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加薪 《健康向导》2010,16(3):41-41
医生手机易携带病菌《临床微生物学》杂志有文章报道,与手机有关而且可能会威胁到健康的并非自己的手机,而是医生的手机。研究者收集到200名卫生保健工作者的手机,并进行了病菌检测,最终发现94.5%的手机检测到了有关病菌。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些是超级病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者还发现仅有10%的卫生保健工作者会对自己的手机进行常规清洁。  相似文献   

2.
牙科手机消毒一直被口腔界认为是“老大难”问题。用传统的方法消毒牙科手机 ,如戊二醛擦拭、紫外线瞬间消毒器照射消毒等 ,均只能消毒手机表面 ,而不能深入机芯杀灭残留内部的病菌〔1〕。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 ,于 1998和 1999年先后从台湾和美国购进二台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并配备可供临床周转的耐高温手机 ,实行“一人一机一消毒”,经抽样监测 ,效果满意。牙科手机经过精心保养和维修 ,使用寿命没有因高压消毒而缩短。1 材料和方法1.1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二台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外型、容量、用法大致相似。它们的共…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健营养》2011,(7):10-10
手机虽然方便.若使用不当.会对健康不利.甚至可能危害生命。 1.“大众手机” 原因:大家都用你的手机,你的手机就将变成病菌集散地。 建议:每周用消毒湿巾给手机消毒,接完电话后要洗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某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机使用及其表面带菌状况,探讨手机使用行为和带菌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4—6月对某市24所市级医院中111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手机表面采样。结果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2.00±9.03)岁,以女性和护士为主。调查对象中95.50%使用触屏手机,24.32%的医务人员诊疗时有使用手机的现象,65.77%的医务人员每天手机使用时间2 h,93.69%对手机进行过清洁消毒。98.20%医务人员认为手机表面存在病原微生物。共采集111份手机表面样本,合格率80.18%,污染率95.50%,平均菌落数为2.90 CFU/cm~2,最大细菌含量为111.60 CFU/cm~2。44份手机样本表面共检出18种55株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年龄、性别、职业是手机使用行为和对手机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的手机表面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是否使用手机壳/套的手机表面细菌染菌量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机表面存在的潜在致病菌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引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ATP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医务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含量。方法随机抽取某院内科、外科、医技、行政科室医务人员各50名,应用ATP荧光检测仪对其手机表面细菌含量进行现场检测,同时记录相关信息。结果共检测200台手机,33台手机表面检测合格,合格率为16.50%。不同科室医务人员、不同消毒情况手机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6、10.24,均P0.01);手机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年限、不同保护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7、1.87、0.25,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机细菌含量合格率低,建议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定期对手机擦拭消毒,以降低手机表面细菌量。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牙科手机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超声波清洗高压真空消毒法和碘伏紫外线照射法对牙科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效果。 方法  66个工作后的牙科手机随机分两个消毒组 ,分别于消毒前和消毒后对手机前端表面和管道喷出液采样作细菌培养并进行比较。 结果 超声高压组对工作后手机消毒后 ,手机表面和手机内水气道采样作细菌培养 ,只检出极少量或未检出细菌 ,细菌杀灭率分别为 99.68%和 99.71% ;碘伏紫外线组消毒工作后手机 ,手机表面和手机内水气道细菌杀灭率分别为 99.67%和 4.3 3 % ;两种消毒方法对手机表面消毒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异 (t=1.92 5 ,P>0 .0 5 ) ,而对手机内水气道消毒效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t=13 .5 89,P<0 .0 0 1)。 结论 超声波清洗高压真空消毒法对牙科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效果优于碘伏紫外线照射法  相似文献   

7.
生活指南     
《健康世界》2008,(7):12-13
夏天病菌高发地;挑选适合自己的水果;雨季防潮;手机平安度夏;多喝姜汤对付“空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洗、消毒、灭菌环节对清除牙科手机外表面和内腔细菌、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效果,及对其损耗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手机40支,分别在其使用后的清洗前、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检测其外表面和内腔细菌、HBsAg;调查其使用第1、2、3个月后的损耗情况.结果 手机使用后外表面和内腔均有细菌检出;清洗、消毒均不能完全清除外表面和内腔细菌,两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灭菌能完全清除外表面和内腔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489).使用后手机表面和内腔HBsAg检出率达1 1.8%;清洗、消毒均不能完全清除外表面和内腔HBsAg,两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灭菌能完全清除外表面和内腔HBsAg.3个月中,每支手机均使用了90支次,第2个月有2支次手机维修,第3个月有1支次手机更换部件.结论 当前处理流程能给牙科手机有效灭菌但造成损耗,建议在清洗、消毒、灭菌时间等环节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英国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说,由于许多人如厕后不注意洗手,英国被调查者的手机上约六分之一都染有来自排泄物的病菌,它们可能因手机被频繁使用而引起疾病。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加强洗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中的效果。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与试点外科共建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为活动主题,通过查找问题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比较QCC活动前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结果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QCC活动前为36.82%,QCC活动后为13.15%,QCC活动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低于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01)。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目标达成率为144.68%,进步率为64.29%。圈能力由QCC活动前的60%提高至活动后的8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降低医务人员手机表面微生物携带超标率。  相似文献   

