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散射法同时检测90例(临床已确诊为RA患者48例、其他疾病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结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92%,特异性为97.61%:类风湿因子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5.42%,特异性为71.4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平行试验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5%,特异性为69.72%。结论抗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苏萍  黄娟  曾明辉 《中国药业》2023,(6):99-102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RA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加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降低,红细胞补体受体1及红细胞膜攻击复合物抑制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84%比9.21%,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改善患者的RF,ESR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与RF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18例RA患者及85例非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检测。结果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对RA进行诊断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59.6%。抗CCP和RF因子联合检测诊断RA可明显提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较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避免临床误诊;联合检测可提高试验敏感性,降低了RF对早期RA的漏诊率。对于RA早期治疗与干预、阻断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解萍  谢雯  吴敏  张晖 《江苏医药》2006,32(1):68-69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258例RA患者、183例非RA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并比较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 抗CCP抗体在RA组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0.4%,明显高于非RA组(3.8%)和正常对照组(P〈0.01)。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4%和96.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4.9%和57.9%。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视为新的RA血清学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糖糖-6-磷酸异构酶(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8例RA患者,52例非RA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中的GPI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通过GPI组间水平、不同时间点上的水平及血清学指标的诊断真实性指标的比较分析进行探讨。结果 RA组GPI显著高于非RA组、健康对照组(P〈0.05);GPI水平随RA的病情程度的缓解而下降(P〈0.05);对于RA诊断,GPI优于RF。结论 GPI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结合临床症状及RF指标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4%、31.9%和72.3%;特异性分别为96.9%、75.3%和77.3%CPA与抗RA33抗体或RF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CPA和RF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CPA对RA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抗RA33抗体和RF为优,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与RF联合检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司家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63-2264
【摘要】目的血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及RF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08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38例非RA风湿病患者(非RA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简称抗CCP)、抗AKA抗体(简称抗AKA)水平,并与类风湿因子(RF)比较。结果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在RA中为80.6%,在非RA中为3.4%,3种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CCP81.5%;AKA42.6%;RF74.1%。抗CCP抗体与AKA、RF之间显著相关(P〈0.01)。严重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高于形轻微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两组比较,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抗CCP抗体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有望替代AKA与经典指标RF联合检测。认为抗CCP和抗AKA有助于不典型RA(特别是RF阴性的RA)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RF对RA诊断不足。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主要诊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RA分类标准,既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进行诊断,对于早期RA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往往不典型,且RF的特异性较差,符合此分类标准的患者往往已出现骨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fide,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ahfif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2例RA患者、76例非R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112例RA患者中55例抗CCP抗体阳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9.1%和96.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和56.2%。结论:抗CCP抗体与RF比较,其敏感性较RF低,而特异性明显高于RF,如能与RF联合测定,可提高临床对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甩介素-15(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RA患者为RA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骨关节炎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RA组和骨关节炎组、对照组MMP-3和IL-15的水平。结果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MMP-3[(312.7±185.9)ng/L、(109.6±78.5)ng/L]和IL-15[(428.7±198.6)pg/L、(146.8±86.3)pg/L]水平均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组[(42.8±15.7)ng/L、(26.9±8.6)pg/L]和对照组[(21.8±11.9)ng/L、(12.4±4.7)pg/L](t=12.43、11.86、13.57、11.36、19.02、18.65、15.36、17.90,均P〈0.01),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和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RA患者(t=5.28、11.95,,均P〈0.01);RA组MMP-3水平与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晨僵时间、功能分级及类风湿因子阳性无相关性(均P〉0.05);RA组IL-15水平与晨僵时间、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功能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3和IL-15水平在RA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可作为预测RA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43例(RA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予R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d,疗程12周,再比较RA组服药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对CRP、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CRP、IL-6及TNF-α,RA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RA组服药后较服药前三者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RA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钙可减轻RA患者的炎症反应,控制这种炎症反应所促使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电化学发光自动化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44例和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8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A组.抗CCP抗体检测敏感度为94.4%,RF为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抗CCP抗体检测特异度为97.5%,明显高于RF的88.9%(P=0.046).抗CCP抗体浓度与RF、ESR和CRP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抗CCP抗体与传统的RF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似的敏感性.全自动高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可作为抗CCP抗体常规检测的一个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56.6%,RF阳性率对RA诊断敏感性为61.4%,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5.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56.6%明显高于对照组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CP抗体与ESR、CRP、RF间呈正相关(r=0.531、0.524、0.574,均P〈0.05)。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三种自身抗体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指标,笔者对85例早期RA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进行了测定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 78例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RA诊断分类标准,分别进行金标法检测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测RF,以及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式对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R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2种方法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而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至今病因不明,是以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70%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评估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2例RA患者和40例其他病种的抗CCP抗体,并测定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敏感性是64.7%,RF的敏感性是77.4%;抗CCP抗体特异性97.0%,比RF的75.6%要高。结论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和较好敏感性,对其他关节炎有显著性差异,独立于一些临床参数,同时又与血清中抗CCP抗体及关节液中的RF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龙  陈运芬  陈艳 《贵州医药》2002,26(7):591-59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OPN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OPN的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化检测50例RA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OPN水平及PBMC OPN蛋白的表达。结果:RA病人外周血清OPN水平及单个核细胞OPN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活动期与缓解期比较也有差异(P<0.05)。结论:OPN在PA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IL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RA(包括50例RA-ILD)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GF、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 RA-ILD组中HGF、PGE2的含量均低于非肺间质病变R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GF与PGE2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均与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HGF和PGE2参与RA ILD的发生发展过程;HGF和PGE2可作为判断RA-ILD活动期的指标,也可作为筛查RA-ILD指标之一,同时为RA-I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