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系膀胱发生不自主收缩或逼尿肌发生无抑制性收缩之临床综合征[1]。国内目前通常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如普鲁苯辛)及镇静剂(如安定)等治疗[2],但效果常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3]。我院自1997年3月至1999年8月,对145例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给予镇痛泵硬膜外持续注药预防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5例,男性,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5岁,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51…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性疼痛,严重者引起继发膀胱出血,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我院于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对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防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夏小红  焦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56-255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如何减轻切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继发出血。方法将大庆市人民医院2009-2010年60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缓解程度,冲洗液转清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消炎痛栓对膀胱逼尿肌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疗效确切。结论消炎痛可以用作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痛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膀胱保留灌注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患者79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2%利多卡因10 mL膀胱内保留灌注20 min,每6~8 h 1次,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灌洗.记录用药后每24 h痉挛性疼痛的发生次数、每次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冲洗液转清时间、造瘘管和导尿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疼痛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缩短和降低(均P<0.01).结论:利多卡因膀胱灌洗可显著降低和缩短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长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逐一分析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24例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均有效控制疼痛,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4±3.4)d。24例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原因按构成比大小依次为:引流管堵塞或过度牵拉、导尿管气囊注水过多、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或冲洗速度过快、便秘、紧张等。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原因较多,其中引流管不畅是最主要原因,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是有效控制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7年以来本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除术120例,术后应用止痛泵硬膜外腔持续小剂量注射镇痛药,预防疼痛和膀胱痉挛性收缩,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HPH)目前主要是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开放手术适用于前列腺严重增生者,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比较剧烈,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部分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了病人术手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于丽君  Li Ruiying  韩景璐  岳鹏 《护理研究》2008,22(23):2109-2110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近年来开展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术后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常出现膀胱痉挛,表现为强烈的尿意、便意、肛门坠胀、难以忍受的膀胱强烈收缩、疼痛及尿道外口反射痛,同时可观察到膀胱冲洗滴数减慢、停止及导尿管周围溢尿等[2],病人非常痛苦,因此,有效控制膀胱痉挛是护理干预的关键.现对足底按摩法及音乐疗法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和/或使其缓解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维生素B12 硬膜外注射对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缓解效应。方法:选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 例,于硬膜外末次给药后45 分钟分别注入单纯生理盐水10ml(A 组) ,VB12 1mg 加生理盐水至10ml(B 组) ,吗啡2mg 加生理盐水至10ml(C组) ,以双盲法观察术后72 小时内各组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B、C 组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缓解优良率分别为85 % 、95 % ,A 组仅有10 % 的病人为优良。术后A、B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C 组不良反应率达35 % 。结论:VB12 硬膜外注射可有效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术后发生膀胱痉挛使患者感到痛苦不堪,并可诱发术后出血、漏尿等。2006-03/2008-03我科共实施前列腺切除124例,其中发生膀胱痉挛67例,发生率54%。年龄54~83(平均67)岁。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29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3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纤维肌瘤样增生。其中有1例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经过再次留置尿管,抗感染治疗,5 d后拔除尿管排尿顺利,其余病例顺利康复。现将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指导今后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1膀胱痉挛的诱发因素膀胱痉挛时患者出现强烈的尿意,肛门坠胀,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膀胱冲洗液流速减慢、停止甚至发生逆流。其直接原因是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而发生的自发或诱发的,并且不能被意识所消除的膀胱逼尿肌间断或持续的收缩。引起膀胱痉挛的诱发因素有:(1)前列腺切除术中由于创伤及手术刺激容易诱发膀胱痉挛[1]。(2)术后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管,引流不通畅,使膀胱内液体潴留,压力增加刺激膀胱发生痉挛。