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本文作者为探索β-干扰素在抗弓形虫感染及弓形虫病治疗上的作用,分别采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在实验中,选用Swiss Webster,BALB/C,CBA/Ca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别从其腹腔液中收集弓形虫RH株、C56株的速殖子和ME49株的包囊、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然后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各种浓度的重组鼠β-干扰素(rMuIFN-β)孵育过夜,再感染弓形虫RH株。通过检测感染细胞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向性细胞因子,可通过Th1细胞抑制γ-干扰素(IFN-γ)产生,也可通过巨噬细胞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并能通过降低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来抑制免疫反应。近来有证据提示,在小鼠脑型疟(CM)致病机制中,IFN-γ和TNF可能起着关键作用。本  相似文献   

3.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宿主体内γ-干扰素和白介素的水平影响弓形虫的垂直传播并决定弓形虫病的发生与转归,γ-干扰素和白介素在宿主抗弓形虫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γ-干扰素和白介素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1)具有抑制STAT4活化、阻止产生Th1型应答的效应,其他的研究则提示STAT1是增强具有促进Th1应答作用的转录因子T-bet表达所必需。宾夕法尼亚大学Lieberman等为探讨STAT1在抗弓形虫机制中的作用,以弓形虫分别感染STAT1-/-、IFN-γR-/-、IFN-αβR-/-和对照组野生型小鼠,评估其感染后的反应。结果显示:(1)STAT1-/-小鼠不能抵抗弓形虫感染。弓形虫感染后10~12d,STAT1-/-小鼠和IFN-γR-/-小鼠死亡,而IFN-αβR-/-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继续存活;STAT1-/-小鼠腹腔渗出细胞(PECs)弓形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香菇多糖预处理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TDI)和香菇多糖预处理组(pre-10dLNT TDI)。弓形虫感染前10d,pre-10dLNT组小鼠连续10d腹腔注射LNT(1mg/kg体重,1次/d),弓形虫感染后无任何处理;TDI组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悬液0.5 mL/只鼠;NC组小鼠感染前10d开始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通过观察小鼠的死亡时间及数量计算各组小鼠的存活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后第8d小鼠脑组织中CD8+IFN-γ+T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感染后第4d和第8d小鼠外周血中IFN-γ、GABA和DA水平,应用SoftMax Pro 4.3.1LS软件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各项指标的含量(pg/ml)。采用Grapad 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TDI组小鼠第8d存活率为0%,pre-10dLNT TDI组小鼠第8d存活率为60%;与NC组相比,TDI组和pre-10dLNT TDI组CD8+IFN-γ+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增高;与TDI组小鼠相比,pre-10dLNT预处理明显降低了弓形虫感染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中CD8+IFN-γ+细胞数量(P<0.01)、明显降低了小鼠第4d和8d的外周血中IFN-γ产生水平(P<0.05;P<0.01)、第8d小鼠外周血中DA和GABA的产生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LNT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存活率,通过减少CD8+T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CNS,降低神经系统的广泛炎症反应,通过降低脑组织中CD8+IFN-γ+T细胞数量,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从而改善小鼠脑部的炎症反应,对急性弓形虫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瑞-姬染色观察弓形虫在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增殖;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和IL-2的含量。结果弓形虫在DXM孵育的腹腔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其弓形虫密度0h为(37±7)个/100个细胞,而24h时为(173±32)个/100个细胞(P<0.01);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4h时的IL-2、IFN-γ和TNF-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如:DXM孵育组的TNF-α(187.52±39.41pg/ml)与对照组(115.43±22.46pg/ml)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DXM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弓形虫,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后,Toll样受体3(TLR3)的水平变化及其介导产生的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RSV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并给予TLR3特异性抗体处理,分别于感染的4、8、12、16和24h后收集各组细胞。以未感染病毒的细胞为对照组。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3、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RSVF蛋白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1)RSV感染RAW264.7细胞后,TLR3、IFN-α、IFN-β、RSVF蛋白的mRNA表达量均升高且有时间依赖性,TLR3mRNA24h表达量是基础表达量的6倍多,IFN-α,IFN-βmRNA24h表达量是基础表达量的4倍多,RSVF蛋白mRNA是基础表达量的近1.8倍。(2)预先给予TLR3抗体处理以抑制TLR3受体后,再行RSV感染,IFN-α和IFN-β的mRNA表达量虽有升高,但较感染组相比均有下降,mRNA表达在12h后显著降低,且IFN-β的mRNA表达量下调更明显。