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左肾静脉挤压综合征即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 NCS),是指左肾静脉在穿行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到挤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症。动、静脉双期扫描是肾脏CT血管成像(CTA)检查常规使用的方法,但因患者血流速度有个体差异,检查结果常不满意,且不能同时获得肾功能信息。本文通过运用一站式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和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左肾静脉进行多期相CTA,同时进行全肾CT灌注成像,以评价NCS左肾静脉受压与左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为量化诊断NCS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桃夹综合征(nut cracker syndrome, NCS)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本组通过分析10例NCS患者的声像图特征, 旨在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桃夹综合征(NCS)是由于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压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侧腹痛、生殖静脉曲张等。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CTA、MRA、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及肾静脉造影对诊断NCS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NCS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邓滨 《临床医学》2011,31(9):107-108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即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走行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内使其机械受压,回流障碍而发生瘀血时,左肾静脉通过交通支使肾盂、肾盏黏膜下静脉窦内压上升导致出血,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血尿、直立性蛋白尿、腰腹痛,男性还可以表现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少见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syndrome,N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体位检测NCS患者组(49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量其左肾静脉近肾端扩张处内径a和经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的内径b及肾内段静脉内径C,并测量其相对应的血流峰值速度Va和Vb,通过简化柏努利方程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Ap)。[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NCS的解剖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表现出受压狭窄处特征性的频谱形态改变,NCS组与对照组的a/b、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p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NCS的首选方法,a/b内径比、C与△P的联合应用可明确诊断NCS。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NCS)3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桃夹综合征(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走行于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引起的一系侧临床症状。本文对15例患者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桃夹综合征(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侧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受压导致肾静脉高压、出现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和腰腹痛为主的一种少见病。我院收治院前曾误诊的3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桃夹综合征超声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62例患者和62例对照者平卧位、左侧卧位时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夹角处测量左肾静脉内径(D1),左肾静脉近肾端最宽处内径(D2),SMA和AO夹角、血流峰值速度(Vmax)和时间平均峰值速度(Vtap);站立15min后于站立位、站立背伸位重复测量上述指标,并根据Vmax和Vtap计算夹角处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差(△Pv、△Ptap),并对各种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存在左肾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与其他诊断标准相比,以4mm Hg为临界值的△Ptap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准确性(95.97%)、特异性(96.77%)最高。结论 左肾静脉夹角处与下腔静脉的△Ptap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最佳的超声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NCS)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前超声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为(21.29±4.53)°,术后为(47.42±7.45)°,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前可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最细处内径仅为(1.51±0.49)mm,且血流峰值速度为(143.92±50.40)cm/s;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明显扩张,未见高速血流;术后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肾门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内径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与超声检查结果类似,CTA亦发现术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较术前显著增大[(17.59±4.56)°对(52.27±9.01)°,P<0.001],术前CTA测得左肾静脉受压处内径为(2.09±0.86)mm,术后明显扩张,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治疗后显著减小(P<0.001)。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评估NCS患者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的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即左肾静脉压迫 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穿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 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受压,静 脉血流回流受阻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如:血尿、直立性 蛋白尿、左腰腹不适、慢性疲劳症状和自立调节障碍,男性患者还 可能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目前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左肾脾静脉分流术和自体肾移植术。其中左肾脾静脉分流术具有创伤小,肾缺血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等优点,疗效确切,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8月年共收治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左肾脾静脉分流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在成年患者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2001年2月至2008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21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6例。以血尿为最主要的症状,其中19例(90.48%)为肉眼血尿,2例(9.52%)为显微镜下血尿。17例(80.95%)患者尿中正常形态红细胞≥85%,11例(52.38%)患者尿蛋白呈阳性,9例(42.86%)患者彩超发现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处内径(a)与最窄处内径(b)比值均数为4.5±2.4,直立位a/b均数为8.1±2.6。15例(71.43%)患者CT呈现左肾静脉受压表现,8例(38.09%)患者膀胱镜检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7例(33.33%)行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平均血管阻断时间23±5.54min,血尿、蛋白尿在术后消失,其余14例(66.67%)行保守治疗,获得随访的5例患者中有3例血尿消失,2例患者仍有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结论:尿红细胞形态、肾血管彩色超声、增强CT、核磁共振(MRI)及膀胱镜检查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效果明确,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穿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受压,静脉血流回流受阻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断层超声显像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亦称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蛋白尿、血尿是其临床主要症状.断层超声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1]技术可显示多个连续平行切面,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诊断NCS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LRV)汇入下腔静脉行程中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在二者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主要引起血尿、蛋白尿、左腰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MSCT能清晰显示SMA与AA之间的夹角及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桃夹现象(NCP)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S),它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临床表现为体型瘦长的儿童及青少年发生血尿和/或蛋白尿。但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成人NCP并不少见,而且合并肾小球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NCP合并IgA肾病多见,但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本院住院的5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行左肾静脉彩超及磁共振扫描发现NCP,同时进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改变,现分析临床特点和肾脏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左肾静脉综合征患者用彩超在空腹状态下取平卧位、直立位和脊柱后伸位经上腹部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左肾静脉(LRV)扩张部位与受压部位内径并计算其扩张倍数、肠系膜上动脉(SMA)与主动脉(AO)夹角角度。结果:平卧位时,患者LRV扩张倍数2.1~4.2倍,SMA与AO夹角角度10 89°~16.74°;直立位和脊柱后伸位时,LRV扩张倍数进一步增大、SMA与AO夹角角度则进一步变窄。结论: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准确、可重复性强,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3岁。2年前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尿蛋白逐渐增加,并有镜下血尿,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外院超声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本次超声显示:双肾大小正常,实质回声略增强,双肾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双肾血供尚可;平卧位左肾静脉近肾门段增宽,内径1.26cm,  相似文献   

19.
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的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肾静脉的形态、走行,测量腹主动脉后方狭窄处和腹主动脉左侧扩张处左肾静脉的前后径、血流速度,计算狭窄处与扩张处的内径和血流速度比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左肾静脉自肾门处注入下腔静脉的全程.本组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经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均见左肾静脉穿越腹主动脉后方与腰椎之间隙汇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为(1.5±0.4)mm,血流速度为(154.5±30.1)cm/s;扩张处左肾静脉内径为(8.7±1.4)mm,血流速度为(22.8±3.4)cm/s;左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比值分别为1:(6.5±0.5)及1:(7.2±0.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价左肾静脉走行变异导致的左肾静脉扩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后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桃夹"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分为前"胡桃夹"综合征和后"胡桃夹"综合征,前"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内受压而引起的胡桃夹现象;后"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间并受两者挤压而引起的胡桃夹现象.随着无创性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于该病的超声诊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