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胸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将到本院治疗的20例退变性胸腰椎疾病患者作为TLIF组,行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将以往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前后路联合椎间融合术(CAPF)治疗的退变性胸腰椎疾病患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LIF组在术后JOA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ALIF、PLIF、CAPF三组。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安全系数大,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符合当今微创外科技术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退变性患者,随机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和OLIF–PF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腰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PF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短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术后1年,OLIF–PF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显示骨融合良好。OLIF–PF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TLIF组2例患者出现术侧拇趾背伸肌力4级,考虑神经根牵拉所致,术后2周肌力恢复至5级;2例患者出现腰痛部疼痛,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后好转。结论:OLIF–P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效果良好,与TLIF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椎间孔镜手术组、小切口微创手术组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腰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患者相比,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透视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低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下腰痛、腿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拇背伸肌力、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腰椎...  相似文献   

4.
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实施传统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实施改良TLIF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应用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方法:将412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较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Quadrant微创术及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7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微创组27例行Quadrant微创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各指标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均<0.0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5),手术时间、术中射线面积剂量、射线暴露时间、患者皮肤入射剂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创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微创组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TLIF术比较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为对象,分析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CT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左、右两侧椎间孔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增高,左、右两侧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椎管内径大小、盘黄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椎管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血清TNF-α,IL-6,CRP水平相较于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SF-36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仅出现下肢麻木2例(3.33%),屈髋乏力1例(1.67%);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向下位移导致的腰痛1例(1.67%)。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可显著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内空间结构及术后腰腿疼痛程度,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患有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共51例,采用随机数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Quadrant微创组患者接受经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而传统开发TLIF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TLIF双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ODI评分及椎体间融合率。结果:本组51例手术全部成功,未出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二次手术等严重并发症,微创组与传统开放TLIF组相比,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周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月OD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既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也能获得与开放TLIF相近的治愈率及融合率。因此,经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椎间孔入路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86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行PLIF和TLIF,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神经根性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神经根性损伤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后1周和3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3%,而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1%,两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TLIF发生神经根性损伤的比例低于PLIF,同时TLIF可促进患者神经根性损伤的早期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孙宜保  杨勇  梅伟 《中医正骨》2014,(3):206-208
目的:观察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 ~55岁,中位数43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5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10例,腰椎不稳8例,腰椎滑脱6例.均为腰椎单节段病变.L3~L42例、L4~L523例、L5~S115例.病程2~28个月,中位数16个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10~ 185 min,中位数145 min.术中出血量210 ~320 mL,中位数26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手术节段椎体均于术后9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均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例腰椎滑脱患者中,2例术后残留Ⅰ度滑脱,其余均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复查时,JOA评分由术前(8.5±4.1)分升至(23.9±2.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26.8±5.0)分降至(7.6±2.7)分.根据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5例、可4例.结论: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 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组(微创手术组)、 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组(开放手术组)两组,各 40 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下肢疼痛程度、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开 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 两组患者的腰部及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生活质量量表(QOL) 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腰部及下肢 VAS 评分、ODI 评分降低幅度和 QOL 评分升高幅度均高于开放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 90.0 %,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的 60.0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5 %,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的 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LIF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TLIF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需8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腰椎的ODI功能评分、滑脱角及Taillard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和随访测量的滑脱角、Taillard指数以及VAS评分、ODI功能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滑脱角与Taillard指数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同期治疗组的VAS评分及ODI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尽早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PLIF组和TL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椎体融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①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TLIF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③TLIF组的术后神经损伤、固定物松动移位和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比PLI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PLIF技术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分析中年人与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7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70岁(平均76岁),30例;B组年龄<70y(平均51岁).4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年,平均41个月.疗效评定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29分法评定,两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改善率以及影像学资料无明显差异,A组全身并发症、椎间塌陷融合、延迟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未发现不融合.结论:不同年龄组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恰当的手术策略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17例行PELD术治疗者作为PELD组,21例行TLIF术治疗者作为TLIF组,2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完成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变化,随访12个月手术疗效。结果 PELD组手术切口小于TLI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LIF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LD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P0.05),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LD与TLIF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尽管前者学习曲线更陡峭,但其相对于后者更具微创性,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揭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PLIF治疗,共43例,观察组给予TLIF治疗,共11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Oswestry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TLIF的治疗明显更好,减轻了疼痛感,加快了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MISS-TLIF(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技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收治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6例,根据Mayerding分级,其中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4例。采用MISS-TILF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协助下行减压、复位、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以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的程度,以ODI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145~680mL,平均285mL;术后出血(以负压引流球的引流量计算)25~125mL,平均70mL;术后住院天数5~19d,平均8.2d。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24±1.3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8.03±1.05)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23.12±1.8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腰椎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其中优24例、良10例、可2例。结论:运用MIS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骨膜下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66例LDH患者,采用改良骨膜下入路TLIF治疗,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3个月、1年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及肌面积。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89±11.83)min,术中出血量(165.49±19.36)mL,引流量(138.39±19.24)mL,住院(6.04±1.20)d。术后发生1例慢性腰背痛,1例切口感染。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及肌面积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膜下入路TLIF治疗LDH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降低椎旁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20.
下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是中老年人下腰疼常见原因之一。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同时行横突间或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征多,且易于发生植骨块早期滑脱松动,致使融合失败。椎间融合技术(bagbyandkuslickmethod,BAK)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间盘摘除完全、植骨融合率高并能恢复椎间高度,术后早期下床等独特优点,是治疗下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理想方法之一。自1998~1999年,我院采用该技术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腰椎不稳5例,腰椎滑脱3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8例。为配合医生开展这一新技术,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