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月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44-4445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危险因素,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86例大手术患者加强术中体位护理,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合理摆放手术体位,做好骨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的皮肤护理,加强术中巡视观察。结果:对286例不同体位的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未发生因手术体位摆放不当而出现压疮。结论:为手术患者摆放合理的手术体位,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兴娟 《吉林医学》2014,(12):2675-2675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以及压疮预防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6例手术患者,评估术后压疮发生状况,对引起压疮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2.3%。手术体位、皮肤潮湿、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药物影响对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的Waterlow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中关于患者皮肤情况、手术时间、术前术中的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尝试性脊柱后路手术患者40例,均行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体位,并合理使用手术室相关医疗器械,观察是否手术过程发生压疮并记录手术时间、入手术室前、手术中的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40例手术进行顺利,手术时间1.5~6.0 h;其中≥2 h为32例;术中压疮出现前额1例,下颌l例,均为I期压疮,且在5 h以上,无其他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5%,小于等于4 h为37例,均无压疮存在。女性患者在术前和术后4 h内的压疮量表的评分增加幅度为58.0%,高于男性患者的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积极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估和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11月以来术中发生压疮的12例手术患儿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儿童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与手术采取强迫卧位、手术时间、患儿体重、营养状况、皮肤情况、麻醉方式、镇痛与否等因素有关。结论术前访视应对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正确安置手术体位、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动态观察护理干预效果,持续监控,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危险吲素,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方法选择1193例手术患者,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术前评估,统计胝疮发生情况,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压疮认知涮查表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结果185例手术患者(15.51%)发生压疮,压疮组和对照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raden评分、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手术体位、手术时间、术巾低血雎时间、术巾低血氧时问、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压疮呈正相关,Braden评分与术中压疮呈负相关,均是术中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学历与压疮诊断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学历与术巾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巾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患者体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手术室发生压疮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年资、学历和职称与胝疮认知程度有关,制定针对性危险冈素的防范措施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压疮预防和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6.
浅谈手术体位与术中压疮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手术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方法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合理摆放手术体位,做好骨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皮肤护理,加强术中巡视,适当给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结果对253例不同体位的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未发生因手术体位摆放不当而出现压疮.结论为手术患者摆放合理、舒适的体位,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81-881
目的:为手术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方法: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合理摆放手术体位。做好骨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皮肤护理,加强术中巡视,适当给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结果:对253例不同体位的手术患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未发生因手术体位摆放不当而出现压疮。结论:为手术患者摆放合理、舒适的体位,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32-33,3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术后压疮的术中因素,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200例住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析影响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评定其损害程度。结果研究结果中表现为手术的特殊体位截石位、术中低血压时间过长、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低血氧、皮肤潮湿是导致腹腔镜手术压疮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预防性措施,加强术中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止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9.
手术中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防患者手术中发生压疮.方法 对300例大手术患者行术中体位护理.结果 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迹象.结论 恰当的体位护理能确保手术中患者有效预防压疮,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移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3例(急性压疮组)肝移植手术术中发生皮肤压疮或术后3d内发生皮肤压疮患者,以及同期行肝移植手术术后>3d发生皮肤压疮患者8例(慢性压疮组),统计两组术前Braden评分、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因素在急性与慢性压疮发生中是否有差别,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急性期压疮患者Braden评分明显低于慢性期压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急性期组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在体重与年龄方面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相对独立高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前Braden评分(P<0.05),而术前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为慢性期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移植手术急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为术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而肝移植手术慢性期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总蛋白低及血清白蛋白低,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肝移植手术急慢性皮肤压疮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手术中压疮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压疮,术后1~3天是高发期.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时常常需要取患者各种体位,且手术的过程中无法随意改变患者的体位来缓解局部组织的压力,加上术中的出血以及皮肤潮湿等多种因素,改变了皮肤的应激能力,所以说手术类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6月256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室发生压疮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年龄、合并疾病、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体位、麻醉方式密切相关;护理干预后,压疮发生率控制为1.13%(29/2568)。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和手术室特异性因素,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病情评估,并综合采取多种防护措施,观察术中有无压疮发生,术后有无其他不良皮肤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1例发生压疮,术后仅有2例皮肤发红,经及时变换体位和局部按摩后,无皮肤溃破情况发生。结论为有效防止皮肤压疮,术前需仔细评估各种风险,及时发现压疮风险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压疮病人发生相关因素以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部住院的病人,随机选择其中1000例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18例压疮病人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分析其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在18例压疮病人中,压疮部位以骶尾部为主,其次为髂部,且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手术患者自身、麻醉为主要的手术室相关因素。结论: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手术患者自身为最主要的因素,我们应从压力、内因、外因三方面来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手术期皮肤压疮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术前评估可能有压疮发生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100例,骨突处垫棉垫,无需按摩涂中药制剂。结果通过对术后受压皮肤的观察记录,无皮肤压疮发生。结论对术前评估可能有压疮发生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骨突处垫棉垫,无需按摩涂中药制剂可防治皮肤压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为102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术中患者均取俯卧位,我们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和赛肤润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54例,女48例,20~68岁,手术时间2~10小时.颈椎手术22例,腰椎间盘摘除术33例,胸、腰椎内固定术47例.术中均采用俯卧位,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因手术体位的摆放发生皮肤压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术中难免压疮的成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高龄手术患者75例,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压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临床预防效果理想,无1例压疮发生.结论正确认识高龄患者难免压疮的形成因素及合理的护理对策是杜绝难免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杜绝和减少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插管全麻下,择期、急诊手术时间≥2.5h以上,需要安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62例,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患者手术体位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无压疮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术中正确的侧俯卧位摆放和预防措施,是减少神经外科侧俯卧位压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手术患者书中引发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分析术中有效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指标予以综合分析。结果手术患者的体重、年龄、疾病、手术时间以及麻醉因素是致使手术中发生压疮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压疮的护理计划,及时发现引发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术中巡视与观察,从而做到有效预防并处理术后压疮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126 例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结果:铺垫手术床、借助体位垫以缓解局部承受过大压力、控制手术间的温湿度、适当衬垫、尽量减少剪切力及摩擦力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结论:对压疮易感患者进行术中危险因素评估,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