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因行机械通气而发生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6.5%,对照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为20.4%,观察组患儿发生VAP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3%,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22.4%,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0.0%,对照组患儿的死亡率为4.1%,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其发生院内感染及VAP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86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发生率分别为53.5%、24.4%、15.1%;经积极对症护理,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使用时间较长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感染均消失。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董晓梅 《大家健康》2016,(4):203-204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防治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230例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经过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分析防治护理结果。结果:230例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经过治疗和护理,有18例受到院内感染,18例新生儿院内感染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1例患儿死亡,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要实施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监测和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ICU院内感染状况,总结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结果 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963例患者中134例(13.9%)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8.2%,患者特殊的自身因素及外在因素等均成为发生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规范医疗操作流程,优化护理流程,合理应用抗生素,将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各类重症住院患者500名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并收集这些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预防策略。结果本文所选取的500例重症患者中有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发生率为12.8%。结论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因素引起,临床护理上应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患者分析各种可能导致感染的原因并加强预防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本身因素、侵入性操作等原因而发生医院感染,通过加强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防治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230例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经过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分析防治护理结果。结果:230例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经过治疗和护理,有18例受到院内感染,18例新生儿院内感染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1例患儿死亡,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要实施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密切观察。结果 100例ICU院内感染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依次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结论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做好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防范,严格贯彻落实无菌操作,科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控制 ICU 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50例 ICU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后,50例 ICU 患者均没有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加强 ICU 管理能够有效降低 ICU 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45例 ICU 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行气管切开及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病因无关,与患者的危重程度、年龄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因素并评价控制对策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ICU收治的5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由我院根据分析院内感染因素后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各种感染发生情况和总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总院内感染率为19.8%,低于对照组的25.4%(P〈0.05)。观察组肺炎感染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5.2%(P〈0.01)。结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能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在今后ICU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60名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34例,感染率为21.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切口和泌尿道。此外,高龄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结论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手术切口及高龄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应进行积极护理干预,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可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祁素珍  安利茹 《包头医学》2016,40(3):175-17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降低预防保健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全院预防保健科消毒、隔离患者、接种疫苗和体检人员1520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本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2014年全年发生院内感染76例,院内感染几率5.20%;第1至第4季度院内感染几率分别为6.67%、5.46%、4.87%、2.24%,各个季度院内感染几率逐渐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预防保健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同时还应结合完善预防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点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原因及探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2013年底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究护理方法。结果: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高达50%。在皮肤软组织发生感染的总共有3例,感染率为1%。在消化道发生感染的总共有35例,感染率为11.7%。在泌尿道发生感染的总共有45例,感染率为15%。在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总共有65例,感染率为21.7%。在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的总共有12例,感染率为0.7%。感染率最高的部位是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接着是消化道。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原因有很多,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才能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院内感染的易感部位和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2000~2007年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4例患者在ICU住院,发生院内感染162例,发病率为20.66%,其中肺部感染占61.7%,泌尿系统占17.9%、上呼吸道占6.2%、皮肤占5.6%。各部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165,P〈0.01,肺部感染高于其他感染。易感染因素有:手术、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患者昏迷时间长等。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3例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引起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呼吸机应用、插管以及大量应用激素、抗生素;另外患者年龄、病情也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结论临床中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时应科学和合理,在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无菌操作要求,进而来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住我院ICU1869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 1869例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人数55例,占2.9%;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经器官插管侵入,呼吸道吸入;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述引起感染途径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总结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调查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123例住院患者的资料,其中发生院内感染36例,感染率为29.3%,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结果本院重症医学科的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结论环境、医务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是导致重症医学科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加强临床护理,能减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医院发生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保障医疗安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呼吸系统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医院甲流感染的防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及医护人员中,仅有20%的患者了解甲流的主要防治措施,有90%的医护人员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内科的医院感染。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此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通过空气清洁、饮食调整、医疗器械清洁等环节实现医院方面的强化管理和监控,共同参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峰  付林  袁光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76-1076,1053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学分析及预防。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ICU就诊的152例患者参加检测,采集患者下呼吸道、腹腔等体液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开展药敏感试验。结果:发生了院内感染的重症患者有58例,占38%。下呼吸道感染居感染部位首位,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感染菌株。结论:重症医学科室(ICU)病房院内感染风险的几率很高,它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其进一步治疗与康复,采取感染监控等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