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dm2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胃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5~8突变情况。结果:胃癌组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21%(50/58)和29.31%(17/58),癌旁组织组p53和mdm2蛋白均为阴性,胃癌组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1。胃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年龄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1.1839,P=0.0008,r=0.4391。2例胃癌组织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5,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禾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mdm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可能并非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mdm2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与p53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p53 、MDR 基因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p53、MDR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50例食管癌和37例癌旁组织中p53、MDR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53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中有显著表达为68%(34/50),癌旁组织中有表达为59%(22/37);其中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占54%(13/24),在癌旁非典型增生中占69%(9/13)。MDR基因在食管癌高、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水平有极显著意义,癌与正常组织有极显著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上p53、MDR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意义。结论 p53、MDR基因在食管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癌旁组织中MDR有表达,p53基因突变早于组织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梁君林  周永淳  陈利生 《肿瘤》2006,26(10):924-926
目的:探讨p33^ING1、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O.01),p53蛋白分别为51.6%(31/60)、0%(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在p53表达阴性的29例中有12例(41.4%,12/29)p33^ING1表达缺失,而p53阳性的31例病例中有22例(71.0%,22/31)p33^ING1表达阴性(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中p33^ING1蛋白表达明显缺失,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p53互相协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p16基因甲基化的状况及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7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细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0(17/30)。31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食管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鳞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Rb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癌旁(距肿瘤边缘1cm)、切缘(距肿瘤边缘3cm以上)R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Rb蛋白表达为61.36%(27/44),癌旁粘膜为90.91%(40/44),切缘为97.73%(43/44);Rb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Rb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及其远侧端黏膜组织中CD34表达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上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对45例中低位直肠腺癌下缘进行标记;PET/CT检查并结合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直肠癌及其远侧端黏膜CD34所表达的微血管密度进行研究.结果直肠腺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直肠腺癌远侧端的直肠黏膜组织,直肠腺癌远侧端黏膜微血管密度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少,但与阴性对照有显著性异常改变只在有限的长度内(直肠远侧端1.0cm). 结论:微血管密度的检测为直肠癌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直肠癌分子病理学的安全远侧切缘应大于1cm.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53 codon72)突变与人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p53 codon72的突变及其差异,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53 codon72的Arg/Arg和Pro/Pro或Arg基因型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频率分别为11.0%和38.1%、4.2%和7.60A。p53 codon72Arg/Pro基因型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5.75,P〈0.01),p53 codon72突变与p53蛋白表达有关(χ^2=15.21,P〈0.01);且p53 codon72的Pro等位基因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抑癌基因p53第72位密码子突变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p53,PCNA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59例肺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肺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48/59)、77.2%(34/44)、79.5%(35/44);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7/35)、8.6%(3/35)、14.3(5/35),肺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肺癌组织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TNM各期之间以及不同的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化参与各型、各期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发生发展;端粒酶在肺癌组织高表达和正常肺组织低表达的特性,有望使端粒酶成为肺癌诊断的1种标志物;p53和PCNA均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酶与p53和PCNA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肺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PCR-SSCP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53、K-ras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68例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组织中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7.1%(32/68)和44.1%(30/6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2%,9/68;7.4%,5/68),20例正常组织中未检出p53、K-ras基因突变。伴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大肠癌者,其p53、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p53、K-ras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73基因转录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Y  Fan S  Jiang Y  Chen J  Li Z  Zhang H 《中国肺癌杂志》2000,3(1):17-19
