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对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体外循环条件下心脏手术后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2例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经面罩选择压力支持S/T模式进行呼吸支持,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氧供(DO2)的变化情况。结果:呼吸机支持后,10例患者的R下降,PaO2、SaO2、SvO2及DO2上升,另2例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失败,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地治疗部分心脏手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
朱音  高丽君 《护理与康复》2011,10(3):192-194
目的总结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0.5 h、术后6~18 h、术后19~24 h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测氧分压、氧饱和度,计算氧利用率;将术后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氧利用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脏术后患者的氧耗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值下降明显;不同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氧利用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991、-0.984、-0.988。结论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反映机体氧供需失衡情况较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3.
曾丽若  陈丽芳 《护理学报》2017,24(10):59-61
总结42例先天性心脏病成人患者行双向Glenn术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予半坐卧位,增加肺血容量,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气血氧分压的变化;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严密监测上、下腔静脉压的改变,注意观察颜面浮肿、上半身肿胀及皮肤色差等上腔静脉梗阻情况;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监测早期胸液的量及性质.做好抗凝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关注成人先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通过术后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本组患者术后心功能(1.9±0.4)级,较术前(2.7±0.5)级有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的(78.8%±11.2%)提高至出院时的(89.3%±6.6%).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弓上及弓下吻合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以指导食管癌患者不同术式的肺部护理。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7例,将行弓上吻合术患者51例作为弓上组,行弓下吻合术患者36例作为弓下组。分别于术后4h、8h、12h、24h、32h、36h、48h、72h记录吸氧和停氧15m in时的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术后早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吸氧条件下,弓上组术后8h、12h血氧饱和度较弓下组低(P〈0.05);停氧各时段弓上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弓下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弓上吻合术后患者早期适当加大吸氧流量,加强肺部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根据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本组48例痊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92.3%.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救治的关键环节是机械通气,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氧疗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及胃肠减压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做好饮食指导及呼吸道管理,防止并发症。结果:76例患者除1例死于不可逆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高龄患者进行食管癌切除,手术复杂,风险大,科学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透析,5例行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氧分压变化及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除1例因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系统脏器衰竭自动出院外,其余12例患者血透后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改善,肺部湿罗音有所减少,化验检查发现血尿素氮、肌酐下降(P<0.01),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有所改善(P<0.01),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确切而肯定的疗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血透方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87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仪的监测,准确地反映了机体动脉血氧合的情况。并对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血氧饱和度仪监护,可及时显示氧分压升高与降低,调节呼吸机机械通气方式和参数,同时可指导氧疗,避免发生低氧血症和氧中毒。  相似文献   

9.
周海帆  丁文娟 《天津护理》2004,12(6):322-322
目的: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406例患者分为心律失常和非心律失常组,分别对年龄及性别、手术类型、合并症、血氧饱和度及电解质紊乱进行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高龄,男性,胸科手术,合并症多以及术后血氧饱和度低、电解质紊乱者,心律失常组明显多于无心律失常组.结论:对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口给氧方法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我科ICU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2例,先采用经鼻吸氧,30 min后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改用经口吸氧,观察采用不同吸氧途径后患者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口吸氧30 min后患者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气分压(PaO2)显著高于经鼻吸氧,呼吸频率(RR)、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经鼻吸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吸氧后,患者1h、2h的HR、RR、SpO2、PaO2、PaC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口途径给氧能有效提高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减慢心率和呼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ICU35例外科术后肺不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心电监护、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机械通气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吸收、钳夹堵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痂,用温生理盐水灌注后注药。结果 全部患者呼吸困难消失,呼吸音恢复正常或较前增强,术后动脉血气恢复正常。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外科术后肺不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腭裂术后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对48例全麻术后病人均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PM-9000便携式多参数监测仪进行监测,分时段监测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然后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可及时发现病人早期缺氧。结论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加强全麻术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是病人生命安全的一个保障,同时也是医疗与护理质量一个很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后常规用氧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妇科手术后病人是否必须常规用氧及用氧浓度、时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妇科手术病人197例,设实验组97例,对照组100例,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根据病人情况不用氧,对照组常规用氧2小时,通过测定病人手术结束即时、术后1小时、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手术结束即时、术后1小时、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妇科手术病人手术后不需常规用氧,但应严密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加强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6例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高氧液,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静脉输注高氧液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较输液前升高,144例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改善,12例无明显改善.表明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洪颜  王惠良 《护理与康复》2009,8(8):662-663
总结6例先天性腹裂新生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一旦发现肠外露应尽量无菌保护,切忌回纳,同时注意保暖,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氧饱和度,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表现,及时提供呼吸支持,早期持续胃肠减压、完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注意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6例中5例存活、1例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6.
郑雪梅  常芸  王蓉  许田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4-1405
目的 总结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自体脂肪栓塞封堵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术前进行正确、系统的评估;术中进行心电、血压、脉氧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迷走反射及冠脉夹层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应注意穿刺部位和局部切取脂肪处的观察和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以及预防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护理重点.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2例术后发生腹部血肿.结论 自体脂肪栓塞封堵冠状动脉瘘临床疗效好,临床并发症少,并且所产生的费用低.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部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应用多功能监测仪对334例胸部手术老年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据SpO2变化,对老年患者氧疗、吸痰等进行分析护理。结果:SpO2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但其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准确性;SpO2监测指标为术后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组织缺氧,以及调整氧流量、掌握吸痰时机提供可靠依据。结论:血氧饱和度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对胸部手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要使咪唑安定清醒镇静术安全有效用于超声胃镜检查,我们必须健全护理措施,提高安全护理意识及护理质量.方法术前除按胃镜常规护理外,还应做好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准备抢救设备,维持静脉通道,缓慢推注咪唑安定.术中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以及有无误吸、躁动等情况发生.术后继续观察病情并交代注意事项.结果1 617例患者均在清醒镇静状态下完成检查,其中有138例使用了追加量,有48例在用药后5~10 min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低于90%.检查后一般30 min恢复清醒.结论咪唑安定清醒镇静术用于超声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新技术,它给内镜护士提出了新的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明自强  俞林明  吕银祥  王黎卫 《新医学》2007,38(12):795-79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AOPP患者入院第6~12小时、第24小时、第2日、3日、7日各时间点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的变化,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AOPP患者入院6~12小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小时后,轻、中度AOPP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但重度中毒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仍明显偏低,低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氧摄取率持续低于25%时,患者预后差.结论:测量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3项指标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而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可反映AOPP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和利用氧的能力.因此,可将上述3项指标作为判断AOPP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温雾化吸入对术后卧床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术后卧床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采用加温雾化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治疗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第2~7天雾化后排痰量、最大吸气量、血氧饱和度及胸部X线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痰量、最大吸气量、血氧饱和度和胸部X线片各项指标除术后第2天最大吸气量外,均馋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与常规雾化治疗护理方法比较,加温雾化治疗护理更适合于术后恢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