但RSVF基因的mRNA表达在12h后升高有统计学差异,24h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SV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后可上调TLR3表达,其活化细胞介导产生的I型干扰素起抗病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皮下接种刚地弓形虫ME-49株包囊,4周后用抗CD4和抗CD8单抗、抗IFN-γ或抗TNF-α单抗进行免疫抑制处理,研究获得性眼弓形虫病的发生以及经免疫抑制处理后小鼠发病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模型中,近交系小鼠感染利什曼原虫出现截然不同的易感性。决定感染是否自愈的宿主反应虽不清楚,但细胞因子产生的选择性与小鼠感染有关。在大型利什曼原虫易感的BALB/c小鼠主要是T_H2并产生IL-4和IL-10,而在不易感的C57BL/6小鼠主要为T_H1并分泌IFN-γ和IL-2。IFN-γ是与抗利什曼原虫感染最密切的细胞因子,而IL-4与易感性有关。β-生长转化因子(TGF-β)是多种细胞产生的24kD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繁育和鉴别IFN-γ基因敲除小鼠,并探究IFN-γ基因敲除小鼠对TgCatCHn4弓形虫虫株的感染情况。方法 从美国Jackson 试验室购入IFN-γ基因敲除小鼠冷冻胚胎,由北京协和医院复苏。IFN-γ+/-小鼠按雌雄3∶1合笼饲养繁殖,取小鼠尾尖组织,提取DNA,经PCR方法鉴定IFN-γ基因表达情况。IFN-γ-/-小鼠和BALB/c小鼠经皮下注射TgCatCHn4弓形虫,分析小鼠的感染率及存活情况,镜检小鼠大脑包囊数量和和肺脏中的速殖子形态。弓形虫阳性小鼠组织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弓形虫的生长情况。结果 IFN-γ-/-小鼠的繁育和基因鉴定获得成功。感染TgCatCHn4弓形虫虫株后,IFN-γ-/-小鼠存活时间17.0±1.0 DPI,肺脏涂片可见大量弓形虫速殖子。BALB/c小鼠存活时间304.0±43.7 DPI,包囊数量2.6±1.7个/只小鼠大脑。结论 获得IFN-γ-/-小鼠,其感染弓形虫后存活时间短,是理想的急性弓形虫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一、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目前一般将IFN分为I型和Ⅱ型2大类,I型IFN主要包括IFN-α和IFN-β,Ⅱ型即IFN-γ.IFN-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同的细胞受体结合;IFN-γ则主要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与I型IFN明显不同.IFN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能通过抑制病毒的增殖,使病毒增殖量减少、受感染细胞损伤程度降低.IFN也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T、B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IL-4缺损小鼠(C57BL/6、C57BL/6×129Sv、BAlB/c)及其相应的野生型鼠(IL-4+/+)研究刚地弓形虫感染过程。小鼠均经口饲接种组织包囊。与野生型对照,IL-4缺损鼠中的易感型(C57BL/6和C57BL/6×129Sv两型)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降低。作者发现IL-4缺损的小鼠感染刚地弓形虫后,体内IFN-γ增高。而IFN-γ对炎症趋化因子具抑制作用,故其增多可导致生存率的下降。但是,抗刚地弓形虫的BALB/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效果及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A组)、阿奇霉素治疗组(B组)、阿奇霉素和IFN-γ治疗组(C组)、IFN-γr治疗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5组.A、B、C、D组均用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感染小鼠.B、C、D组于感染后24 h给药,连续5 d,观察10 d内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同时在感染后第2、3、5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测其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 C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各时段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4~+与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可提高小鼠弓形虫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弓形虫感染后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弓形虫棒状体效应分子ROP16与虫株毒力及致病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弓形虫ROP16_(Ⅰ/Ⅲ)基因敲除RH株(RH_(ΔROP16))攻击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与野生株感染鼠比较,动态观察感染动物发病症状、存活时间; HE染色观察脑组织、肺组织病理学差异,qRT-PCR检测脾细胞炎性及抑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小鼠的发病症状无明显差异;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部及脑部病理学改变亦未见无明显差异;qRT-PCR检测并用Graph pad分析两组虫株感染小鼠的脾细胞Arg-1、IL-10、IL-12、TNF-α及IFN-γ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数据表明在感染相同时间ROP16缺陷株感染小鼠Arg-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虫株(P0.05);而IL-10、IL-12、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型弓形虫RH株的ROP16_(Ⅰ/Ⅲ)并非是决定急性感染期弓形虫毒力的唯一效应分子;ROP16_(Ⅰ/Ⅲ)可诱导宿主Arg-1高表达,提示与巨噬细胞内虫体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刚地弓形虫病的免疫主要是由细胞介导的。以往的免疫实验证实刚地弓形虫感染能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小鼠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生受到明显抑制,表明弓形虫感染后可使宿主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受到抑制。本文作者为了阐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腹膜渗出液(PE)和未接触抗原的腹膜淋巴细胞(PL)之间的关联,在ConA诱导引起PL增生的小鼠模型中观察P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性内脏利什曼病中,组织内的巨噬细胞为靶标,体内常规五价锑(Sb)化疗需要T细胞依赖机制。为了测定此机制是否包括γ-干扰素(IFN-γ)诱导激活和/或特异的IFN-γ调节巨噬细胞杀伤利什曼原虫机制。作者观察了Sb或两性霉素13(AmB)治疗实验性感染利什曼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 ( interferon,IFN)。