11.
齿科手机属较贵重精密的小型医疗器械。口腔科每张椅位一般配有手机三个。在对手机的消毒过程中,存在内部怕高温,表面怕腐蚀的问题。用普通的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方法,对手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物理方法:用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煮沸、微波消毒均会使器械内、外部温度高达100℃以上,造成器械内部的橡皮圈老化,润滑油碳化等。  相似文献   

12.
板报资料     
《江苏卫生保健》2020,(8):52-53
正骑共享单车带好3样物品作为公共物品,共享单车被密集频繁使用,但要注意卫生问题。建议带好3样物品:一次性手套。接触沾染带有病菌的物体表面,手再触摸脸部,容易造成感染。骑单车时戴一次性手套,可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注意锁车后马上摘下手套,不要戴手套整理头发、扶眼镜、调整口罩、玩手机等。酒精棉片。75%酒精可灭活病毒。骑车前用酒精棉片擦拭车把手、车闸、车座,骑车后擦拭手部。除了酒精棉片,消毒湿纸巾、免洗消毒液都可以。注意一定要全面擦拭。  相似文献   

13.
牙科手机价格是相当高的,它内部结构比较精密,外部的封闭外壳对内部构造起到保护作用.内部有气道、水道还有复杂的腔隙.很高的造价使得它的清洗消毒工作要特别的小心和细致,如果不选择最合理的消毒方法,就会伤害牙科手机的部件,而且消灭不了躲藏在里面的病菌.  相似文献   

14.
博览     
《家庭健康》2020,(4):2-3
手机消毒别忽略随着返工上班的正常化,很多人把勤洗手、间隔就餐等好习惯都坚持下来,需要提醒的是,手机消毒的习惯也要坚持下来。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塑料或不锈钢表面最多可存活2~3天,而手机是人们高频接触的物品,是上班族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办公和消遣工具,如果带有病毒的飞沫沾染在手机表面,又用玩过手机的手擦眼睛、吃东西,病毒就可能趁机进入人体。因此,日常要加强对手机的清洁和消毒。  相似文献   

15.
李惠明 《家庭医学》2008,(12):36-37
砧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菜板,菜板表面的病菌都很多。据报道,使用7天的菜板表面每平方厘米病菌多达20万个,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减少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使用的菜板要经常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洗澡可以清洁皮肤,除去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病菌,减少霉菌、病毒、细菌性皮肤病的发生;某些工种的职工下班后淋浴可以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有毒物质,避免各种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有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干斑等,通过洗澡洗去皮肤损害表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高频沿面放电产生臭氧技术应用于家庭生活,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去除水果、蔬菜表面病菌的家庭臭氧消毒机,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杀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方法1.1 臭氧的产生 采用高频高压电源和陶瓷电极,沿面放电产生臭氧,用微型气泵在进气口加氧。  相似文献   

18.
<正>现如今,"低头一族"对手机严重依赖,使用手机的频率也高得吓人。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每天要接触手机150多次,在手机表面可采集到的细菌高达7000多种。手机细菌污染的重灾区,无疑是屏幕、开锁键和HOME键这三个地方。因为使用的频率最高,也自然成了细菌"天堂"。当你拿起并打开  相似文献   

19.
主要功能:1.渗透毛孔及表面皮肤,深层清洁护理肌肤与毛发;2.辅助分解皮肤病菌、脚气菌,预防性疾病传播;3.辅助去除皮肤及头皮瘙痒,清理头皮屑;4.帮助皮肤快速补充水分,活化表皮细胞,恢复皮肤弹性,有利于祛除暗斑、沉积色素、青春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科手机的最佳手工处理流程,以保证其清洗质量,提高清洗效率。方法在2014年8-11月将20支新手机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各5支,规定试验的20支手机(周一~六)每天仅作1次去腐备洞使用,使用后将其投入相应的再处理流程,A组的5支手机采用科室常规的处理流程;B组手机在C组基础上增加手工酶洗;C组手机在B组基础上增加超声清洗环节;D组手机日常执行B组流程,每周一执行C组流程;分别对4组手机的清洗质量进行持续1个月的目测和ATP生物荧光法测试,记录数据。结果优化流程后的D组达到的清洗效果最佳,其中目测外表面和轴承合格率均为100.00%,ATP监测外表面合格率100.00%,吹屑孔和轴承合格率95.00%,并在C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轴承损耗。结论合理增加手工清洗中的酶洗和超声环节将提高手机清洗效果,提升手机再处理的安全性,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