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锋 《贵州医药》2008,32(9):829-82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1].临床表现以黑便、呕血或两者兼有.老年人(60岁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内科临床工作中很常见。一般认为出血部位在食管与胃,即幽门以上者,常以呕血为主;而十二指肠、胆道等位于幽门以下之上消化道出血则以黑粪为多见。但呕血的出现是与出血速度以及胃排空情况有关,它可来自口咽部至曲氏靱带之间的任何一处的病灶;呕血多伴有黑粪,如单见黑粪时则颇难说明出血之部位。故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变部位,更有赖于放射线、内窥镜等检查。在出血过程中,有采用吞线试验、荧光素注射、密阿二氏管、放射性同位素等方  相似文献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由上消化道疾病所致,最常见原因是溃疡病。其次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黏膜脱垂、胃癌及其他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食管癌、十二指肠憩室或十二指肠炎、胆道出血及胃动脉硬化出血等。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如各类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水杨酸制剂、激素类药物以及保泰松等,均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加重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首要的问题是对出血的估计,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和有无再出血的危险以及有无手术指征。1出血部位和性质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是呕血和黑便以及由于大量出血而引起的全身症状。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时常以黑便为主,而幽门以上出血则引起呕血,并伴有黑便,量小时可不引起呕血。十二指肠出血量较多时,部分血反流至胃内,亦可引起呕血。胃管内抽取物,如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物或潜血实验阳性可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有尿素氮升高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在胃或肠道内停留的时间。2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通过认真了解病史,进行细致的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诊断出出血病因包括:...  相似文献   

4.
一、出血来自消化道何处本例反复黑粪5月余,多次粪便隐血试验++~++++,指示消化道出血无疑。上消化道出血均有黑粪,但未必呕血。大抵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粪,幽门以上者常兼有呕血。然而,幽门以上的病变如食管或胃出血量较小或出血速度较慢,往往并无呕血,仅见黑粪。  相似文献   

5.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状。所谓上消化道通常是指Treitz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胰腺。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都伴有呕血。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0年3月至1983年10月对60岁以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老年组)作纤维内窥镜检查,并与60例40~60岁(对照组)作比较,全部病例均为在一周内因呕血和或黑便而检查。检查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癌肿为最多,共49例,占61.3%,显著高于溃疡病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7.
徐冰 《中国基层医药》2000,7(3):226-22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现就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1 诊断1.1 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一般依据病人有呕血和/或黑便的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但须注意:①部分病人最初只有头昏、黑朦、冷汗、昏厥等表现,数小时后才出现黑便;②呕血有时须与咯血的假性呕血(呕出被吞入的血液)相鉴别;③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黑便,有时须与因吞入大量血液或服铁剂、铋剂等物所引起的黑便相鉴别。1.2 出血病因与部位的诊断1.2.1 病史与体征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为诊断所必须。例如,慢性上腹痛的病史提示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所致;有肝硬化的病史与体征,提示可能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胃病史较短,伴有食欲不振、贫血、消瘦者,尤其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即十二指肠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及临近器官疾病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是常见的急症。当出血量大,病情急骤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及诱因,防微杜渐,减少或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61—1973年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2218例,死亡100例,病死率为4.5%。现将100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100例死亡病例中,以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者最多,计64例,占同时期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住院病人168例的38.1%;其次为胃癌出血,39例中死亡12例,病死率32.1%;1244例溃疡病出血住院患者中21例死亡,病死率为1.7%,此外还有胃粘膜下血管硬化(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分别占本病住院患者5.6%及100%。男性79例,女性21例,男女之比为3.8:1;年龄自21—81岁,83%在40岁以上,其中溃疡病,胃癌及血管硬化尤多见于老年患者,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死亡以21—50岁的青年及中年为多。出血情况:呕血或伴有黑便者各41例,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中药止血散配合西药西米替丁注射液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病人均为1997-03~2000-11到我院就诊的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黑便症状。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其中,溃疡病出血21例(占55.3%),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3例(占39.5%),肝硬化出血4例(占5.2%),呕血兼黑便18例,单纯黑便20例,年龄18~72岁,平均42.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2 治疗方法治…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血从胃食管而来,经口吐之,多兼有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一般资料 1999年至2002年6月,我院住院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0例,其中男性9例,占90%,女性1例,占10%,年龄30至80岁。2病情观察 症状特点: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是呕血或黑便,上消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疾病以及胃、窄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临床特征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临床除常规治疗外(包括手术、止血、输血等),细致的临床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大黄粉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彬 《贵州医药》2001,25(6):571-57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属内科急症,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我们采用生大黄粉治疗以消化性溃疡及急性 胃粘膜病变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均有黑便和/或呕血,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最大67岁,最小27岁,平均43.5岁。纤维胃镜检查示: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1例、急性胃粘膜病变4例、伴呕血…  相似文献   

14.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1]),其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发生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囊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出冷汗,甚至出现休克。虽然近些年来医学的进步巨大,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仍有10%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为救治不当导致死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病程中常有伴体温变化。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 65例的病例资料,以了解其体温变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 65例患者中男8 5例,女80例;年龄22~83岁,平均(50.2±15.1)岁;无感染性发热、过敏性发热、癌性发热。临床表现为黑便65例(39.4%),呕血60例(36.4%),呕血伴黑便40例(24.2%)。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胃癌病人多出现持续大便隐血阳性,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表现者少见。我院近年检出胃癌488例,其中因显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者98例,为探讨以显性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胃癌特点,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7年7月~19...  相似文献   

17.
<正>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出血点通常在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及贫血等~([1])。若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血液灌注减少,细胞缺氧,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影响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2])。上消化道溃疡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和胃穿孔,且多数溃疡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而确诊,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消化道溃疡所占比例较大,其发生出血的因素较多,本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与内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后 5 d内出血 38例 (6 8% ) ,表现为上腹痛 39例 (6 9% ) ,呕血伴黑便 34例 (6 1% ) ,单纯黑便 2 2例 (39% ) ,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糜烂 38例 (6 8% ) ,胃溃疡 14例 (2 5 % )。结论 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血伴黑便或单纯黑便。内镜下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水肿 ,多发性糜烂和溃疡。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治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效果良好 ,我院于 1 995年 8月~ 2 0 0 3年 8月诊治 1 8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86例均因呕血和 /或黑便来院急诊 ,以及住院期间出现呕血和 /或黑便的病人 ,于出血 2 4 h内行胃镜检查。其中男性 1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90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多见,病因依次为胃癌(44.4%)、消化性溃疡(42.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3.3%)。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及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