(3)由于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压迫膀胱,造成膀胱颈及三角区的持续性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室温下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应用加温至低于患者自身体温2~3℃约33~37℃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有无憋尿感、膀胱痉挛性疼痛强度及次数并评分,比较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冲洗时间及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温至略低于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可有效减少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发生,减轻术后患者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PCEA应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慧  郭新荣  李风玲  闫风霞 《护理研究》2006,20(24):2199-22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目前主要是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开放手术适用于前列腺严重增生者,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比较剧烈,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部分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了病人术手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2月—2005年8月,我科收住具备前列腺摘除术指证的病人2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年龄48岁~76岁,平均69.2岁;对照组年龄49岁~74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频繁发作膀胱痉挛性疼痛者,按随机抽样分为两组,第1组28例接受超短波治疗,第2组25例作为对照,不用任何可能影响下尿路功能的药物。结果:膀胱痉挛每日次数和持续天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3.7)d、(2.7±1.3)d和(5.3±2.8)d、(2.2±0.3)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或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作用确切,且具有方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防治方法.方法:TUVP患者60例,术后病人按不同的解痉镇痛方法随机分成三组,Ⅰ组(对照组),当膀胱痉挛疼痛时肌注哌替啶1 mg/kg,阿托品0.01 mg/kg;Ⅱ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间隔硬膜外腔注药镇痛,Ⅲ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所有病人治疗时间为3 d,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镇痛效果,定时记录膀胱内压、膀胱痉挛次数及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分别为20%、45%、75%(P<0.05);术后36 h三组病人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次数为Ⅲ组<Ⅱ组<Ⅰ组(P<0.05),术后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3 d膀胱内压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病人,术后2 dⅡ组明显高于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病人术后尿液转清、拔尿管时间均明显早于Ⅰ组(P<0.05),Ⅰ组有2例病人因术后出血再手术.结论:TUV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临床防治方法中,硬膜外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肌注用药,应用PCEA模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摘除术后PCEA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EA)对减少前列腺摘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有满意的效果. 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Ⅰ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PCEA,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Ⅱ组病人术后出现明显切口疼痛或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时肌注杜冷丁50毫克作为对照.两组病人的ASA均在Ⅱ~Ⅲ级,术前无明显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杨孟考 《新医学》2003,34(8):499-499
读了贵刊2001年第6期刊登的“双氯芬酸治疗下尿路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113例”犤1犦一文倍受启发,笔者于2001年7月~2003年2月应用双氯芬酸治疗下尿路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23例,进行验证,疗效满意。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3例,年龄24~57岁,中位年龄39岁。手术史:9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9例因骨盆骨折尿道断裂行尿道吻合术,5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在住院期间全部病例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出院后留有尿意感、膀胱痉挛性疼痛,经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山莨菪碱,效果不佳。服用双氯芬酸(剂量、用法同该文)后,膀胱痉挛性疼…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膀胱出口部长期梗阻,逼尿肌反射亢进,致使逼尿肌对膀胱容量等反射阈降低,感觉冲动增加,术后由于创伤、止血气囊压迫、冲洗液反复刺激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导致膀胱痉挛性疼痛称为膀胱痉挛。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1临床资料本组98例,55~82岁,其中55~60岁53例,61~70岁28例,70岁以上17例,占同期前列腺摘除手术患者的86·4%(98/125)。主要症状有明显的膀胱憋胀感,尿急及便意,膀胱痉挛性疼痛。膀胱持续冲洗减慢…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曲丽波  于君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0):1519-1519
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膀胱出口部长期梗阻,逼尿肌反射亢进,致使逼尿肌对膀胱容量等反射阈降低,感觉冲动增加,术后由于创伤、止血气囊压迫、冲洗液反复刺激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导致膀胱痉挛性疼痛称为膀胱痉挛.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不稳定膀胱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英  柳焱 《华西医学》2007,22(4):880-88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作为治疗BPH的金标准[1],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并发不稳定膀胱是其较常见的并发症状。不稳定膀胱是指膀胱无抑制性收缩,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下腹部、会阴区痉挛性疼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等急迫性尿失禁样症状,同时可观察到膀胱冲洗液不通畅,冲洗液血色加深,冲洗液返流及导尿管周围有溢尿,发作间隔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2]。为探讨TUR-P术后不稳定膀胱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我们调查了200例BPHTUR-P术后的患者,分析其发生不稳定膀胱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通过信访的方式调查了我院BPH TUR-P术后的患者共200例,年龄为59~90岁。询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了不稳定膀胱,即表现为:下腹部、会阴区痉挛性疼痛;明显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明显便意;已转清的尿液再次出现红色;冲洗液滴入不畅甚至返流;导尿管周围溢尿等定为不稳定膀胱。200例患者中应答者150例,同时查阅患者的病历记录,收集了10项可能与不稳定膀胱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X1:年龄;X2:术前肛查前列腺的大小;X3:术...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目前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主流术式,基本已取代开放手术[1].但膀胱痉挛仍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出血,延长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尿管的时间,延长住院时间.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54例患者进行了有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