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腔隙梗塞29例CT与磁共振扫描的对比分析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医院内科刘丽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李鸿培腔隙梗塞是指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闭塞,所造成脑深部的小软化灶,其最大直径不超过20mm[1]。由于腔隙粳塞的病灶微小,某些病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计算机X...  相似文献   

2.
腔隙梗塞     
腔隙梗塞沈言修100050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腔隙梗塞是指脑深穿支动脉闭塞,产生深部小软化灶,最大直径不超过20毫米。该病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桥脑基底部,少数位于放射冠和其他部位白质5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自60年代开始临床报告以...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及30例对照组患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60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的资料,对易患因素、梗塞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的易发于高血压病(56.7%),糖尿病(18.3%),冠心病(13.3%),高脂血症(8.3%);病变部位以基底节为最多(34.5%);单个梗塞灶43例(71.7%).2个以上梗塞灶为14例(28.3%)。结论:腔隙性梗塞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对控制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或腔隙性卒中,是发生于脑深部穿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最终形成豌豆粒粟粒大小的腔隙。国内外已有报导。本文将我院1983~1986年经临床和CT证实的腔隙性梗塞85例作一分析及文献讨论。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78例,女7例,男女之间比例为11:1,年龄介于43~84岁,平均63.5岁。其中40~50岁9例,51~60岁25例,61~70岁39例,71~80岁11例,81~90岁1例。38例(44.7%)呈缓慢起病,22例(25.8%)呈急性起病,21例(24.7%)病前有TIA表现,4例(4.7%)无症状。病史中  相似文献   

6.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腔隙性脑梗塞140例王艳玲,王文江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梗)为老年人的常见脑血管病者之一,是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梗塞[1].今将我院1992~1993年12月收治的腔梗,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以精制蝮蛇抗栓酶(以下简称svate)...  相似文献   

7.
陈静  刘建国 《临床荟萃》1996,11(20):946-947
腔隙梗塞是指经CT扫描显示直径在20mm以内,位于深部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其临床表现轻微。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脑梗塞的前兆表现,初期二者易于混淆。通过对33例腔隙梗塞及10例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与血流变学的测定,以进一步探讨ET、血粘度在腔隙梗塞与T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作为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腔隙梗塞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40~69岁,平均56岁。TIA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9.9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7.5岁,系无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健康人。 1.2 CT扫描 腔隙梗塞组为经CT扫描证实在大脑  相似文献   

