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线粒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供应能量、维持胞内稳态等多种功能的细胞器。目前已知有上百种疾病与线粒体功能缺陷有关。研究表明,外源线粒体可直接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并可通过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快速转移到动物或人体细胞内。线粒体治疗(mitotherapy)是通过将正常有功能的线粒体移植到具有线粒体缺陷的细胞中,从而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治的新策略。移植的线粒体在受体细胞内可发挥能量生成、维持自由基平衡、恢复细胞活力等功能。由于目前对线粒体相关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线粒体治疗将为其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新的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线粒体除了作为细胞内能量生成的关键细胞器 ,还与细胞凋亡、自由基生成、脂质代谢等重要生化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 ,发现线粒体是多类药物的细胞内作用靶点 ,与相关药物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线粒体与相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明确药物作用机制、研发新药和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线粒体的靶点特性及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咆内的能量转换体系和供能中心。它含有自己的 DNA。就人体来说,线粒体 DNA(mtDNA)是细胞内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1988年,Holt 和 Wallace 分别在线粒体脑肌病和 Leber 氏遗传性视神经病患者中发现了 mtDNA 的突变,从而开辟了研究 mtDNA 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周宪春  金东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90-2291
线粒体是一个敏感而多变的细胞器,是细胞中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与核基因相比,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率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改变与糖尿病、衰老、肿瘤、耳聋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也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以及能量的提供场所,中药通过对细胞线粒体作用产生疗效,特别是能量需求大的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药物更能够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本文对通过心肌细胞、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等不同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来进行中药的药效评价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信号中枢,在细胞生存、代谢和死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需要维持线粒体的健康状态,并快速修复或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以避免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线粒体质量控制(MQC)机制用于监测和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包括线粒体融合和裂变、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自噬等过程。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易碎性骨折。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骨质疏松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异常功能和数量减少会导致骨细胞代谢紊乱,进而影响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严格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对于预防线粒体损伤对骨质疏松的病理影响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概述MQC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总结目前MQC在骨质疏松进展中的复杂作用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mtDNA突变、挽救mtDNA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不相同。该文综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递送DNA和RNA(tRNA、rRNA、mRNA和反义RNA)的有效策略,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丽艳  徐哲龙 《天津医药》2020,48(2):146-151
摘要: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其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以满足心脏的高能量需求。心脏许多重要的 生理活动,如心肌收缩和细胞内稳态的维持均需要线粒体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因此,完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 能是心脏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呼吸链功能异常和ATP合成障碍为特征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许多心 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因此,在疾病早期进行线粒体质量控制、减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成为心血管疾病治 疗的新靶标。本文对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新型治疗策略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也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标。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其能作用于线粒体,是引起线粒体损伤主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等方面阐述了ROS引起线粒体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线粒体是具有独特 DNA 分子和完整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系统的一类细胞器, 参与能量代谢、 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许多生命活动。线粒体 DNA 突变与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 法医学鉴定等各个方面。因此, 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于其结构功能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点是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 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以及滚环扩增技术和线粒体间接测序, 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线粒体假基因对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过程中的干扰和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靶向药物载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鸿  王碧江  刘松青 《中国药房》2001,12(11):693-694
