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混合静脉营养配制室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刚 《护理学杂志》2004,19(5):50-51
对混合静脉营养配制室进行人员、环境的管理及卫生学监测。结果1996~2003年室内卫生学监测各项全部达标;平均每年为临床提供7000袋混合静脉营养液(TNA),抽栓全部合格,经临床输注无感染及热原反应发生。提示,综合管理是TNA及配制室各项指标达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全营养混合液的组成与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营养混合液的组成与使用刘敦贵长期以来,全胃肠外营养(T·P·N)的静脉营养液,如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等,是分次装入输液瓶中或者分别装入3个瓶经静脉缓慢输注。这种配制和输注的方法缺乏科学性,而且操作复杂,污染机会增加。近年来,将TPN的所有营养素,包...  相似文献   

3.
全营养混合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营养混合液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腹部外科(210002)李宁,黎介寿全肠外营养(TPN)液中含有七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剂、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水。在临床行TPN支持时,为了保证机体组织的合成与利用,应将各种营养物质混合输注。以往考虑到脂...  相似文献   

4.
论临床营养治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穗生 《腹部外科》2000,13(4):195-196
营养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须。正常人每日从口进足够食物 ,在胃肠内将其消化、分解 ,吸取其中营养物质 ,是一个自然运转的生理过程。但在某种情况下 ,遭到阻断、破坏 :①医疗上 ,需要禁食 ,如在大手术前、长期昏迷者 ;②胃肠道有病 ,虽似能进食 ,但吸收功能极差 ,如短肠综合症、广泛肠道炎症 ;③处于高分解代谢的应激状态 ,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全身性感染 ,大手术后 ,虽能勉强进食 ,但远不敷需要。因此 ,临床上需要施行营养治疗 ,以提供足够营养。临床常用营养治疗方式有二 ,一是肠外营养 (PN) ,主要是经静脉输注 ;二是肠内营养 (EN)…  相似文献   

