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高压乳匀法(HPH)和微乳化法被推崇。调整制备参数可调整药物的包封率和释药曲线。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异、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影响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优处方。结果所得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06.5±40.3)、(152.3±52.5)nm,包封率为98.6%、98.3%。结论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肝靶向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制备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 (LAP -SLN)和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 -GSLN) ,探讨并比较二者的肝靶向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LAP -SLN和LAP -GSLN ;透射电镜研究其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 ;RP -HPLC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小鼠尾静脉给药后 ,RP -HPLC测定拉米夫定 (Lamivudine ,LA)在血清及肝、肾、肺、脾中的浓度。结果 LAP -SLN和LAP -SLN的粒径分布分别为 2 80 .8± 98.2nm和 2 5 7.4± 92 .3nm ,载药量分别为 9.6 3%和 9.11% ,包封率分别为 97.6 9%和 95 .82 %。LA -sol,LAP -SLN和LAP -GSLN的靶向效率分别为 0 .89,1.2 6和 4 .6 6。结论 LAP -SLN和LAP -GSL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 ,对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用量 ,降低毒副作用有一定意义。LAP -GSLN的靶向作用强于LAP -SLN。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肠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葛根素肠溶纳米粒,HPLC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分布均一,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合乎要求,并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达到70%以上。结论葛根素肠溶纳米粒体外释药良好,能达到良好肠溶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分别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36.4±19.3nm,胰岛素包封率为78.5%±6.1%,载药量为22.6%±4.4%。降血糖试验表明,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灌胃(26U/kg)后7h,血糖含量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12h,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6h(血糖值≤7.0mmol/L)。结论海藻酸钠胰岛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灌胃给药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紫杉醇纳米粒,探讨其对乏氧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单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D,L- lactide-co-glycolide),PLGA]包裹的紫杉醇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载药率、包封率和模拟体外释药,扫描电镜研究纳米粒的形态。经乏氧处理的MCF-7细胞与紫杉醇纳米粒共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变化来分析从纳米粒中释放出来的紫杉醇的生物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其辐射增敏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出的紫杉醇纳米粒呈光滑球形,粒径分布为200~800 nm,载药率为4.5%,包封率为85.5%,模拟体外释药曲线呈双相,即在暴发释放之后为缓慢释放。同紫杉醇纳米粒共培养的乏氧MCF-7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极性增加,呈梭形,并且G2期细胞比例升高,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本研究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紫杉醇从纳米粒中以可控的方式被释放,有效地增加了乏氧MCF-7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为辐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依他硝唑纳米粒,探讨其对乏氧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依他硝唑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载药率、包封率和模拟体外释药,透射电镜研究纳米粒的形态,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的粒径分布。经乏氧处理的MCF-7和HeLa细胞与依他硝唑纳米粒和药物单体共培养,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其辐射增敏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依他硝唑纳米粒,呈光滑球形,粒径分布在90~190 nm之间,载药率为1.66%,包封率为18.02%,模拟体外释药曲线呈双相,即在爆发释放之后为缓慢释放。同依他硝唑纳米粒和药物单体共培养的乏氧MCF-7和HeLa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照射后明显降低,依他硝唑纳米粒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具有生物活性的依他硝唑从纳米粒中以可控的方式被释放,有效地增加了乏氧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为辐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9.
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包被材料,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形态和粒径,以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胰岛素纳米粒口服后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多呈球形,粒径为220.6±15.9nm,胰岛素包封率为75.4%±3.2%,载药量为19.5%±2.6%.降血糖实验表明健康大鼠在灌胃(25U/kg)后6~12h内,血糖浓度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在灌胃(25U/kg)后6h血糖开始下降,这种降血糖作用可维持9h以上,其中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达7h.结论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对健康和糖尿病大鼠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 ,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抗毒酶基因纳米粒 ,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 ,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 ;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 ;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优化的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 :壳聚糖浓度 30 0 μg·ml-1,丁酰胆碱酯酶基因质粒浓度 10 0 μg·ml-1,硫酸钠浓度 8mmol·L-1,pH值 5 .5 ,涡旋混合时间 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 10 0nm以下 ,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 :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 5 0~ 10 0nm范围 ,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 ;平均Zeta电位为 15 .9± 6 .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 :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 ,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酶。结论 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丁酰胆碱酯酶基因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复合微粒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二次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通过MTT法观察纳米微粒对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微粒作用后A498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外观呈圆型,平均粒径为280 nm,平均载药量为(0.515±0.023)%,平均包封率为50.2%。通过MTT实验证明纳米微粒可以较好的抑制人肾癌细胞(A498)的增殖,随着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球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的效果越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凋亡峰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在S+G2/M期。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具有抑制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作用,其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凝胶微球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溶胀、降解、载药与释药特征。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载rhBMP-2的凝胶微球(BMP-HMs)并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其制备工艺;观察BMP-HMs形态和粒径,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用微球的吸水能力表示微球的溶胀率(Rs),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体外降解,动态观察体外释药特征及其与微球溶胀、降解的关系。结果所制备的BMP-HMs形态规整,粒径40~50μm,分布均匀;rhBMP-2载药量(10.6±4.8)%,包封率(88.9±1.0)%,BMP-HMs冻干剂4℃以下存放6个月性能稳定,但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0~40d内可以完全降解。微球Rs随反应促进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用量的增大而减小,0.3mlTEMED制备的BMP-HMs体外释药实验表明80%的rhBMP-2在前20d左右释放。结论BMP-HMs对rhBMP-2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并可以通过制备工艺的改变控制其释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比较不同方法所得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两种方法所得微球球形较好,相分离法制得的卡铂-PLGA微球,平均粒径为22~31μm,含药量为42~61μg·mg-1、包封率21%~31%;体外释放试验中药物于24h完全溶出。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7.2μg·mg-1、包封率约为20%;体外药物突释率约为39%,缓释期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PLGA75/25、η=0.19和PLGA50/50、η=0.18的微球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2.40h-1/2和0.85h-1/2;体外14d累计释药分别达到71%和54%。结论相分离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含药量高,但体外释药快,没有缓释作用;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药物突释率较低,体外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石杉碱甲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石杉碱甲纳米粒;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不同粒径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制备了粒径从43.1nm到316nm的石杉碱甲纳米粒,载药量从0.11%到2.42%。不同粒径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表明,粒径为50nm左右的纳米粒可以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并能透过血脑屏障,且能起到缓释的效果;粒径为100~300nm左右的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且较难透过血脑屏障。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的石杉碱甲新型制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于6、12、24、48h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验设POD-SLN组、鬼臼毒素普通脂质体组、鬼臼毒素(POD)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POD-SLN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稳定性好,粒径为87.2±10.3nm,电位25.3±0.8mV,包封率为83.2%±2.5%。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OD-SLN、POD普通脂质体及POD作用48h对人表皮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1.05%、77.02h.46%,IC50分别为2.11、16.65、101.42μg/L。空白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备的POD-SL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表皮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POD及普通POD脂质体。  相似文献   

16.
