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RV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患儿心肌酶变化;选取同期RV抗原阴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RV阳性组心肌损害占49.51%,CK-MB血清水平(59.62±21.16)U/L,明显高于RV阴性组(40.52±20.86)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CK、CK-MB、AST、LDH升高百分率,在无、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心肌损害没有差异,RV感染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心肌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同时采用抗人cTnI单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cTnI定量测定。结果 ①病毒性心肌炎组cT nI、CK及CK 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②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cTnI升高 5 3例 ,阳性率为 70 .7% ;CK升高 2 5例 ,阳性率为 33.3% ;CK MB升高 19例 ,阳性率为 2 5 .3%。结论 cTnI可作为诊断幼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特异和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腹泻患儿发生心肌损伤后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87例RV感染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RV组,同期87例腹泻但RV检测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 enzymes-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rlin I,c Tn I)、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 Tn T)的水平;并依据心电图、心脏彩超及患儿临床表现将RV组分为心肌损伤组38例、未损伤组49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引起RV感染腹泻患儿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RV组患儿的血清CK、CK-MB、LDH、AST、α-HBDH、cTnI、cTnT及心电图QT离散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生心肌损伤的RV感染腹泻患儿血清钠、血清钾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RV感染腹泻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独立危险因素是血清钠水平、血清钾水平降低(P0.05)。结论:RV感染腹泻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风险较高,心肌酶学指标早期即发生改变,同时低血钠、低血钾可增大RV感染腹泻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锌水平、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腹泻患儿大便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腹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住院腹泻患儿437例作为研究对象,大便细菌培养为单纯菌群失调241例,纳入菌群紊乱组;非轮状病毒病原体感染性腹泻45例入选非轮状病毒感染组;检出轮状病毒感染腹泻151例,纳入轮状病毒组。另选择同期单纯因外伤门诊小儿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清锌、CK-MB水平及异常率。结果菌群紊乱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轮状病毒组血清锌水平低于对照组,3组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血清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紊乱组血清CK-MB水平、血清锌及异常率低于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高于菌群紊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轮状病毒组血清锌与血清CK-MB水平及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锌偏低可能是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导致CK-MB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RV)肠炎患儿血液电解质和心肌酶谱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RV肠炎患儿11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非RV感染急性腹泻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液电解质和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分别为(321.02±45.48)U/L、(73.90±17.82)U/L、(330.38±90.32)U/L和(253.10±34.48)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钠离子(Na~+)、钾离子(K~+)和碳酸氢根离子(HCO_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脱水程度增加,观察组患儿CK、CK-MB、LDH和α-HBDH明显升高(P0.05),而Na~+、K~+和HCO_3~-明显降低(P0.05)。结论儿童RV肠炎易发生心肌损害,电解质和心肌酶谱水平与脱水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同时选取精神正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血清CK、CK-MB、LDH、α-HB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CK、CK-MB、LDH、α-HBDH、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后1、2、3、4周后CK、CK-MB、LDH、α-HBDH、AST水平明显降低,其中以入院1周后下降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升高与患者精神状态有关,且随着疾病的控制,逐渐下降,对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儿血清CK-MB升高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在临床中的意义,作者对2000年1月~2003年1月不同疾病住院的患儿检查肌酸激酶(CK,下同)、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下同)1942例,发现77例CK-MB升高,并对CK-MB升高的病历进行病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尾加压素Ⅱ(UⅡ)、肌酸激酶同工酶-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8例(观察组),其中无心衰患儿23例,轻度心衰患儿33例,中度心衰25例,重度心衰17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UⅡ、CK-MB水平,同时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观察组血清CgA和CK-MB分别为(963.29±104.33)ng/ml和(13.37±3.1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U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分别为(8.93±1.67)ng/ml、(35.58±10.20)%和(23.39±7.2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患儿血清CgA和CK-MB分别为(1104.92±113.20)ng/ml和(15.72±1.20a)pg/ml,明显高于无心衰、轻度心衰和中度心衰患儿(P0.05),而UⅡ、LVEF和LVFS分别为(6.98±1.14)ng/ml、(29.82±5.10)%和(20.04±3.11)%,明显低于无心衰、轻度心衰和中度心衰患儿(P0.05);CgA与LVEF、LVFS呈正相关(r=0.410、0.378,P0.05);CK-MB与LVEF、LVFS呈正相关(r=0.367、0.382,P0.05);UⅡ与LVEF、LVFS呈负相关(r=-0.402、-0.410,P0.05)。结论心肌炎患儿CgA和CK-MB水平升高,而UⅡ水平降低,可用于反映患儿病情程度及左室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低血钾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醛固酮/肾素比值(ARR)与血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PA患者,根据血钾水平将他们分为血钾正常组(血K~+≥3.5mmol/L)和低血钾组(血K+3.5mmol/L),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血清肌酐(Cr)、CK、CK-MB、立位ARR、卧位ARR等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葡萄糖(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血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明显高于血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钾正常组患者血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与血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低血钾组患者CK、CK-MB,立位ARR、卧位ARR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3、-0.428、-0.389和-0.400,P0.05)。