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进展迅猛,主要新技术有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斑块超声造影技术、血管内弹性成像技术、动脉管壁回声跟踪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血管外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实时复合成像技术、灰阶超声血流成像技术、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三维能量多普勒等。本研究就上述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1]。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形成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2]。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17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0例无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耀泉  李惠新 《现代保健》2008,(35):107-10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下肢动脉病原体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作为临床重要的诊断依据。结果 41例病例中,糖尿病26例,下肢动脉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迂曲,动脉腔内粥样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管内彩色充盈缺损及扩张,阳性率为70%。下肢动脉重度粥样硬化3例,声像图示动脉多发性粥样斑块,引起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的彩色血流图。外伤性动脉瘤2例,为液性扑动性暗区和彩色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应用证明是无创伤性的检测手段,具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请问,什么情况下要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山西运城周伯文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查颈动脉内膜是否存在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以及动脉扩张的诊断技术,可客观检测和评价颈部血管的结构、功能状态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有无斑块,斑块位置,斑块类型、斑块大小及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动脉硬化及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临床诊断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高血脂,通过线阵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总动脉主干、膨大部位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段的走形,测量内-中膜的厚度,斑块有无、斑块类型、斑块位置、斑块大小及硬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高血脂多继发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利用线阵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治疗效果的观察,为有效预防和治疗中-老年性缺血性血管性病变提供有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破损倾向、发展迅速、稳定性差等特点,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目前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检查,主要采用超声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灵活、损伤控制好等优点,对于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影像学的一种新技术,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包括侵入性的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非侵入性的实时超声组织弹性成像、声辐射力弹性成像等。各类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各有其特点,其中实时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可以进行弹性图的呈现,实现血管斑块的可视化,而脉冲声辐射力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分别利用剪切波速度和拉伸模量,对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进行量化。本文针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在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相同时期128例无该病的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已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特征,比较两组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等.结果:超声对于观察组颈动脉病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TIA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管轩  周胜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1):1582-1583
动脉粥样硬化是对生命的重大威胁。血管内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血供不足;急性期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而使细胞缺血死亡。各种损伤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是斑块形成的早期事件,其后持续的炎症加剧病变进展。血液中各种炎症指标如自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都是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粥样硬化不仅仅是一个血管局部病变,而是机体整体的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颈动脉、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患者各30例,分别行常规超声以及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成像的结果。结果: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斑块显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光滑、完整,管腔不规则变窄。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正常组30例中,内镜导航成像显示其中2例可见侧壁小斑块;颈动脉斑块组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54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6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5例狭窄不足50%。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周雪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89-119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高血脂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6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脂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7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速、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DSA检查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0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6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6条。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3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8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8条,二者吻合率分别为86.96%、92.86%、75%。结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应该是超声检查,尤其是B超。但如果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还可以再进一步行DSA检查,以确保颈动脉斑块诊断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分析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及管腔狭窄严重程度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近段、胫后动脉远段、足背动脉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超声显示6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其中74%的患者合并斑块形成,24%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2%的患者管腔闭塞。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发病率较高,彩色超声检查是动态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和进展情况的有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可提供影像学依据,且对无临床症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探讨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 对590名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算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并与1162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增加,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45.3%,其中软斑占68.9%,混合斑占24.6%,硬斑占6.5%.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有利于早期辨别高血压前期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