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优选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含挥发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得率及挥发油体积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正交试验优选当归、川芎、枳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当归、川芎、枳壳3味中药饮片混合提取,以粉碎为粗粉并加10倍量水提取10 h为最佳提取方法。结论:确定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组分药材当归、川芎、枳壳的挥发油提取工艺,验证后效果良好,可作为三者的挥发油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当归饮片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当归饮片挥发油的收得率为指标,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 当归饮片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饮片粉碎过10目筛,加12倍量水,浸泡6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8h.结论 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挥发油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八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记录挥发油提取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对挥发油提取的加水量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分别以挥发油包合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八风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及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2.5 h,提取4 h。挥发油包合最佳工艺为:加4倍量水,β-环糊精(β-CD)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7∶1/(g∶m L),研磨1 h。水煎煮提取最佳工艺为:加6倍量(首次追加1倍量)水,煎煮2次(首次浸泡1 h),每次1 h。结论优化后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包合工艺及水煎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为八风颗粒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设计工艺路线,进行工艺方法和条件的筛选,制定出方法简便,条件确定的稳定工艺,以优选乳增宁软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与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问(C)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当归、乳香、没药、郁金、香附、柴胡中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提取时问(B)、提取次数(C)作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赤芍、浙贝母、昆布、海藻、牡蛎、橘核、夏枯草、甘草药味的水提工艺.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1)挥发油的提取:当归、乳香、没药、郁金,香附、柴胡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提取8小时. (2)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煎煮1.5小时.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乳增宁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设计工艺路线,进行工艺方法和条件的筛选,制定出方法简便,条件确定的稳定工艺,以优选乳增宁软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与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问(C)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当归、乳香、没药、郁金、香附、柴胡中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提取时问(B)、提取次数(C)作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赤芍、浙贝母、昆布、海藻、牡蛎、橘核、夏枯草、甘草药味的水提工艺.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1)挥发油的提取:当归、乳香、没药、郁金,香附、柴胡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提取8小时. (2)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煎煮1.5小时.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乳增宁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犍为筠姜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犍为筠姜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进行TLC检验。结果:犍为筠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1.5 h、加20倍量水、水蒸气蒸馏8 h;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加4倍量水,研磨1 h。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后制剂的稳定性增强。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犍为筠姜挥发油优选的工艺条件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以石菖蒲药材粒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饮片加8倍量水,浸泡4 h,提取6 h. 结论 通过验证实验,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雄芍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时间9 h。结论:优化得到的挥发油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9):1340-1341
目的:确定散结止痛颗粒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并优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不同时间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时间;以倍他环糊精(β-CD)包合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散结止痛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药材香附、当归粉碎后,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 h。最佳包合工艺为:在饱和水溶液下,油与β-CD配比为1∶6,40℃搅拌1 h。结论:合理的制备工艺,可用于散结止痛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肉桂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选用挥发油提取器加二甲苯提取挥发油,以浸泡时间(A)、加水量(B)、提取时间(D)为考察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工艺为:药材加6倍量的水浸泡1h,蒸馏提取4h.结论 提取的肉桂挥发油计量准确,优选的肉桂挥发油提取工艺合理,为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前方中挥发油提取工艺与滴丸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提高挥发油得率,为后期制作滴丸以及临床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对经前方中的主要药味当归、川芎、玫瑰花、小茴香、赤芍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对制剂中的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辅料种类、滴速、滴距等因素进行研究,以重量差异、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验证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实验确定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是:当归、川芎、玫瑰花、小茴香以其10倍量的水,浸泡5 h后加热至微沸提取9 h。最后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药物-基质比(1:4),药液温度为80℃,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冷却剂为液体石蜡,冷却剂温度为4℃,滴距为4 cm,滴速为40滴/min。结论:以其10倍量的水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率有明显提高,依据实验条件所制得的经前方滴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滴丸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肝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他成分醇提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挥发油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以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为醇提工艺评价指标。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是陈皮切成0.3~0.5cm的细丝,当归、郁金粉碎成直径0.3~0.5cm的粗粉,加8倍量水浸泡6h,回流提取5h;醇提最佳工艺是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本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阿那日五味散中挥发油组分的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以及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运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阿那日五味散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加入药材8倍量的水提取4h;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A3B3C3D2,即提取罐的压力为25 MPa,提取罐的温度为45℃,提取2.0 h,分离罐Ⅱ的温度为35℃;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A1B1C3,即: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3,包合温度30℃,水浴搅拌2.0 h;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A1B2C3D2,即:挥发油与β-环糊精用量比例为1∶3,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为2.0 h,挥发油与无水乙醇比例为1∶1.结论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挥发油的量是水蒸汽蒸馏法的2倍多,能够极大地提升提取效率,使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可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舒筋止痛涂膜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乌头碱含量为指标,以渗漉法、冷浸法、回流法、水提法为考察因素,进行提取方法筛选,以浸泡时间、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液滴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舒筋止痛涂膜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以肉桂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进行肉桂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川乌最佳提取方法为冷浸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75%乙醇,12倍药材量醇,浸泡48 h以3.5 mL/min速度放液。肉桂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不浸泡,加8倍药材量水,回流提取6 h。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技术分别测定萃取物和蒸馏物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45种成分,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再经分子蒸馏后所得蒸馏物的成分种类有所减少,为39种,两提取物所含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变化。结论 SFE与MD联用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且优于单一SFE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参七消痞丸中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平行实验法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出膏率、柴胡总皂苷提取率及柴胡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加水倍量和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筛选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结果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行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的最长提取时间为6 h。正交实验结果显示第1次煎煮加水倍量、第2次煎煮时间、第2次煎煮加水倍量3个因素水平综合平均值的最大值分别为 iii=0.738、ii=0.822、iii=0.807,极差分别为0.049、0.229、0.179。结论6 h 可作为参七消痞丸挥发油提取较优工艺条件的一个参考值。其有效成分水提取工艺的较优因素水平搭配为第1次煎煮加水倍量为5倍、第2次煎煮时间为1.5 h、第2次煎煮加水倍量为10倍。  相似文献   

17.
现今对顽固性头痛治疗方面的报道很多,作者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川芎清脑饮药物组成及分析、辨证论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导师王幼奇教授应用川芎清脑饮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石菖蒲、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通脑精胶囊中石菖蒲、川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收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11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包合比为1 ml∶10 g,在50℃搅拌0.5 h进行包合。结论所优选提取工艺收油率较高,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技术分别测定萃取物和蒸馏物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川芎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45种成分,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再经分子蒸馏后所得蒸馏物的成分种类有所减少,为39种,两提取物所含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变化.结论SFE与MD联用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且优于单一SFE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二冬汤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二冬汤标准汤剂为参比,以黄芩苷、甘草酸、总皂苷、总多糖、浸膏率、乙醇可溶物、正丁醇可溶物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二冬汤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饮片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提取液中各成分与标准汤液中相应成分的比值分别为:黄芩苷1.54、甘草酸1.42、总皂苷1.51、总多糖1.45、浸膏率1.53、乙醇可溶物1.61、正丁醇可溶物1.52,比值相近,平均1.51,变异系数3.18%。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