5.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支持方法。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一定比例、一定程序混合于一个输液袋中即成所谓的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使用TNA可以减少治疗性干预,减少护士过多的床边操作等,与传统的输注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科学、更安全、更经济、更便利的优点,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鼻饲法是将流质食物、营养素、水分和药物经鼻胃管注入胃内的方法,目的是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以利早日康复。适用于昏迷、病情危重、吞咽障碍以及其他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传统鼻饲饮食多为牛奶等,不能满足患者营养的需要;厂家配制的能全力或能全素虽然营养丰富,但价格较贵。我科制作营养丰富的鼻饲饮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喻婷  韩慧  王聪  刘珊珊  蒋艳 《护理学杂志》2023,28(9):103-107
目的 调查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临床护理实践与管理现况,为推动证据临床转化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卒中肠内营养护理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23所三甲医院卒中单元的护士961人进行调查。 结果 10所(43.5%)医院建立了卒中肠内营养管理的多学科团队,仅22.0%护士表示科室有卒中肠内营养支持相关标准规范或制度。近88.0%护士表示会进行营养风险和吞咽障碍的筛查,且主要实施者为护士,但筛查工具与证据推荐有差异。50.6%护士表示会在营养液输注时进行加温处理,且主要采用输液管加温器进行局部加热。同时,74.4%护士仍会常规检测胃残余量,主要采用注射器抽吸进行监测(97.8%)。 结论 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临床护理实践及管理与证据推荐存在差异,管理者应重点关注存在差异的环节,进一步分析其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临床护理实践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要免疫营养素的作用和机理,并介绍其在临床肠内营养应用中的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肠内免疫营养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合理实施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达到降低感染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的效果,消化道肿瘤、移植、慢性肝病、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可从中受益。但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支持方法,其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在消化道肿瘤、器官移植等患者的营养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须不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息刮痧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每日首次输注肠内营养前30 min实施全息刮痧疗法.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肠内营养输注达目标量时间和首次肛...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TPN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脂肪乳剂和3升营养袋的运用.混合营养液的渗透压得到降低,经外周静脉TPN(PV-TPN)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本文总结我院近4年来238例PV-TPN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3~1997年共对235例外科危重病人施行PV-TPN,男172例,女66例。年龄6~72岁,平均52岁。其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168例,肿瘤化疗前后营养支持24例,急性胰腺炎12例。肠瘘5例,胰瘘2例,复合外伤27例。PV-TPN时间最短6天,最长40天,平均10.5天。二、营养液配制及输入:根据患者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外营养的营养作用及并连输注法的使用。方法低热量肠外营养(HPN)分两组:3L袋装全营养混合液组(HPN3L组)及并连输注组(HPN并连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各30例。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2种不同方案的肠外营养支持5~7天。营养前1天及营养后第8天检测几项营养指标。结果HPN具有明显的营养效应。结论HPN有明显的营养作用,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食管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和临床结局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NRS2002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并手术的2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41~85(64.0±8.2)岁。总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况评分、年龄评分(≥70岁年龄评分为1分,70岁为0分)3项的总和。临床结局设定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评分≥3分者为75例(33.3%),3分者为150例(66.7%);NRS2002评分≥3分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RS2002评分3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12.0%,P0.05);NRS2002评分≥3分者总住院时间长于NRS2002评分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0±7.94)d vs.(15.30±2.0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RS2002、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RS2002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这提示有必要对于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当及科学的营养干预。NRS2002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烧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加温装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临床上开展早期肠内营养,虽然大多使用营养泵泵人常温营养液,克服了通过鼻饲管定时推注或利用重力输注液体致患不配合治疗的问题,但多数患仍会出现腹泻、腹胀及胃部不适的症状。为此笔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患应用恒温加温装置,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腹腔开放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Y  Li WQ  Zhao YZ  Ren JA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91-893
目的观察腹腔开放患者能否安全有效地应用肠内营养(EN)。方法回顾近3年因腹腔间室综合征行腹腔开放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空肠行EN支持超过3d者入选。所有患者腹腔敞开后均以聚丙烯网覆盖,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决定EN开始时机和方案。采用输注泵连续输注,分别于EN前和结束时检测血浆蛋白水平和氮平衡。使用Harris—Benedict方程式计算或间接能量测定仪测定实际能量消耗和呼吸商。结果21例患者EN实施时间平均(51.5±33.6)d,开始于腹腔开放后(8.8±5.5)d,达到目标值的93%~95%。治疗前血各项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但经过EN支持后均有改善,其中纤维连接蛋白增加明显,相关并发症未有增加。结论腹腔开放患者肠管虽外露,但在感染得到控制,外加聚丙烯网的覆盖情况下,及时给予EN,肠黏膜和肠壁组织获得营养和循环改善.使组织修复功能趋向健康。EN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开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急危重症患者在标准肠外营养(PN)中加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并联合肠内营养(EN),营养支持治疗时间持续7~15d。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及前清白蛋白(PA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白细胞计数(WBC)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提出急危重症患者应用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安全性好;护理中注意掌握谷氨酰胺治疗及EN的时机,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科学配制谷氨酰胺是保证效果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胃肠消化科、消化内科1 384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NRS评分≥3分的患者,以有、无营养支持分为2个队列,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及临床结局,分析营养支持对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使用率分别为27.67%、50.07%;其中胃肠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39.87%)最高;有341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有营养支持的242例(70.97%),无营养支持的99例(29.03%);有、无营养支持队列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16%、2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减少量、体质量减少量、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为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估意识和能力,制定规范的营养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17.
门诊输液室流水式操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失误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30个工作日输液的前50例次患者(共1500例次)按单、双日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由3名护士独自完成从接输液单到输注操作的全过程;观察组则按流水操作模式,1名负责接输液单、贴瓶签、摆药、皮试(含看结果)、巡视、接瓶、拔针及处理输液故障等,1名负责核对药物及配药,另1名负责输注。比较两组每天连续完成50例次输液所用时间、差错失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完成50例次输液所用时间及差错失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门诊输液室采用流水式操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失误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复苏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经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惠音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6例)。EN组从入院后立即经鼻放置液囊空肠导管(放置于Treitz韧带下),予以大黄复苏胃肠功能,待X线证实到位后经管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PN组行全肠外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分别测定两组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胃肠复苏情况(腹胀缓解期、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临床指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EN组的胃肠复苏情况显著好于PN组(P〈0.01),与PN组相比,EN组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高(P〈0.05),第14天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EN组炎症细胞数在第14天明显低于PN组(P〈0.05);且EN治疗使感染率下降(P〈0.05).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联合PN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1]。外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 a来我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接受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鼻肠营养管置管、输注营养液及并发症的观察等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时间为9~25 min,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6~16 d。置管后出现腹泻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发生误吸、感染等并发症及计划外脱管等现象。结论对接受经鼻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规范做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功置管率,改善患者的营养、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