8.
45例腔隙性梗塞误诊分析褚忠建李忠泽腔隙性梗塞(以下简称腔梗)是脑动脉深穿枝及其分枝梗塞,梗塞直径在20mm以内谓为腔梗[1]。我院近二年来在住院疗养院病人中有45例患腔梗,曾分别误诊为风湿症者25例,占5555%,颈椎病者12例,占266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燕  闫福岭 《临床荟萃》1998,13(15):713-714
以往认为腔隙综合征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自CT问世以来,学者们陆续发现脑内小的非腔隙性梗塞灶也可引起类似腔隙综合征的表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小量脑出血.这种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综合征称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我院近5年共收治17例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的小量脑出血.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腔隙的部位分布问题传统文献均认为腔隙梗塞位于大脑前、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供血区,此深穿动脉的直径在200μm以下,腔隙灶最常见的部位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侧脑室周围白质、丘脑、胼胝体、桥脑基底部、内囊.大脑皮层、大脑脚、小脑、延髓、脊髓不发生腔隙梗塞,而没有明确这种选择性分布的原因.但是,近年来CT、mRI、病理报告除肯定深穿动脉供血区多发性以外,也发现了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发生部位的腔隙灶,如Miller经mRI扫描证实的纯运动性偏瘫(PMH)中,其腔隙灶1/3在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脑硬化症4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0—78岁。42例中发现单发性腔隙脑梗塞35例,年龄40—78岁,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者7例,年龄45—78岁。 42例单发和多发腔梗小灶有25例中均属于市级医院CT扫描确立诊断,其中单发腔梗小灶25例中直径在1.0cm左右,有10例直径在2.0cm,有7例大小不等的腔隙状态(指多发性腔隙梗塞)。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症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已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文献报道脑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血管变化属继发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和腔隙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梗死区供血动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根据其梗死部位的供血动脉对病例进行分组,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用Rankin(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MRS评分和BI指数将病例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共随访到102病例,分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27例,脉络膜前动脉44例,基底动脉旁中央支20例,大脑后动脉深穿支11例,共4组.各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较其他患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与供血动脉无显著相关性.高龄、糖尿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供血区单发梗死病灶大小与MCA狭窄及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44例,完善颅脑磁共振(MRI)平扫、颅内血管及相关辅助检查,根据MRI T2相上MCA深穿支分布区单发梗死病灶大小分为腔隙性脑梗死(LI,≤15 mm)组19例和非腔隙性脑梗死(NLI,〉15 mm)组2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对应的MCA狭窄和脑白质疏松者所占的比例。结果 LI组年龄和糖尿病病人所占比例高于NLI组,差异有显著性(t=2.640,χ2=5.775,P〈0.05);两组MCA狭窄者及脑白质疏松者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CA深穿支分布区单发梗死灶的体积与MCA狭窄及白质疏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脑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观察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结果正常未见血管狭窄41例,占29.1%;狭窄或闭塞100例,占70.9%。腔隙性梗死(LI)组54例无血管狭窄20例,发现狭窄34例,非腔隙性梗死(NL)组46例无血管狭窄6例,有狭窄40例,有明显差异。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相关,而性别差异与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关系。结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和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因素,腔隙性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LI)于1965年由Fisher等~([1])首先报道,是单支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一种小梗塞(直径2~20 mm),主要位于基底节、深部脑白质或脑干。LI约占西方国家全部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1/4,而在中国所占比例更是高达42.3%,其中老年人群LI发病率较高。虽然LI临床症状较轻、恢复较快、短期再发梗塞和急性期死亡风  相似文献   

17.
我院用蛇毒酶类溶栓剂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治疗组40例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5~81岁 ,平均63岁。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中风、神经障碍及局灶体征者共38例 ,上述症状可互有重叠 ;无任何症状者2例 ;头颅CT均证实有脑梗塞灶 ,其中单一或腔隙梗塞28例 ,多个梗塞或腔隙梗塞12例 ;从起病到就诊时间2d至14个月。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2岁。既往有TIA、中风、神经障碍者共38例 ;无任何症状者4例 ;CT示单一梗塞灶31…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是指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性综合征。本病未经CT检查前 ,临床极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疾病[1]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8月 ,我院共收治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5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并符合 1982年Fisher提出的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2 ] 。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4~ 78岁 ,中位年龄 6 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 2例 (86 .5 4 % )、糖尿病病史 2 7例(5 1.92 % ) ,冠心病史 19例 (36 .5 4 % )。病程 1~ 13年。1…  相似文献   

19.
闵婕  王和生  陈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20-720,F000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痴呆(VD)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占VD总数的60%左右,它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摩(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和低灌注所致的脑白质不完全性梗塞(Binswanger病)。一般临床表现为,腔隙性梗塞症状和体征,如纯运动性偏瘫、假性延髓麻痹和其他腔隙综合征等;精神症状和皮质下损害特征,如认知功能障碍、个性改变、情感障碍、言语行为异常、视幻觉、步态不稳、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糖尿病(DM)主要的诸多血管并发症之一,在老年Ⅱ型糖尿病中的发病率甚高,为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5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65~78岁,平均68岁,糖尿病病程为0~21年,平均7.8年,发生脑卒中前有糖尿病史者48例,10例在脑卒中后确诊为糖尿病。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脑出血6例,多发性腔隙梗塞44例,其它8例分别为基底节区、额叶、颞叶、枕叶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