结论PA低钾型患者血清CK、CK-MB,立位、卧位ARR明显升高,且这些指标与患者血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检测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RV所致秋季腹泻患者44例作为RV感染组,另取同期非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44例做为非RV感染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胶体金法检验,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对两组患者年龄、并发症、酸中毒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情况进行比较,并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R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6.82%(3/44),假阴性率为9.09%(4/44)。RV感染组年龄为6个月至2岁的人数占81.82%(36/44),明显高于非RV感染组的54.55%(24/44),而大于2岁人数占6.82%(3/44),明显低于非RV感染组的29.5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脱水、呕吐、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感染组酸中毒、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2.27%(23/44)、75.00%(33/44),均高于非RV感染组的27.27%(12/44)、29.5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酸中毒,CK-MB升高均是RV所致秋季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胶体金法检验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假阳性及假阴性均较低,酸中毒、CK-MB升高均为秋季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围治疗期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ECG)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10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测定各组小儿血清CK、CK-MB、cTnT水平,及ECG异常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血清CK、CK-MB、cTnT水平上升,且存在心电图异常,经治疗后血清CK、CK-MB、cTnT水平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K-MB/CK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78例HIE患儿与对照组同期入住新生儿病房26例无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于出生后18~24 h取血,分别用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NAC-免疫抑制法、NAC法测定血清CTn-Ⅰ、CK、CK-MB并计算CK-MB/CK值.结果对照组、轻、中、重HIE四组患者间血清CTn-Ⅰ、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例重度HIE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CTn-Ⅰ>125 ng/L;而CK-MB虽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CK-MB/CK值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重视对HIE患儿心脏功能的监测与治疗,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评价HIE患儿心肌损伤时,CTn-Ⅰ是比CK-MB及CK更敏感、更具有特异性的指标,所以CK-MB/CK不宜作为HIE患儿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电图(ECG)在小儿肺炎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95例为研究组,另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健康体检儿童48例为对照组。肺炎患儿均于入院后进行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及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抽取2mL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CK、CK-MB、cTnT水平,同时进行ECG记录。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血清CK、CK-MB、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抬高或压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CK、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T段抬高或压低发生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清CK、CK-MB、cTnT及ECG存在明显异常,经治疗后可降低血清CK、CK-MB、cTnT水平,改善ECG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CRP及sICAM-1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5)、急性心肌梗塞(AMI)组(n=28),并将SAP组定义为非活动性冠心病组,UAP和AMI组定义为活动性冠心病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20);分别测定其血清CRP、sICAM-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sICAM-1水平均有增高(P<0.05),且活动性冠心病组CRP、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冠心病组(P<0.01)。(2)AMI组患者血清CK、CK-MB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患者的CRP、sICAM-1水平分别与CK-MB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0.643,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而CRP及sICAM-1在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CK-MB活力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某些非心源性疾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升高的原因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CK及CK-MB,检出CK-MB异常升高者,且CK-MB/CK超过30%者,进一步用CK同工酶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结合病情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包括3例溶血标本),总CK活力相对较低,癌症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其中CK-MB占CK总活力在30%-49%有24例,大于50%的有18例。42例经CK同工酶电泳证实,CK-MB活性实际为正常,但出现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或异常CK同工酶带。结论 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超过CK30%以上,可能是血清中CK-BB、巨CK、腺苷酸激酶的存在,影响CK-MB的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检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心脏疾病、肌肉组织病、外科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及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0例进行外周血CK、CK-MB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对照组患者CK升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5%(61/200)和14.5%(29/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CK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CK-MB均升高者84例,其中CK-MB/CK≤2%者76例(占90.48%),CK-MB/CK为2%~4%者6例(占7.14%),CK-MB/CK>4%者2例(占2.38%).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K升高者所占比例大于其他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CK升高或CK、CK-MB同时升高可能与心肌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毒性脑炎(病脑组)48例,另有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a-HBDH)水平。结果62.5%(30/48)病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患者血清中AST、LDH、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脑组CK-MB、a-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常伴随心肌细胞损伤,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中过高胆红素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高胆红素组,61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I)值。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TNI的阳性率远远大于CK-MB(P<0.05);而治疗后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高的胆红素可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早期监测CK、CKMB、CTNI,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害的发生。而且CTNI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