5-F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氟尿嘧啶(5-FU)纳米微粒并对其体内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聚合物交联法制备出壳聚糖载氟尿嘧啶纳米粒,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表征进行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体内的释药特性.结果 壳聚糖载氟尿嘧啶纳米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在120~150nm;载药量为31.000%±0.001%;壳聚糖-5-FU纳米粒注射入兔体内后,初期突释相约在1.5h,峰浓度为5 069.6μg/L,随即进入缓释相,浓度维持在76μg/L,时间长达48h.结论 壳聚糖纳米药物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延长其循环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冻干脂质体(EPI-LTSL)的处方工艺,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pH梯度法制备EPI-LTSL并进行冷冻干燥,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EPI在不同介质中形成沉淀的性状,探索EPI-LTSL的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佳处方及工艺为药脂比1∶10,DPPC/MSPC为82∶8,水化介质为250mmol/L柠檬酸盐(pH4.0)。空白脂质体经15000psi(103MPa)高压均质循环5~6次,100nm聚碳酸酯膜挤压过膜3次;调节脂质体外相pH后,35℃水浴20min载药。冻干脂质体内外相乳糖浓度为9%,采用中速预冻(-65℃)及缓慢的解吸干燥可以制备较好的冻干品。EPI与柠檬酸盐形成的沉淀在42℃可以完全溶解,而在25℃成絮状或片状沉淀。结论制备的EPI-LTSL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冻干脂质体外观平整,内部疏松多孔,色泽鲜亮,复水迅速且粒径变化较小。以柠檬酸盐为水化介质制备的EPI-LTSL,在25℃时包载于脂质体内相的EPI以沉淀稳定存在,而在42℃时可完全溶解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一种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功能的再生含钆介孔硅纳米粒(gadolinium-containing renewabl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rMSN-Gd),探究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稻壳为硅源,通过软模板法制备rMSN Gd纳米粒。对新型纳米粒形态、粒度、介孔状态、元素含量、生物相容性、载药量、体外释放度等方面进行表征,并检测其在体外与荷瘤BALB/c裸鼠体内MRI成像特点。以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与人肺癌A549细胞为模型,对纳米载体的细胞摄取、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rMSN-Gd纳米粒呈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50 nm,钆含量为4.7%wt,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rMSN-Gd体外与体内均有较好MRI成像能力。载药后,其释药速率呈pH依赖性。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效率较高,其对HepG2与A549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游离阿霉素。结论 多功能纳米材料rMSN-Gd可以成功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并整合MRI成像功能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盐酸多西环素牙周用微球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方法通过乳化一交联固化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DXY-CMCTS-MS)。采用壳聚糖和卢.甘油磷酸钠(β-GP)制备凝胶。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制备的DXY—CMCTS—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25μm,载药量18.9%,包封率64.6%。DXY微球凝胶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37℃的平均凝胶时间为(1.1±0.3)min,明显低于凝胶剂的凝胶时间。微球凝胶复合载体的释药速度明显低于微球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拟合方程。结论盐酸多西环素微球温敏凝胶复合载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可行,作为牙周用缓释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贾立  计岩 《西南军医》2015,(3):269-273
目的 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壳聚糖(PEDF/CS)纳米粒,考察其体外性质及其在兔角膜碱烧伤中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PEDF/CS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粒径、包封率、zeta电位及体外释放量,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右眼作为实验眼。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EDF滴眼液组(B组)、PEDF/CS纳米粒组(C组),每组20只。用药后7、14、21、28d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使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PEDF/CS纳米粒大部分呈规则的球型,粒径为(354±1.6)nm,zeta电位为(22.5±0.7)m V,包封率为(76.15±2.80)%,体系较为稳定,具有缓释功能。明显下调兔创伤角膜中的VEGF的表达促进角膜修复,各时间点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壳聚糖纳米粒滴眼液通过下调兔创伤角膜中的VEGF的表达,可以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