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文献资料,概述了注射液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活血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抑制血液凝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对心血管是通过改善血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给,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代谢,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达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脉通颗粒中异鼠李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成英  王海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149-2149
脉通颗粒由沙棘、丹参2味中药组成,其中沙棘味酸涩,性温,归肺、肝、胃经。功能健胃消食,活血散瘀,化痰止咳。沙棘富含沙棘总黄酮,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供血,降低耗氧量,对心绞痛患者有效率达94%。其中沙棘为方中君药,因此为控制本品质量,作者选取其指标成分异鼠李素[1]作为含  相似文献   

3.
63种调脂中药抗人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63种调脂中药抗人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青岛市人民医院(266001)吉中强高晓昕宋鲁卿刘孟宇王培霞刘宗田关键词中药血小板聚集血脂实验研究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高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中药中探寻既能调整血脂,又能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粉葛中总黄酮提取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建明  吴涓  覃夏婵  倪柳美  刘晓燕 《中成药》2007,29(11):1679-1680
粉葛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粉葛是临床常用中药,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平,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的功效。总黄酮为粉葛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粉葛总黄酮能改善冠脉,降低血压,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对改善正常心肌和缺血梗塞心肌的代谢均有良好的作用,还具有提高学习记忆,抗氧化,抗癌等作用[1~2]。文献报道粉葛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有乙醇回流法,大孔树脂法[3~4],正丁醇萃取法等,本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对醇提正丁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桑叶总黄酮(FML)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早期预防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桑叶总黄酮预防性给药,检测每组大鼠体重、血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桑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并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活性.结论 桑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调血脂、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及不同采收时间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种及不同采收时间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比较付桂香冯瑞芝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0)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L.的植物,沙棘果叶及全株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1~4]。临床证明,沙棘总黄酮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心绞痛及心功能改善有明显效果[5]。俄罗斯把沙棘叶做为配制维生素和类黄酮制剂的重要原料[6]。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文献报道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7.
复方制剂银杏选莫注射的主要成分含银杏总黄酮与双嘧这莫,银杏总黄酮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双嘧这莫具有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增强内源性前列腺素PGI2的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了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对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棘总黄酮对过氧化氢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_2O_2诱导制备CRL-1730细胞损伤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双染色法测定沙棘总黄酮对H_2O_2损伤后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组织纤溶系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活性变化。结果:沙棘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H_2O_2损伤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与H_2O_2损伤后的模型组相比,沙棘总黄酮可以使培养液中vWF和TM活性降低,t-PA活性加强,并抑制PAI-1的分泌。结论:沙棘总黄酮具有明显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修复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高脂血症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宇杰  林静  王春民  郭金甲 《中草药》2008,39(12):1848-1850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HL)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发病早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每组大鼠体质量、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FHL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量,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FHL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降低全血比黏度、RBC聚集指数和RBC压积。FHL可明显抑制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FHL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其作用机制应与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沙棘总黄酮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已有文献研究内容,着重介绍沙棘总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综合征的药理作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沙棘总黄酮(10~1000 mg/kg)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心衰、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高血压、血栓、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脂)功效,还具有提高耐缺氧能力、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抗过敏、抑菌、雌激素样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作用。结论:沙棘总黄酮主要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功效,且主要局限于临床前实验,因此有待于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扩大研究范围和进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5,(7)
目的研究榅桲总黄酮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物诱导小鼠肺血栓模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体外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观察榅桲总黄酮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榅桲总黄酮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物诱导小鼠的存活率;榅桲总黄酮能明显减轻动-静脉旁路血栓湿质量,降低血浆中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和增加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可抑制不同时间点由凝血酶诱导剂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榅桲总黄酮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抗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益气化痰复方中药制剂稳斑通脉口服液对家兔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及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稳斑通脉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用基础饲料喂养,其余五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给药组于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药治疗8周,测定血脂TC、TG、LDL、HDL、血清NO的含量、血浆ET-1含量,处死动物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稳斑通脉口服液能明显调节实验动物血脂、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ET-1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和稳定作用。[结论]活血化瘀、益气化痰复方中药制剂稳斑通脉口服液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与其调节血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药理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沙棘总黄酮对急性心衰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戊巴比妥钠造成麻醉开胸犬心衰模型,iv沙棘总黄酮(TFH)4.8,9.7mg/kg,均可使心衰犬CO,CI,+LVdP/dtmax和LVSP明显升高,TFH9.7mg/kg时R-dP/dtmax明显缩短;-LVdP/dtmax明显增加,T值、LVEDP明显下降;TPVR和MVO2I明显降低,MAP和HR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ivTFH可明显增强心衰犬心脏泵功能和心肌收缩性能,并可明显改善心肌舒张性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说明TFH有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塞通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甙制成的灭菌溶液 ,其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 ,扩张血管 ,降低动脉血压 ,降低心肌耗氧量 ,抑制血小板凝集 ,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因其疗效确切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目前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1 ] ,在临床上已广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急性恶性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血小板在血管内膜损伤部位粘附和凝集,形成局部血栓,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信号。当粥样斑块破裂脱落时,局部血小板血栓可能引起血管腔的闭塞,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出现不稳定心绞痛、Q波或非Q波心肌塞,还能引起缺血猝死。血栓组成成分的构成比例在临床治疗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含红血球和纤维较多的血栓和含较多血小板的血栓相比,前者对溶解血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及中药的调节作用。方法:分析LPA在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LPA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血浆LPA水平在TIA临床中的意义,及中药对LPA的调节作用。结果: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的形成、可激发急性血栓形成时血小板的应答机制,TIA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活血化瘀中药可降低TIA患者血浆LPA水平。结论:LPA作为TIA预警因子,在TIA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通过干预LPA而防治TIA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络泰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纤溶活性、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2]。笔者采用络泰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卒中致残率高,再发率高,死亡率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不可逆转的疾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能够减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是新一代调脂药,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受到限制。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具有多效功能,可稳定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继发出血、血栓形  相似文献   

19.
桑叶总黄酮对高脂诱导大鼠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FML)对高脂诱导大鼠高血脂、高血糖的早期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桑叶总黄酮预防性给药,4 w后再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检测每组大鼠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其HE染色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桑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并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桑叶总黄酮具有预防肝组织脂肪变性的作用。结论:桑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调血脂、降血糖、抗氧化作用,可防治由高脂血症诱导的糖尿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急性恶化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血小板在血管内膜损伤部位粘附和凝集,形成局部血栓,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信号。当粥样斑块破裂脱落时,局部血小板血栓可能引起血管腔的闭塞,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出现不稳定心绞痛、Q波或非Q波心肌梗塞,还可能引起缺血猝死。血栓组成成分的构成比例在临床治疗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含红血球和纤维较多的血栓和合较多血小板的血栓相比.前者对溶解血栓的药物可出现比较好的疗效,而后者则不能取得好的疗效。对此类血栓,只有采用血小板抑制剂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对含血小板较多的血栓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而言,应寻求强效血小板抑制剂来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讨论了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血小板抑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以及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