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09-411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w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黏度与D-二聚体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76-37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对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患者7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4项及D-二聚体、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观察组凝血功能四项、血浆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血流速度,缩小下肢周径,降低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万玉春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72-1274
目的:观察中药行气活络方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行气活络方,对照组2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用药2周后,化验D-二聚体、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倾向,并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2组D-二聚体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2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D-二聚体,改善血液高凝状态。2组治疗后D-二聚体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气活络方预防DVT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皮下注射,疗程1周,观测2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0例骨折患者按不同骨折部位分为手足组30例、上肢组30例、下肢组40例、骨盆组40例、脊椎组40例,分别于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未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未并发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个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未并发DVT组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术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下肢组、骨盆组、脊椎组血浆D-二聚体水明显高于手足组、上肢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预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孕期延长时间大于对照组,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S/D比值以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D-二聚体值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D-二聚体值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用硫酸镁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压、血脂水平等指标,使得孕期延长,有效降低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在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伴有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R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胎治疗(阿司匹林+黄体酮),观察组再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保胎效果、妊娠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3.88%,对照组保胎成功率7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观察组孕期症状体征(阴道流血、下腹坠胀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治疗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RSA患者,提高保胎成功率,减少孕期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我院产科60例DVT产妇纳入观察组,60名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hs-CRP与产妇DVT呈正相关,血浆抗凝血酶Ⅲ与产妇DVT呈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hs-CRP联合检测可灵敏、准确地检出产妇DVT,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活血灵方口服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灵方,2组治疗周期均为14d,观察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5项及患肢周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21d与术后1d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DVT发生率和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d观察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后21d患肢仍轻微肿胀。结论:活血灵方复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苏克亮  张翥  杨亦彬 《华西医学》2005,20(2):281-28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副作用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5%,对照组有效率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出血、高血钾等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因肝胆外科疾病接受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和研究组(利伐他班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00 U,qd;研究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用药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及术后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34%(2/59),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仅为17%(1/59),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计数、APTT时间、PT时间、FIB,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预防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形成;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特别是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61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14~15 d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2例(2.7%)发生DVT,对照组中6例(9.8%)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可行性.方法 重度妊高征患者56例,硫酸镁治疗28例(Ⅰ组),硫酸镁+低分子肝素治疗28例(Ⅱ组).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Ⅱ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变化不明显(P〉0.05).2组孕妇治疗前后血中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妊高征比较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观察组的9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采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孕足月病理性高凝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D-聚体高于参考值的孕产妇160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d,7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不予抗凝治疗。同时监测7d低分子肝素应用后、术后/产后2d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值及血常规、妊娠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能使围生期病理性高凝状态转变为生理性高凝状态,从而降低vTE及DIC的发病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并治疗孕妇病理性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癌临床分期、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54例不同临床分期及Edmondson病理分级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肝癌组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各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分级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肝癌Edmondson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动态观察肝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肝癌的分期及病情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28日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风险等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风险等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DVT,提高住院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18-42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易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易栓症患者79例。同意抗凝治疗的42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设为治疗组,不同意抗凝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产检及孕期保健。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T、APTT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D-二聚体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胎儿存活37例(存活率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的15例(存活率4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易栓症可以有效预防胚胎停育,胎儿丢失,增加抱婴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血氧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功能等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结局发生的相关性,为高原产前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出现妊娠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孕产妇146例(观察组)及正常孕产妇13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凝血状态指标、分娩方式、母婴相关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等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不同并发症及结局,发生贫血的孕产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低体质量儿的孕产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早产的孕产妇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孕产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孕产妇产前保健仍需加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D-二聚体与西藏地区妊娠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对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及血浆D-二聚体增高程度的判定及妊娠并发症的预测仍需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