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4年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抗菌药物科室分布、联用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主要分布于眼科和骨科,构成比分别为36.9%、34.8%;给药时机主要集中于术前0.5~2 h,有316例,占94.9%;24 h内停药的有203例,占61%;品种选择以头孢替唑和头孢唑啉为主。结论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h101例,占23.71%;大于48h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北京市延庆县医院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10年9—12月76例及干预后的2011年9—12月74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75%下降为干预后的23%;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药品实际销售数据及围手术期病历进行分析点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占总药费金额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使用强度(DDD/100人天)、细菌培养送检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间合格率(%)、术后24h合格率(%)、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间合格率(%)、术后48h合格率(%)。结论:我院存在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及滥用抗菌药现象,无指征使用抗菌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抗菌药品种选择不当,抗菌药使用时间分配不当,I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不规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项医嘱点评对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的影响,以评价专项医嘱点评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行专项医嘱点评的602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统计患者在干预前后用药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病原学送检率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抗菌药物占比、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专项医嘱点评用于骨科围手术期中,能有效规范临床用药措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性,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行政督导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和2013年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和113例,均为Ⅰ类切口,2012年实施行政督导,比较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率、不合理内容和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不合理率干预前为96.85%,干预后为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无用药指征、药物选择不适宜、剂量错误、频次错误、溶剂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和更换药物无依据的比重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占总治疗费用比例和抗菌药物占总药物费用比例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政督导能明显提高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情况。方法:2009.6.21~12.21出院的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结论: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情况。方法:抽取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例960例,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从选药情况、用药时机、总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对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应继续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现状分析、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2011年9月与实施PDCA循环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3个月为一个干预阶段)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4个PDCA循环干预阶段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基线的92.32%降至30.09%,≤2 h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 89.70%降至17.5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由87.47%降至0.93%,与干预前基线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2008年10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单一用药占92%,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74%在术前0.5~2 h内给药,平均疗程6.1±2.4 d;平均抗菌药费349.84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5.1%。[结论]该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给药途径与给药时机较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抽查临床5个手术科室2010年度病历,共142份,分析统计其抗生素的使用率、品种数、联用情况、预防用药及治疗用药等情况。结果: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为97.2%,且预防性用药占总用药的85.5%。结论: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值得大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状,从而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抽取2011年1月1日-5月31日期间医院归档病历中外科手术病历1680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同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1、预防用药时间不准确,总的预防用药时间过长。2、预防用药选择不合婵。3、用法用量不准确,单次用药剂量过大。4、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5、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过高。结论:通过对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分析,发现我院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从而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加强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普通外科2008年全年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16例,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频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相关费用等情况.结果:21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种类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其中单用、二联、三联和四联以上用药分别为6.94%、60.65%、24.53%、7.87%.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者占60.64%,给药频率不当者占36.57%,无联合用药指征给药者占19.44%.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联用不当和用法不妥等问题,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11年1月1日-4月1日期间手术病历1569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0%;(2)用药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与第3代头孢菌素;(3)用药时间(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121为9.8d,(4)用药时机:术前大于2h用药17.00%,2h内用药40.30%,术后用药42.70%。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作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比较普通,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金华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研究对象,2016年1~9月为整治前,医院常规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为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整治前后对抗菌药物品种等和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品种有66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后急诊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均小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显著低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整治前;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术前30min~2h使用率高于整治前(P0.05)。结论: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神经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药物合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6月于在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统计调查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时机、术后持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方式进行点评,并从药物使用时机、时间、种类等方面制定规范化管理对策;抽取管理后2018年7~12月行精神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63例为观察组,对比用药后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围术期感染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既往抗菌药物术前使用率98.77%,45.40%患者术后持续用药超过7 d,其中二联用药者占比53.37%。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常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采用针对性干预后,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围术期感染率和用药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本院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 收集乳腺肿瘤3个区2008年1月~12月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病历,其中符合条件的共计1 007份,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①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7%;②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3位是青霉素类(48%)、青霉素类+酶抑制剂(18.2%)、喹诺酮类(15.8%);③手术后平均用药48 h;④用药时机:手术开始前2 h内用药者99%,手术结束后用药者5.2%;⑤用药剂型选择:静脉给药56.6%,口服给药33.4%,静脉与口服混合给药5.7%;⑥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药物更换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本院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剂型选择、用药时机方面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改进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青春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的15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中Ⅰ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8.24%、Ⅱ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80.50%、Ⅲ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26%,还包括各类切口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与用药方法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以奥硝唑氯化钠、依替米星、他挫巴坦等药物为主;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时间的发生率为21.38%,其中用药选择不当占比8.82%、时间不合理占比52.94%、药物剂量与方法不正确占比14.71%、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占比20.59%。结论: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制订安全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则,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医院采取多项措施干预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4年~2017年6月422例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2014年的结果为基准线,2015年~2017年采取培训、考核、监督、反馈及与相关部门合作等措施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适宜比例由2014年的64.94%提高至2017年的100%,给药时机适宜比例由2014年62.64%提高至2017年64.91%,术后用药48h内比例由2014年的12.64%提高至2017年的40.35%(P0.050)。结论:采取多项举措进行干预可提高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我院住院手术病历75份,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查.结果:我院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重视不够,合格率只有24%.结论:必须加强全院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