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16PF调查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 本次测查共测量被试8302人,删除部分无效量表,实际有效数据为7742人,问卷有效率为93.27%,其中,以月生活赞不足200元作为贫困生的标准,检出贫困生304人,占总人数的3.9%。22.0%的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贫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这8个因素上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事实上也表现为与正常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矛盾的冲突性;人际交往消极退缩;情绪孤独、抑郁等。教育对策:就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容和质量;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要转变教育模式;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同时,大学生还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努力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自制问卷对四所高校9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2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对就业的担忧、自身健康状况差、考试带来的压力等。结论 各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适当调整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切实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提供建议。方法分层整取抽取487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问卷UPI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人际关系、学习和压力等问题;(2)UPI总分与大学生的性别、专业愿望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着正相关。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大力提高高校心理教育中心咨询技术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一般背景调查问卷封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各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应对方式因子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个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至今很少有人给予关注。试验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差异,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存在的原因及其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对云南昆明高校263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回族大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 回族大学生在各因子均分、阳性项目数(42.95)上高于正常成人(24.92)和云南高校大学生,强迫症状因子均分达到2分以上,为回族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检出因子;回族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6.369%)低于云南高校大学生(10.45%),而女生(11.321%)明显高于回族男生和云南高校大学生;回族女生在焦虑、恐怖因子均分朋着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168,1.979,P〈0.05,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生源的回族大学生,心理促康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结论 回族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其两难抉择的生活环境和本身未协调的两种文化心理、思想观念的冲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乡医学院2007级152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检出率为32.3%,进一步的咨询分析发现一类学生中7.62%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惑,主要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结论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采用SCL-90,EPQ等量表对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各指标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大约有46%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偏执和敌对性几种,并且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高年级较之低年级、女生较之男生、艺术类较之其他专业类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与某些人格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了解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59名大学贫困生及773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名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贫困生心理异常人数高于普通大学生近5%。SSRS、CSQ各项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心理异常比例较高,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因素调查问卷对1567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提示,单亲家庭子女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着高于双亲家庭子女;家庭有意外事件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庭无意外事件者;家族有精神疾病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族有其它躯体疾病者;而家族有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者各因子分高于家族无疾病者。表明,社会家族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电话1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探讨心理热线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本中心开通心理热线以来3392例热线电话来电者的资料以及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来电者一般以19~40岁居多,咨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精神病咨询、情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男女对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性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结论心理咨询社会需求量大,涉及内容广,心理热线对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职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EPQ以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行政人员、工人和科技人员进行测量。结果:①行政人员的总分、阳性项目数、总均分高于其它两个组;②行政人员的P分高于工人和科技人员,科技人员的E分高于行政人员和工人;③科技人员的正性生活事件高于其它两个组。结论: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姜乾金制订的特质应对问卷 ( TCSQ)、服刑人员档案和自编项目问卷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对 3 78名女性服刑人员做测查。结果 女性服刑人员中阳性症状者出现率较高 ,共 3 72人 ,达整个群体的 98.41 %。被试在 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74.6%和 61 .9% ,且在偏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和症状反应程度都明显高于普通群体 ,而且其心理障碍的检出率高于国内大学生、宗教徒、驻藏官兵、慢性病患者、劳教人员等其他高危群体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乡镇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心理应激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基层计生技术人员心理应激情况,以利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应激的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自拟计生技术服务工作应激源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评。结果计生技术服务工作应激源有多种,而上级检查与评估是最大应激源。技术人员的焦虑水平达到了焦虑症程度。结论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缓解应激反应,减轻技术人员焦虑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SCL-90的测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 3 0例恶性肿瘤患者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 ,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不仅躯体有疾患 ,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因此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将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12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 ,疗效和复发因素。方法 对 1 2 6例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精神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 ,情感症状和神经症症状 )和神经系统及躯体并发症分析 ,并对厌恶疗法戒酒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 戒酒治疗近期有效率达 98% ,远期复发率 2 5 %。有人格改变者 ,戒酒疗效差。结论 住院治疗戒酒 ,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种职业对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SCL-90、SAS、SDS对新疆某武警警卫支队128名战士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①SCL-90测试结果,有21.9%的武警警卫战士存在各种明显心理健康问题;②SAS、SDS测试结果,武警警卫战士中有7%和25.8%分别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③武警警卫战士SCL-90测试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组、全国常模青年组和全国常模比较,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结论 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其特殊心理特点的形成有关,掌握武警警卫战士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7487例心理咨询门诊初诊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门诊初诊咨客的咨询问题分布。方法 对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1月 3 2位专家的门诊登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咨客 7487例 ,其中重性精神障碍 1 1 61 ( 2 1 .5 2 %) ,轻性精神障碍 3 62 4例 ( 4 8.40 %) ,一般心理问题 2 2 5 2例 ( 3 0 .0 8%)。结论 咨询问题以轻性精神障碍较为突出 ,一般心理问题涉及范围较广 ,诊断名称不统一。心理咨询应建立一套统一的诊断名称 ,以便于交流 ,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