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QL)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21.02±2.7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瞬时记忆和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角色、语言和活动能力等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兴华  王友良 《西南军医》2009,11(4):623-624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急性期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患者给予电针和早期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期后脑卒中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08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目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与低频电刺激。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吞咽功能为观察指标,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PEF、FEV1、FVC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EF=5.46±1.01(L/s),FEV1=2.92±0.59(L/s),FVC=3.76±0.83(L),较治疗前三项指标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EF=4.27±0.94(L/s),FEV1=2.38±0.66(L/s),FVC=2.67±0.61(L),较治疗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9.01±0.67)显著高于对照组(VFSS=7.98±0.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84.31%,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病程05~4年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组,每组23例。2组在住院期间均由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组通过外周静脉输注由健康新生儿脐带血提取的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悬液,每周1次,共计2次;对照组只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与2周治疗结束后对每位患者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新修订的Ashworth量表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周治疗结束后,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组Ashworth评分由(22±09)降至(17±05),对照组由(18±09)降至(15±06);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组Fugl Meyer评分由(532±217)升至(670±198),对照组由(527±185)升至(640±178)。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脐带血有核细胞经静脉输入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冲脉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35例行冲脉针刺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治疗时间为(28.38±10.3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96±18.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冲脉理论取穴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开始的时间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60位人选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非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与对照组(非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实验组在发病14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发病15~30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运用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法结合bobath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值(MBI)作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和MBI值均有提高,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及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高于非早期介入,为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护理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评价护理有效率,并依据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6%(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8/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5±8.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58±9.01)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 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BB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A、BB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技术探讨定量指标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针刺阿呛组穴组(n=22);B组:球囊扩张术组(n=22);C组:针刺阿呛组穴与球囊扩张术联合组(n=25)。采集患者VFSS检查视频并测量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等8个定量指标,应用SVM-RFE及RF两种机器算法构建模型,筛选最优特征数及对应特征排序集,从两种算法的不同模型中筛选频次高的特征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结果 通过SVM-RFE算法在总模型组及各亚组模型中筛选的最优指标数分别为:4、5、2、8,RF算法结合SVM-RFE算法横纵双向共有的高频次、评估效能最优的定量指标为:舌骨位移距离、咽运送时间、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其中舌骨位移距离最具评估价值。结论 VFSS定量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吞咽障碍疗效预后,为临床提供评估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卫平  王江林  黄娟  李萌 《西南军医》2012,14(4):587-589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针刺两种治疗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根据患者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康复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天后以及治疗后56天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运动功能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针刺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和第56天随访时,两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56天随访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差值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康复训练与针刺均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且在第56天随访时康复训练组恢复程度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模式下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在卿  许贵刚  郭艳丽  马斌 《武警医学》2012,23(2):144-146,149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咽水试验量表评价吞咽障碍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进行神经康复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洼田咽水试验量表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增高(P<0.01),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与卒中单元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卒中单元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联合针刺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上肢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水肿程度和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早期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梁卓燕  杨瑞萍 《武警医学》2008,19(5):436-4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发病率、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选择其中56例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评估情况选择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急性期最常见的问题,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颈椎牵引治疗,随访半年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显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39.28%,总有效率为78.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一般综合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