用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片,可缩短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总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单人操作,节约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确保通畅的气道是所有危重患者急救处理流程的首要步骤。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有效及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一项急救技术,为气道梗阻解除,呼吸道通畅、氧气供给、防止误吸等提供条件[1]。目前国内外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普遍较低,如何快速、准确地配合完成这一操作,帮助恢复气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回顾急诊科危重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现状,分析了影响急诊科危重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地评价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在院前气管插管中使用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的临床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4项临床对照研究包含179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最终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1.00,95%CI(0.98,1.02),P=0.99];许多患者可视喉镜插管失败换用普通喉镜完成气管插管[WMD=51.46,95%CI(10.39,254.79),P<0.001]。结论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似乎并不像院内一样优于普通喉镜的作用,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大宗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张鲁军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435-2436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前,应用面罩机械通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需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面罩机械通气,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气管插管;对照组行紧急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插管时并发症发生率、插管所需时间及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插管所需时间、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紧急气管插管前应用面罩机械通气能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郑静  周玲霞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67-68,73
目的 观察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提高紧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紧急气管插管方法为患者实施插管,实验组采用CQI的方法,分析紧急气管插管失败的原因,通过采用改善医护配合流程后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紧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紧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比较,x2=4.2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紧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CQI可提高紧急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促进医护合作,优化插管流程,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插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行院前气管插管术的患者资料。结果插管一次成功179例,插管时间均小于2 min,第2次插管成功29例,插管时间小于5 min,除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2例外,其余均转送回院,回医院后监测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为88.5%。结论气管插管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基础,所有的操作者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使用面罩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抢救严重创伤致呼吸停止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转归。方法因严重创伤致呼吸停止65例患者的心肺复苏中,分别使用面罩球囊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种通气方式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率。结果 34例行面罩球囊辅助呼吸,死亡28例,成功6例;31例行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死亡25例,成功6例,两种通气方式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面罩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在院前严重创伤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序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呼吸、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其存活率为5%~60%,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合理的心肺复苏(CPR),包括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及抢救药物的使用.气管插管作为CPR开放气道切实可行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插管困难的患者,有时需反复插管、费时颇长,无形中耽误了时间,且操作过程中有时较难与胸外心脏按压相协调.自《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中提出手法-简易球囊通气能达到同样通气效果后,我们尝试在心肺复苏开放气道过程中,规范化地对院内患者采用手法-简易球囊通气,待心跳恢复后再行气管插管术(序贯性气道开放术),并探讨序贯性气道开放是否能更合理地协调与胸外心脏按压的交互作用,以期提高CPR的成功率及对复苏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