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博莱霉素(Bleomycins)(Ⅰ)是一族性质近似的糖肽抗肿瘤抗菌素。本文报导,化学裂解(Ⅰ-a)成(Ⅰ-c)及新的半合成(Ⅰ)的制备。Ⅰ的分子中有许多可以水解的基团,作者选择性地水解Ⅰ-a末端肽键。选Ⅰ-a为原料因为它是(Ⅰ)的主要组分,而且在其胺基部分有一个活性锍基(Sulfonium)。直接从(Ⅰ-a)经环化亚氨基醚(Ⅱ)得极微量(Ⅰ-c)。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TPOAb、TGAb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T患者(Ⅰ组)162例,分为甲功低下组(Ⅰa组)87例和甲功正常组(Ⅰb组)75例,Ⅰa组均给予优甲乐治疗;对照组分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组(Ⅱ组)160例和正常体检健康人组(Ⅲ组)162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及Ⅰa组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TPOAb、TGAb检测,并对不同组中的两种抗体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Ⅰ组(Ⅰa、Ⅰb组)与Ⅱ组、Ⅲ组对比,TPOAb、TGAb的阳性率和滴度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a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TPOAb、TGAb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GAb和TPOAb的检测为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核磁共振光谱法(NMR)测定单一硝酸异山梨醇酯(Ⅰ)片剂、或复方(Ⅰ)和心得安(Ⅱ)、(Ⅰ)以及心得舒(Ⅲ)片剂。用二甲基硫氧-d_6(Ⅵ)为溶剂,马来酸(Ⅳ)或1,4-二硝基苯(Ⅴ)为内标。单一(Ⅰ)美国药典(第20版)采用极谱滴定法,阿根廷药典(第6版)采用比色法;单一(Ⅱ)和(Ⅲ)英国药典(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患者45例和健康人(对照组)40例静脉血,测定其cTnⅠ、血清CK-MB和LDH-1。结果 对照组CK-MB均值为5.8±3.5U/L,临界值为12.8U/L;LDH-1均值为38.5±12.5U/L,临界值为63.5U/L;cTn-Ⅰ均为阴性。AMI45例患者中,cTn-Ⅰ阳性41例,阳性率91.11%;CK-MB阳性33例,阳性率73.33%;LDH-1阳性39例,阳性率86.66%。结论 cTn-Ⅰ与CK-MB、LDH-1相比较cTn-Ⅰ敏感性高于CK-MB(X~2=6.125,P<0.05)和LDH-1(X~2=4.166,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本组3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 32株(100.0%)、aac(3)-Ⅰ 15株(46.9%)、aac(6')-Ⅰb 19株(59.4%)、ant(3")-Ⅰ 20株(62.5%)、aph(3')-Ⅰ 19株(594%),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25株(78.1%).阳性基因共分为7种检测模式,其中以aac(2')-Ⅰb+ aac(3)-Ⅰ+ aac(6')-Ⅰb+ ant(3")-Ⅰ+ aph(3')-l+armA等6种基因均阳性的模式最高,为12株(37.5%).结论 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是本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检出aac(2')-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纳米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Ⅰ-NP。以尾静脉注射NT-Ⅰ-NP为对照组,4组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分析NT-Ⅰ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不同粒径的NT-Ⅰ-NP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大鼠鼻腔给药后小于100nm的NT-Ⅰ-NP的AUC(0-t)分别是100~200、200~300和大于300nm NT-Ⅰ-NP的1.22、1.34、1.60倍(P<0.05),表明粒径小于100nm时NT-Ⅰ在脑靶部位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粒径的纳米粒。结论纳米粒的粒径对NT-Ⅰ的脑内递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粒径小于100nm的NT-Ⅰ-NP可以明显增加NT-Ⅰ的脑内浓度,这一结果为研究适宜粒径的NP用于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入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茂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从茂汶淫羊藿(Epimedium platypetalum K.Meyer)的地上部分分得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晶Ⅰ为淫羊藿甙(Icariin)、结晶Ⅱ为宝藿甙Ⅰ(Bauhuoside-Ⅰ)、结晶Ⅲ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茂汶甙-A(platypetaloside A)。晶Ⅳ结构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景新 《国外药讯》2005,(3):34-34
这项发明描述了分离的Fagopyritol(Ⅰ)A1、分离的(Ⅰ)A3及分离的(Ⅰ)B3。也公开了(Ⅰ)A1、(Ⅰ)A2、(Ⅰ)A3、(Ⅰ)B1、(Ⅰ)B2、(Ⅰ)B3及右一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中的二种或多种的各种组成。这些组成中必须有一种是分离的(Ⅰ)A1、分离的(Ⅰ)A3或分离的(Ⅰ)B3。从荞麦中制造纯的(Ⅰ)A1、(Ⅰ)A3、(Ⅰ)B3或以它们制成的混合物的方法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蛇足石杉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袁珊琴  魏同泰 《药学学报》1988,23(7):516-520
从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出三个生物碱(Ⅰ~Ⅲ)。经光谱数据和衍生物的制备证明:生物碱(Ⅰ)和(Ⅲ)分别为石杉碱乙(Ⅰ)和N-甲基石杉碱乙(Ⅲ);生物碱(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蛇足石杉碱(huperzinine)。本文报告碱(Ⅱ)的结构测定。(Ⅱ)的生物活性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引入左旋多巴(Ⅰ)治疗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症),无疑是神经化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近年来为寻找替代或改善(Ⅰ)疗效的新药,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一些新进展。(Ⅰ)的主要缺点是为获得有效的中枢治疗作用,需用很大剂量,故外周副反应严重。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可阻止外周多巴胺(DA)形成,使更多的(Ⅰ)进入脑内,故合并服用可减弱(Ⅰ)的外周副反应。这已成为近年治疗震颤麻痹的主要方法。晚近发现一种新的B 型单胺氧化酶  相似文献   