线粒体除了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机体提供直接能量外 ,还具有调节细胞内钙水平、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另外 ,线粒体的呼吸链是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因此 ,神经源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肥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 ,而且线粒体DNA的突变是多种疾病的直接原因。寻找向活体器官细胞内线粒体靶向性载运药物的有效而方便的措施 ,是防止或修复线粒体损伤、人为调整线粒体功能的关键 ,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线粒体有两个属性可被用来进行药物递送 :大的跨内膜膜电位、细胞器蛋白的进入机制。1针对线粒体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据近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实验性药物,该药物可阻止线粒体代谢,使癌细胞缺乏能量而饿死,健康细胞则相对不受伤害。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化学能的结构,而癌细胞是失去控制的正常细胞,它们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这使线粒体成为抗癌药物研究的主要靶标。线粒体实际上含有自己的DNA,这些DNA分子受一系列蛋白质调控。研究发现,靶向这些蛋白质可破坏线粒体DNA中的基因表达,特别是一种称为线粒体RNA聚合酶(POLRMT)的酶在该项研究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俞永珍  邹秀兰  邹玉平 《天津医药》2015,43(9):1079-1081
线粒体 DNA (mtDNA) 是线粒体内具有遗传效应的双股闭环 DNA 分子, 对细胞及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细胞活动亦由大量线粒体参与。因 RPE 细胞代谢活跃, 当发生氧化应激时可引起线粒体及 mtDNA 损伤; 当线粒体及 mtDNA 损伤无法及时修复而使损伤积累, 可引起 RPE 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并诱发启动细胞凋亡, 进而引发某些眼病, 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现就 mtDNA 与 RPE 细胞的功能关系、 mtDNA 损伤修复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琨  汤新之 《天津医药》2002,30(5):316-318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它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1981年Anderson[1]等发表了人类线粒体DNA(mtDNA)的全序列。1988年,Holt和Wal-lace分别在线粒体脑病和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的细胞中发现了mtDNA突变,从而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目前已发现mtDNA的50多种点突变和100多种基因重排与人类疾病相关[2]。将mtDNA分子遗传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使人类对线粒体疾病的认识日益深入。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DM)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受到广泛重视。由于氧化磷酸化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DM的又一重要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是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场所,在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衰老、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呼吸链缺陷、代谢酶失活、结构改变、基因突变等因素都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的发生。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脏器,也是药物引发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一些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可显著诱导肝脏线粒体损伤。药物主要通过改变线粒体结构、酶的活性或减少mtDNA的合成,进一步破坏β-脂质氧化和肝细胞的氧化能力,最终诱发肝损伤。综述药源性肝损伤领域有关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为预防和诊断药源性肝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细胞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细胞器,线粒体功能失调将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它在调节细胞凋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修复线粒体功能的损伤,研究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除了合成ATP外,还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病变、肿瘤发生发展和衰老等.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的基因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因此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和线粒体稳态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核基因(nuclear DNA,nDNA)的表达以及线粒体-细胞核相互作用.反之,线粒...  相似文献   

18.
宋辉  陈宁  徐昶儒 《黑龙江医药》2013,26(2):290-292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凋亡有密切关系,线粒体除了作为细胞内能量生成的重要细胞器,还与细胞的凋亡有关.通过修正线粒体功能的紊乱及诱导线粒体膜通透化反应,成为了以线粒体为靶点研究抗肿瘤药物的新思路.本文将针对抗肿瘤线粒体靶向药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是否与该点DNA修复速率慢有关 .BRL 3A细胞暴露于 5 0mmol·L- 1过氧化氢 (H2 O2 ) 30min后 ,分别于 0 ,1,4及 2 4h收获细胞 ,应用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修复百分率并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总修复百分率比较 ,通过狭缝印迹法 ,比较了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来验证其修复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在 4及2 4h ,热点的修复速率分别为 5 .2 %和 4 2 .1% .而线粒体DNA的总修复百分率分别为 76 .9%和 84 .1% ,后者与前者相比 ,其修复速率快 1~ 14倍左右 .应用狭缝印迹发现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无明显变化 .因此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与其修复速率较慢有关 .狭缝印迹结果表明所观测的线粒体DNA的修复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氧化胁迫及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氧化胁迫对线粒体的影响 ,人体线粒体DNA的结构 ,线粒体DNA点突变及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与结论线粒体是生物的能量工厂 ,是氧消耗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内呼吸链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不断积累 ,造成对细胞及其结构功能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胁迫 ,进而产生氧化损伤 ,促进衰老。线粒体DNA是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具有自主复制的DNA ,大量实验表明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衰老及衰老有关的衰退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