干扰素分 型干扰素和 型干扰素 , 型干扰素有 IFN- α、IFN- β和 Tau干扰素。IFN- α主要由白细胞合成 ,还有 B细胞、巨噬细胞、裸淋巴细胞等。IFN- β由多种体细胞合成 ,如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Tau干扰素与 α-、β-干扰素具有同样功效。 型干扰素的 IFN- γ是由与巨噬细胞提呈的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相接触的致敏 T淋巴细胞产生的。1 干扰素 -︽( interferon- gamma)的来源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中 IFN-γ的水平是由 T淋巴辅助细胞如 CD4 +、CD8+、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和Tg Ctwh3株排泄-分泌抗原(ESA)体外诱导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和IFN-γ分泌方面的差异。方法分别制备刚地弓形虫RH株和Tg Ctwh3株的ESA。将分离的野生型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孔2×10~6细胞),分别加入RH株ESA、Tg Ctwh3株ESA(均为10μg/ml)和鸡卵清蛋白(OVA)进行诱导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诱导刺激48 h和72 h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ELISA检测各组诱导刺激72 h细胞培养上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另外,将分离的野生型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2大组(每孔2×10~6细胞),其中一大组在分别加入两株ESA(10μg/ml)和OVA的同时加入抗IFN-γ中和抗体(10μg/ml)进行诱导刺激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用两虫株ESA(10μg/ml)及OVA分别诱导刺激IFN-γ基因敲除型和野生型C57BL/6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每孔2×10~6细胞)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刚地弓形虫RH株和Tg Ctwh3株ESA抗原蛋白浓度分别为0.54 mg/ml和2.14 mg/m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H株和Tg Ctwh3株ESA组诱导刺激48 h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2.90±1.26)%和(9.71±1.04)%,均显著高于OVA对照组(4.48±0.48)%(P0.01);诱导刺激72 h后,RH株ESA组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率为(15.21±1.11)%,仍明显高于Tg Ctwh3株ESA组(11.02±0.92)%(P0.05)和OVA对照组(10.10±1.49)%(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RH株和Tg Ctwh3株ESA组诱导刺激脾单个核细胞72 h的培养上清中分泌的IFN-γ水平分别为(4 764.0±118.7)pg/ml和(3 629.0±33.6)pg/ml(P0.01),均显著高于OVA对照组的(679.4±30.6)pg/ml(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H株ESA加抗IFN-γ中和抗体组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10.44±1.44)%,明显低于未加抗IFN-γ中和抗体组(14.96±0.83)%(P0.05);但Tg Ctwh3株ESA加抗IFN-γ中和抗体与否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变化不大(P0.05)。RH株ESA诱导IFN-γ基因敲除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率为(10.64±0.55)%,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的(15.21±1.11)%(P0.01);Tg Ctwh3株ESA诱导两组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ESA在体外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促IFN-γ分泌强于Tg Ctwh3株ESA。弓形虫ESA诱导机体产生IFN-γ可通过介导调节性T细胞凋亡来促进弓形虫感染早期抗感染免疫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我国Chinese 1优势基因型获得性弓形虫眼病小鼠模型,分析弓形虫感染对眼组织局部NK细胞及CD49a^(+)NK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经口感染20个弓形虫Wh6包囊,30d后取眼组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检查病理变化;采用PCR扩增眼组织中的弓形虫ITS-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眼组织中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眼组织转录组测序,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眼组织中NK细胞和CD49a^(+)NK细胞亚群水平。结果H&E染色检查感染组小鼠视网膜发生严重的病理改变,PCR扩增眼组织中弓形虫特异性基因ITS-1阳性,qRT-PCR扩增眼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mRNA表达上调(P<0.01),免疫组化检查视网膜中IFN-γ、TNF-α表达上调。转录组测序显示,感染组小鼠眼组织中有601个基因表达上调,108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31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通路。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鼠眼组织中NK和CD49a^(+)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Chinese 1优势基因型获得性弓形虫眼病小鼠模型,感染鼠眼组织中NK细胞及CD49a^(+)NK细胞亚群百分比增加,提示NK细胞及CD49a^(+)NK细胞亚群在眼组织中积累可能参与弓形虫眼病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IL-10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能抑制Th1 CD4~+,CD8~+和NK细胞合成IFN-γ。有实验观察到,在寄生虫感染时,IL-10的产生伴有IFN-γ产生的降低或加重感染。本文作者对IL-10抑制IFN-γ依赖性的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进行了研究。作者选择细胞内寄生的弓形虫和细胞外寄生的曼氏血吸虫作为研究的靶子,以腹腔渗出的巨噬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于体外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