11.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丁健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3):990-1000
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Ⅰ,TopoⅠ)是抗肿瘤研究的重要靶点,以TopoⅠ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化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使用或处于临床前研究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主要分为喜树碱类(camptothecin,CPT)和非喜树碱类(non-camptothecin TopoⅠinhibitor)化合物。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TopoⅠ抑制剂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并重点就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新的TopoⅠ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和药理学特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加重组截短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des(1-3)IGF-Ⅰ]的表达产量,初步纯化表达产物后并与标准IGF-Ⅰ比较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第二个des(1-3)IGF-Ⅰ基因插入先前构建好的pExSecl/IGF-Ⅰ表达质粒中,形成pExSecl/2(IGF-Ⅰ)的表达质粒。将质粒转化入蛋白酶缺陷的大肠杆菌BL21(DE3)中,培养工程菌并用IPTG于12℃低温诱导des(1-3)IGF-表达。超滤膜过滤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纯化表达产物。用MTT法测定纯化的IGF-Ⅰ的生物活性,并与标准IGF-Ⅰ比较。结果:双拷贝IGF-Ⅰ的表达量达可溶性菌体蛋白的20%,高于单拷贝IGF-Ⅰ的表达产量(12%);超滤和凝胶过滤后des(1-3)IGF-Ⅰ纯度分别达49%和82%;经凝胶过滤后的IGF-Ⅰ相对生物活性达标准IGF-Ⅰ的77%。结论:pExSecl/2(IGF-Ⅰ)可增加IGF-Ⅰ表达产量约8%;纯化后的des(1-3)IGF-Ⅰ生物活性为标准IGF-Ⅰ的77%。  相似文献   

13.
由菌株Clitopilus pseudo-pinsitus产生的二个抗生素A 40104A(Ⅱ)和A40104B(Ⅲ)与抗生素pleuromutilin(Ⅰ)相近似。其中A40104C组分证明与(Ⅰ)等同。主组分(Ⅱ)为(Ⅰ)的β-D-吡喃木糖甙(见图)。  相似文献   

14.
美国Astralis公司已宣布该公司的Psoraxine(Ⅰ)的Ⅰ期试验获得有希望的结果。(Ⅰ)是一种新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注射制剂,用于治疗中度牛皮癣。  相似文献   

15.
VP Ⅰ(分子量为55,000)和VP Ⅱ(分子量为47,000~45,000)多肽为风疹病毒的包膜抗原成份。本文作者用抗VP Ⅰ和VP Ⅱ的兔免疫血清、两种抗VP Ⅰ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了风疹病毒结构成份、抗原特性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作者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提纯的VP Ⅰ和VP Ⅱ作包被抗原,通过ELISA证实两株杂交瘤抗体仅与VP Ⅰ起反应。这两种单克隆抗体均有血凝抑制(HI)滴度,其中1株还有中和(Nt)滴度,说明VP Ⅰ成份兼有  相似文献   

16.
促进退化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至少含有(Ⅰ)和(Ⅱ)中的一种,作为促进退化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活性成分。分子(Ⅰ)中的R_1和R_2其中一个是H,另一个为(Ⅲ)(R为羟甲基或甲酰基),化合物(Ⅱ)也可用。 (Ⅰ)是从美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L.提取的,(Ⅱ)是从日本厚朴Magnoliaobovata Thunb的干皮中提取的。 (Ⅰ)和(Ⅱ)可增强神经细胞的活力,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提高神经细胞中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Ⅰ)和(Ⅱ)可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由于乙酰胆碱作用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醇提物在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醇提物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皱瘤海鞘醇提物TC50值(半数致病变浓度)为7.778 mg/mL,综合药效IC50(半数抑病毒浓度)为0.230 mg/mL,治疗指数TI为33.8,具有高效低毒性;对HSV-Ⅰ具有很好的直接杀伤作用,对HSV-Ⅰ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小。结论皱瘤海鞘醇提物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HSV-Ⅰ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溶指标在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48例 (为Ⅰ组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 48h内劳力性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 6 4例 (为Ⅱ组 ) ,健康对照 40例(为Ⅲ组 )。并将Ⅰ组随机分为Ⅰa、Ⅰb 两组 ;Ⅰa 组用大剂量尿激酶加肝素治疗 ,Ⅰb 组常规治疗。将Ⅱ组随机分为Ⅱa、Ⅱb 组。Ⅱa 组用小剂量尿激酶加肝素治疗 ,Ⅱb 组常规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进行比较疗效。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 (Ⅰ组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 (Ⅱ组 )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g)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但Ⅰ组与Ⅱ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对Ⅰa 和Ⅱa 组经尿激酶加肝素治疗后Fg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Ⅰb 和Ⅱb) (P <0 0 1) ,但Ⅰa 组与Ⅱa 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均有纤溶活性降低 ,其发病可能是有血栓因素参与 ,其纤溶活性升高与其症状改善呈正相关。特异、高效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加溶栓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从光果甘草中分离得四种新黄酮化合物,其中 glabridin(Ⅰ)和 glabrene(Ⅳ)为异黄烷,glabrol(Ⅱ)为二氢黄酮,glabrone(Ⅲ)为异黄酮。(Ⅰ)和(Ⅱ)的分离:干燥研碎的甘草根  相似文献   

20.
静脉脂肪乳Intralipid(Ⅰ)与Liposyn(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分别含有大豆油(Soybean oil)和红花油(Safflower oil)(见表Ⅰ),由表可见Ⅰ和Ⅱ均含纯卵磷脂为乳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