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在1976~1982年以脾切除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外伤性脾破裂和脾肿瘤等共420例。根据有无引流指征(引流指征见后)和是否作引流,将420例分为3组即有指征引流组,无指征引流组和无指征未引流组,便于分析评论。有指征引流组:162例,引流量多的达1000ml以上(量多的与腹水有关),少的约50ml,一般为100~200ml,引流物为多孔橡皮管,拔管时间多为24~48小时,少数为48小时以上。术后并发膈下脓肿5例,腹膜炎4例,内出血2例,死亡3例。无指征引流组:154例,引流情况同前,但引流量多在100ml以下。术后并发膈下脓肿3例,腹膜炎2例,内出血1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不放置引流物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等问题。方法随机将待手术的1450例良性甲状腺病人分成两组,其中不放置引流物的725例,放置引流物的725例,对近期效果以及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放置引流物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不放置引流物的725例在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而远期效果二者差别不大。结论不放置引流物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如果有放引流物的适应证,就应放置,以免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器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乳腺区段切除术中,手术空腔不缝合,放置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术后每日更抽象并保持引流器负压在0~70mmHg,保证引流管通畅。结果本组67例患者未出现乳房淤血、肿胀。术后乳房外观满意。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时,空腔不缝合,应用负压引流器可以获得满意的乳房外观。  相似文献   

4.
对70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中,应用腹腔引流管进行临床研究,其中85~89年间,34例肝叶切除放置双套管引流(套管组),90~92年,36例肝叶切除放置并置双管引流(双管组)。二组比较结果:双管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套管组,尤其膈下感染、肝断面感染等严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基 《工企医刊》2002,15(2):16-17
胆囊切除术常规放置引流已延续100多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不常规放置引流的观点日趋增多,国内外文献均有不放置引流的报告。我院在实践中不放引流病例也明显多于放置引流。现对我院收治的312例胆囊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引流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1年开始,自制负压引流瓶用于外科术后引流,计562例。皆获得满意的引流效果,无因引流而出现合并症。现已作为常规术后引流手段。在此做一简单的介绍。 1.负压瓶引流的适应症:①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凹之引流;②脾切除术后,脾凹之引流;③乳癌术后,腋下及锁骨下凹之引流;④肝脓肿切开后,脓腔之引流;⑤腹膜炎或腹外伤术后,腹腔之引流;⑥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膜外骶前之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观察和分析近1年来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异位妊娠、输卵管伞端闭锁、附件切除手术)的48例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后的恢复情况.并与同期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50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情况、体温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放置引流组14例患者24h引流液在100 ml以上,l例达280 ml;引流组术后48 h内腹胀、肩部或上腹部(膈肌)疼痛缓解情况,均明显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利于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快速流程模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前瞻性观察不同量肝切除术后 ,膈下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及与腹腔感染发生的关系 ,并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结果 肝切除≤ 2个肝段时 ,腹腔引流液细菌阳性率为 5 5% ,腹腔感染发生率为 2 7% ,肝切除≥ 3个肝段时 ,腹腔细菌阳性率为 3 1 8% ,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 6%。结论 肝切除≥ 3个肝段时腹腔感染发生率较高。部分肝切除术后膈下存在着准感染状态 ,采用膈下并置双管引流、持续点滴冲洗、细菌培养等围手术期措施有助于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常外科手术后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但最高热度一般不超过摄氏39度,发热天数一般持续2~3天,不用特殊处理即可退热。门脉高压症施脾切除术后,一些病例持续发热1~2周,甚至有的持续发热时间更长者,用各种抗生素冶疗效果不明显,是外科领域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1981年起我们对15例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患者,应用加减膈下逐淤汤治疗,收到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10 5例 ,其中 18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 ,现就LC术后腹腔放量引流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2 8例 ,女 77例。年龄 18~ 74岁。平均年龄 4 6岁 ,其中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 89例 ,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 14例 ,胆囊癌 1例。LC成功 10 1例 ,由于麻醉原因放弃手术 1例 ,中转开腹 3例 ,其中胆囊癌 1例 ,1例为胆囊动脉出血 ,1例为胆总管损伤。LC手术平均时间为 6 5min ,肝下胆囊床处放置引流管 18例 ,其中术后引出胆汁 3例 ,1例每天约有 5 0~ 80ml血性胆汁引出 ,引流管放置 5d后胆汁每天约 10ml,7d后拨管 ,患者恢复良好 ,1例胆汁漏每天约 15 0~ 2 5 0ml,引流通畅 ,无腹膜炎体征 ,术后 15d胆漏逐渐减少 ,17d拨管 ,用纱条填塞引流窦道 ,伤口经换药愈合 ,1例引流物开始为血性胆汁 ,后逐渐色淡 ,每天引流物为 2 0 0~ 4 0 0ml,此患者术中证实有肝硬化并腹水 ,经使用白蛋白和支持护肝治疗 ,引流管放置 7d后拨管 ,...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2~1997年行脾切除术63例,现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3例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16~58岁。术后发生并发症55例,占总数的87.3%,其中伴有发热反应43例,膈下感染4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全层裂开2例,肝昏迷1...  相似文献   

