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盖尔教授谈超声体外助溶血栓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钱菊英,沈学东,林佑善,陈灏珠西盖尔教授系美国洛山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心脏无创性诊断室主任。在用超声体外助溶血栓方面颇有研究。1995年受本院邀请来沪讲...  相似文献   

2.
超声血管成形术在活体犬闭塞动脉模型及临床冠心病治疗各1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娄大元,沈学东,何梅先,魏盟,洪涛,钱菊英,朱伟,陈灏珠应用超声能量行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动脉血栓及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闭塞及狭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TCD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9例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的颅内血管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例。结果 所有患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术后临床TcD随访6个月,无血管再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可以改善狭窄远端的供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用冠脉腔内超声对50例径皮冠脉成形术患者的成形部位血管腔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其与成形术后3~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狭窄组的血管腔横截面积显著小于非再狭窄组(4.93±2.51vs6.68±2.96mm2,P值<0.05),成形术后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与再狭窄的程度负相关(r=-0.68,P值<0.05);而管腔最大径、最小径、残存粥样斑块横截面积及面积狭窄率则与再狭窄的发生不相关。提示:冠脉内超声所测血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冠脉成形术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临床风险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1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术后第3个月采用颈部超声、TCD随访.结果 10例患者中,10处采用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短时间内并发眩晕2例;术后第3个月颈部超声及TCD随访均未见支架术后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成形术处理基底动脉狭窄具有侵袭性小,手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王萍①赵雪梅吴静关春月武剑②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从中严格筛选3例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3位均为男性,年龄60~68岁,均有反复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或伴言语不利,一过性黑朦等症状;头颅CT均示有不同部位的梗塞灶...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在锁骨下动脉(SCA)及椎动脉(V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观察32例患者SCA、VA支架术后狭窄血管处支架位置、支架内及远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支架内有无血栓及再狭窄等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支架置入术后超声示狭窄处血管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SV、RI减低,100%狭窄改善,无一例≥50%的再狭窄发生。结论超声是评价SCA、VA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疗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Abigail Thrush和Tim Hartshome主编的《Vascular Ultrasound:How,Why and When》一书简体中文版《血管超声必读: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问世以来,本书已经成为血管超声医师的标准教科书。著名超声专家王金锐教授和刘吉斌教授共同主译了本书第3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CTA或MR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27例43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其中6例9条大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检查随访。结果术后24例患者中32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溃疡面治愈;2例3条血管复发再次行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2条血管患肢于血管成形术后在血管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疗效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疖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经左室长轴超声心动图研究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室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  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Abigail Thrush和Tim Hartshome主编的《Vascular Ultrasound:How,Why and When》一书简体中文版《血管超声必读: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问世以来,本书已经成为血管超声医师的标准教科书。著名超声专家王金锐教授和刘吉斌教授共同主译了本书第3版。《Vascular Ultrasound》(第3版)在腹部大动脉分支、血液透析通道以及应用超声评价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人民军医出版社新近引进出版了英文原版教科书《超声诊断学Diagnostic Ultrasound》(第三版)。该书是由美国超声医学专家Rumack教授、Charhonea。教授和加拿大超声医学专家Willson教授共同主编的国际权威经典著作,分为上下两卷,6大部分,计64章,附图5000余幅,适合各级超声医师、临床医师、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以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指用一人工材料制成的血管桥接于动、静脉之间形成的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形式之一.血管狭窄是AVG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对234例次AVG狭窄进行了超声介入治疗,即超声监视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型化体腔内导管超声临床应用福建医学院附属二院吕国荣,黄为杨综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武审校80年代后期微型化导管超声(MiniatureCatheterUltratsound。简体MCUS)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检查和评价多种方式的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行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于PTA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血流量;手术后采用CT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50处外周血管狭窄,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流量相对于术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比较小、疗效比较好、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在操作上也安全简便,建议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自1999年Abigail Thrush和Tim Hartshorne主编的《Vascular Ultrasound:How, Why and When》一书简体中文版《血管超声必读: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问世以来,本书已经成为血管超声医师的标准教科书。著名超声专家王金锐教授和刘吉斌教授共同主译了本书第3版。《Vascular Ultrasound》(第3版)在腹部大动脉分支、血液透析通道以及应用超声评价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Abigail Thrush和Tim Hartshome主编的《Vascular Ultrasound:How,WhyandWhen》一书简体中文版《血管超声必读: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问世以来,本书已经成为血管超声医师的标准教科书。著名超声专家王金锐教授和刘吉斌教授共同主译了本书第3版。《Vascular Ultrasound》(第3版)在腹部大动脉分支、血液透析通道以及应用超声评价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刘红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23-4724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术后第3月采用颈邵超声、TCD随访.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疗病变105处,其中1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104处采用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短时间内并发眩晕10例;术后第3月颈部超声及TCD随访均未见支架术后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成形术处理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具有侵袭性小,可重复进行,可同时处理多处病变等优点,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