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基层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门诊及胃镜检查患者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患者249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以胃镜检查、PPI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249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问卷(GerdQ)调查诊断率与胃镜检查阳性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者与无明显差别。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问卷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肖招英  张颂达 《中国药业》2011,20(11):60-61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患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结果.方法 根据200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胃食管反流病全球定义和分类,对医院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住院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83例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则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辅以抑酸药、抗酸剂控制症状4~8周,再以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1年,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用治疗方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食管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6.39%,胃镜评价治疗有效率为95.18%.结论 加拿大蒙特利尔胃食管反流病分类方法对诊断食管综合征有明确的指导性;先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控制症状,再长期抑酸治疗,在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治愈后的维持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藏高原部队官兵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西藏武警部队2006年~2009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官兵共1200名,明确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共420例。将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的780名受检者设为对照组,记录其一般情况、入伍时间、驻藏年限和消化道症状。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35%(420/1200),包括糜烂性反流病(RE)413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7例,合并巴瑞特食管炎5例。结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在高原官兵中的患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3-2013年我们收治的以食管外表现为主要症状的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均无典型胃食管胃反流症状,主要表现慢性咳嗽14,哮喘5例,非心源性胸痛11例,咽部不适2例,确诊前病程2~39个月,经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心绞痛样胸痛、咽部不适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回顾性分析,重点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痊愈5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分析,发现烧心、上腹痛、反酸、饱胀是最常见的症状,对诊断本病在诸症状中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喘息与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症状相关性。方法从我院儿科1998年1月~2006年10月在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的胃食管反流病108例中筛选以喘息为主诉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1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例以喘息表现为主诉的胃食管反流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无效后采取调整体位、饮食,抗反流等治疗,喘息症状缓解,哮鸣音消失。结论胃食管反流可作为一个独立病因引起喘息。  相似文献   

8.
许西娥  邓响  张立敏  裴焱 《河北医药》2009,31(22):3164-316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长期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造成食管损伤、并引起烧心、反酸、胸痛、呕吐、咽及呼吸道症状。我院曾统计了3296例各年龄组北方人群的胃食管反流情况,结果为5.19%的人每天体验到反流症状,而27.82%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反流症状。一部分反流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手术治疗,由于GERD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相对复杂,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外科临床治疗及护理任务也相对较重,本文将我院对132例开式抗返流手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疾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方法在接待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分析经内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DQ积分分布情况,计算诊断GERD的临界值。结果1655例门诊病人中379人有反流症状,男女比例1.11:1,平均年龄50.16±14.17岁。经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2例,内镜正常者73例,二者RDQ评分差异有显著。以RDQ分值16为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对GERD诊断阳性符合率81.48%,阴性符合率为60.92%,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68.49%。RDQ分值与RE的洛杉矶分级无关。结论RDQ可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易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6例GE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较多,小于3岁的占75.4%(80/106)。临床表现除有呕吐、溢乳等反流征状外,81.8%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部会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91例监测24h食管pH,89例异常,检出率97.8%。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均大于立位时。2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23例,诊断阳性率82.1%。10例食管内镜检查3例有食管炎,其中1例食管溃疡伴Barrett食管。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24h食管pH监测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反流,还可以了解反流的程度,食管X线检查仍可作力小儿GER常用的诊断方法;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增加食管炎的查出率,凡诊断为GER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尹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73-167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又称为“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70%左右。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24 h食管pH监测及胃镜检查。传统治疗采用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治疗。本研究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胃食管反流病伴有慢性咽炎患者120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8周治疗.结果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 、90.0%、87.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咽炎之间有直接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的降低或者一过性松弛以及食管裂孔疝等原因,致胃食管反流频繁,损伤食管下端黏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可导致食管溃疡、狭窄甚至癌变。临床冶疗基本原则为改善抗反流屏障、减少胃食管反流;减低反流液的酸度,保护食管黏膜,增强黏膜抵抗力。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本校医院门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3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雷尼替丁治疗,针对实验组3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症状缓解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统计学有意义;且实验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94.29%)明显优于常规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6.47%),两组相比:P=0.04;但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 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校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是指胃酸或其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得临床综合征。约半数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在临床上单独变现为慢性咳嗽,而无典型的胃食管返流病的反流样症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相比无特异性,其诊断与治疗有一定难度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通过抗酸抗反流治疗,可使这种咳嗽得到明  相似文献   

16.
你是否有过吐酸水、频繁打嗝的经历,又或者进食辛辣食物、火锅烧烤后胸口火辣辣的不适?如果经常有类似的症状,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曹婷婷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口腔、咽喉、肺部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时可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且导致食管腺癌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80例,痊愈50例,显效26例,有效4例,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100%。结果根据病情选用直接减轻反流物刺激作用的药物,减轻反流症状,预防和治疗重要并发症,预防胃食管反流复发。  相似文献   

18.
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胃食管反流病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5a间内镜所诊断的胃食管反流病,探讨临床特点。方法:2003/2008年胃镜诊断的9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析患者首发症状的原因。结果: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占53.76%,为最常见主诉。结论: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敏感性较低,内镜对胃食管反流诊断为最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的咳嗽.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0%~40%.GER性咳嗽(GER induced Cough,GERC)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唯一表现,而且许多患者无烧心和(或)返酸症状,故临床常易导致误诊.本文总结了由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17例及其治疗,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奥美拉唑、吗丁啉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结论:奥美拉唑、吗丁啉联合法莫替丁在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以将长时间的反流次数明显减少,能够使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有所减轻,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