12.
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治疗放疗后输尿管梗阻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泌尿外科处理的可行方法。方法 对9例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采用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观察双J管内引流及肾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9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均引流通畅,肾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患者定期更换双J管,未发现导管周围结石形成。结论 经输尿管镜放置双J管内引流,处理放疗后输尿管梗阻,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atrophic cholecystitis,AC)胆囊切除术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2年6月行胆囊切除术的AC患者52例,其中,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3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行OC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8 min,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8例,平均引流量50 ml,未发现胆汁样引流液引出,于术后24~72 h拔除;13例行LC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6 min,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2例,平均引流量51 ml,未发现胆汁样引流液引出,于术后24 h拔除。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 d,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AC胆囊切除术中,术者掌握并灵活应用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近 10年来脾切除术后再进腹手术的12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近 10年来共行脾切除手术 5 38例 ,其中脾破裂出血者 2 2 1例 ,脾功能亢进者 2 92例 ,血液病者2 5例。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4岁 ,平均年龄4 8 6岁。再次进腹手术者 12例 ,占 2 2 3% ,再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 1。表 1  12例再手术病例资料原发病并发症病例数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脾破裂肝破裂 1例肝修补 引流术 1.5d脾破裂小肠破裂 1例小肠修补 冲洗引流术 1d脾破裂、脾亢膈下脓肿各 2例膈下脓肿引流术 10~ 2 0d脾亢切口裂开 1例切口减张缝合术 8d…  相似文献   

15.
尹国章 《现代保健》2012,(4):127-128
目的观察腹膜保护法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6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膜保护切口污染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冲洗、切171放置引流、不缝合等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采用腹膜保护手术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常规手术组有5例不同程度切口感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膜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552例经腹切除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2组.三管引流组(290例)术中经肛门至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双管引流,经左下腹膜外放置一盆骶引流管,对照组(262例)仅经左下腹膜外放置一盆骶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率:引流组为2.4%,对照组为9.2%,引流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管引流可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胡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6-296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1例患者中67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4例;5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2-4d后拔出;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胆管损伤、膈下及肝下间隙脓肿,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3d后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肯定,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巨脾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3例,现就其治疗中的经验及改进的手术方法作一介绍。 1.脾静脉撕裂大出血:男,29岁,因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经左肋缘下弓形切口,探查腹腔时发现肝脏凹凸不平,显著缩小。脾脏16×21×16厘米,上极与膈肌及内侧有紧密之粘连,脾蒂很短,用手指剥离脾肾韧带与膈肌之粘连后,试把脾脏托出创口两次未成功,第三次托出脾脏时,引起脾静脉撕裂大出血,血浓涌出充满创口,用手抓住脾静脉破裂处,未能止血,最后患者死于出血性休克。 2.脾上极与肝左叶侧支循环,静脉破裂大出血:男,32岁,因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住院,于1960年10月27日全麻下行巨脾切除术,探查腹腔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313例行胆囊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无引流组和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死亡、胆瘘及腹腔感染病例,其中在切口愈合、肝下积液、术后体温恢复时间 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地引流并无必要,需引流时要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0.
根据Ю.М.ЛЕВИН等研究的经淋巴抗生素疗法,我们从1987年10月至1989年10月治疗各类型腹腔感染患者5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25例,女33例;年龄3—73岁.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穿孔伴全腹膜炎12例,伴局限性腹膜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和阑尾源性炎性浸润物13例,肠间及盆腔脓肿4例,肝叶及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3例,多发性肝脏肿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腹腔顽固性残余脓肿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