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坡卧位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斜坡卧位搬运法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超体重病人随机分为斜坡卧位搬运法(958例)和传统搬运法(923例)。[结果]斜坡卧位搬运法对超体重病人生命体征影响明显低于传统搬运法,且搬运时间短,节省人力和体力。[结论]斜坡卧位搬运法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小,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识别及防范处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142例重症监护室(ICU)实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为对照组,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2013年1月—2013年6月 ICU156例实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为观察组,对对照组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整合应用。通过比较本院 ICU使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处理时间、误报警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确定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处理时间明显缩短,误报警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主动预防措施,比传统的被动预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降低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失效,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保证病人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郎秋月  郑凤燕  胡悦宏 《护理研究》2007,21(32):2979-2979
[目的]探讨斜坡卧位搬运法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超体重病人随机分为斜坡卧位搬运法(958例)和传统搬运法(923例)。[结果]斜坡卧位搬运法对超体重病人生命体征影响明显低于传统搬运法,且搬运时间短,节省人力和体力。[结论]斜坡卧位搬运法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小,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膨肺湿化吸痰法在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心脏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膨肺湿化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数值,并记录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吸痰前后心率变化较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较好,两组病人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膨肺湿化吸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能改善病人的低氧状态,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院内转运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10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ICU的68例院内转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在院内转运时SpO_2降低的发生率和转运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转运时间为(14.15±4.34)min,对照组为(17.21±5.51)min,两组病人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SpO_2降低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55.9%,两组SpO_2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SpO_2降低的发生率,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安全和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6.
陈丽红  解荣云 《全科护理》2014,(31):2946-2947
[目的]总结。[方法]选择21例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在不同时间采取传统方法(对照组)和改良方法(观察组)吸痰,分别记录病人吸痰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咳嗽剧烈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一定升高,但观察组血压升高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痰后心率低于对照组,咳嗽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吸痰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带有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情况及吸痰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到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并观察两组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评分、恢复到吸痰前指脉氧饱和度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及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分体滑板在骨创伤手术病人术前静态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骨创伤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实施人工搬运,对照B组实施过床易搬运;研究组实施新型分体滑板搬运。比较3组病人术前两个转运节点[从病床搬运至转运床(T1)、从转运床搬运至手术床(T2)]所需时间及相应节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1、VAS2)。[结果]研究组T2[(27. 35±5. 04)s]与对照A组[(78. 55±33. 74)s]、对照B组[(101. 40±21. 2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VAS1、VAS2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新型分体滑板搬运骨创伤病人整个过程高效、平稳,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避免二次伤害,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罗伟香  朱惠明  王琴  钟运莲 《护理研究》2004,18(10):865-866
[目的 ]探讨笑气吸入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 [方法 ]将行结肠镜检查的 3 64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182例 ,观察组病人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给予吸入 5 0 %笑气与 5 0 %氧气混合气体以镇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检查前、中、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 [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笑气吸入镇痛效果好 ,操作简便、无创、安全有效 ,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明建青 《全科护理》2020,18(8):982-984
[目的]探究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对病人肠内营养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的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病人治疗期间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以及心率、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病人之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胃部、幽门到达时间及总插管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69%。与置管前相比,试验组病人置管中HR、RR显著加快(P<0.05)、MAP显著提升(P<0.05),置管后与置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置管中及置管后HR、RR、MAP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 2在置管过程中及组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病人体质指数(BMI)在置管前后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置管前后血红蛋白、铁蛋白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1.86%(P<0.05)。[结论]在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ICU病人鼻-肠管,病人心肺功能指标稳定,营养状况不受影响,肺部感染、误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在麻醉苏醒期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在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期的反应及使用镇静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躁动、呻吟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镇静药物的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平稳。[结论]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在麻醉苏醒期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在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期的反应及使用镇静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躁动、呻吟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镇静药物的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平稳。[结论]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14.
黄彩云 《全科护理》2013,11(2):104-10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振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排痰疗效。[方法]将40例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对这两组病人分别采用手法振肺与传统叩背两种方法进行肺部物理治疗,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后痰液排出情况,并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改善。[结论]采用手法振肺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肺部物理治疗,排痰效果优于传统的叩背排痰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鼻导管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和无创呼吸机对重症监护室(ICU)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ICU收治的93例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鼻导管氧疗失败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40例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病人在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呼吸、住院时间、拔管失败率、病人舒适性、耐受性及气道湿化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PaO_2)(86.98±16.65)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105.46±33.02)mmHg;观察组心率(94.08±13.39)/min高于对照组(87.60±17.89)/min(P0.05);观察组拔管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拔管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在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拔除气管插管后的病人应用HFNC能提高其氧合指数,降低拔管失败率及减少住院时间,并且能保证病人舒适度、耐受度以及气道湿化程度,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改良方法,寻求适宜的护理用具,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摆放法,改良组采用改良侧卧位摆放法。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比两组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术中体位移动及压疮和眼睑水肿例数、术后随访神经损伤和肢体疲劳情况,调查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更稳定。两组体位摆放时间、舒适度、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能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体位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振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排痰疗效.[方法]将40例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对这两组病人分别采用手法振肺与传统叩背两种方法进行肺部物理治疗,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后痰液排出情况,并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改善.[结论]采用手法振肺对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肺部物理治疗,排痰效果优于传统的叩背排痰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每天鼻饲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腹部按摩,比较两组病人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并观察观察组病人对腹部按摩的耐受程度,即比较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能耐受腹部按摩操作,腹部按摩能减少病人腹胀的发生率,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雁平 《护理研究》2007,21(5):1272-1273
[目的]观察传统雾化吸入与间歇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14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后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雾化吸入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雾化吸入优于传统雾化吸入,可以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