目的 探讨P73基因转录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组织、癌组织和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及其对应正常肺组织P73m,RNA的表达。结果 32例肺癌组织中28例P73表达明显升高,肺7癌组织P73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组织强P73mRNA阳性表达率型、细胞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无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由于常规10%中性甲醛固定的组织DNA提取质量较低,易发生断裂或降解,不利于保存及长片段DNA扩增。本研究比较70%乙醇与中性甲醛固定法对DNA质量及后续PCR的影响。方法取70%乙醇固定的肺癌组织30例(其中10例固定7天以上),10%中性甲醛固定的自身配对癌组织30份。采用试剂盒提取DNA,分析条带完整性和纯度,并用PCR扩增HBB(beta globin)及SERPINA9(antitrypsin)两基因的不同长度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结果70%乙醇固定组的基因组DNA经电泳条带整齐未见明显降解,而10%中性甲醛组DNA条带弥散,有可见降解。后续普通PCR扩增268bp、536bp的产物显示乙醇固定组产量明显高于10%中性甲醛固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也显示在扩增123bp、251bp、346bp三个不同长度片段时乙醇固定组产量均明显高于10%中性甲醛固定组(P〈0.01)。中性甲醛组DNA在扩增346bp长度片段时成功率下降至47%(14/30)。乙醇固定时间长短对DNA的antitrypsin模板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70%乙醇固定法对肺癌组织DNA保存效果优于中性甲醛法,且更适合长片段DNA扩增。长时间乙醇同定法对DNA质量无明显影响,可适合于长途运输生物标本。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术前或术时已脱离原发灶,以极少的数量转移到淋巴结、骨髓、血液或远处器官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称为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是肿瘤远处器官转移的重要起始步骤.及时诊断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现就恶性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闫露  高萍  栗艳  鱼兵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3):304-306
目的克隆SRG基因、原核表达并鉴定。方法从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SOSP-9607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SRG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Easy克隆载体中,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SRG基因亚克隆到pET-28(a )表达载体中,构建SRG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2h~6h,做SDS-PAGE分析,鉴定SRG蛋白的表达。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了SRG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SRG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kDa,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结论SRG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均获得了成功,为进一步探讨SRG基因在骨肉瘤诊治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报道甲硫腺苷磷酸化酶(5’-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出现异常表达。本研究检测MTAP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TAP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探讨结直肠癌MTAP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启动子去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定量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MTAP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TA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多聚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ed PCR,MSP)检测正常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MTAP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情况。结果: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TAP mR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AP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粘膜(98.00%vs.85.00%和12.50%,P〈0.05),结直肠腺瘤与正常结直肠粘膜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SP检测1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50例结直肠癌组织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是93.75%,75.00%,32.00%。结直肠癌中甲基化率较腺瘤和正常组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MTAP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和正常组织,MTAP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MTAP启动子去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鳞癌(OS-CC)原发灶线性梯度外科切缘组织中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情况,寻找肿瘤手术安全切缘的分子标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对18例首次外科治疗的OSCC患者20组线性梯度标本(肿瘤组织、0、0.5、1.0、1.5以及2.0 cm切缘组织)中p53、c-erbB-2和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53 mRNA表达水平上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 cm切缘组与0 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erbB-2 mRNA表达水平肿瘤组织、0、0.5、1.0和1.5 cm切缘组分别与2.0 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mRNA表达水平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水平上,对于鉴定肿瘤组织与安全切缘组织的差异具有敏感性.联合p53、c-erbB-2和EGFR在梯度组织基因表达差异上分析提示2.0 cm的手术切缘已达到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TRAP-PCR-HYB方法检测8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83例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4.6%(62/83),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8.4%.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RNA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5例对照组人群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32个样本中有10个样本检测到CRD-BP 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1.25%,对照组35个样本均未检测到CRD-BPRNA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CRD-BP 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检测CRD-BP RNA可能会成为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并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表达可能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hPTTG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虽然人垂体瘤转化基因1(human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 1,hPTTG1)在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然而hPTTG1mRNA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能否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hPTTG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hPTTG1 m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转移复发的分子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hPTTG1 mRNA,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hPTTG1mRNA表达较止常癌旁组织显著增高(0.42±0.07 vs.0.03±0.01.P<0.001).hPTG1 mRNA与肿瘤大小、血清CEA水平有关,肿瘤直径≥3.5 cm较<3.5 cm显著增高(15.80±8.80 vs.10.91±5.22.P<0.05).血清CEA>5 ng/mL较<5ng/mL显著增高(22.79±7.42 vs.9.39±2.61,P<0.001).hPTTG1 mRNA在Dukes'C、D期显著高于Dukes'A、B期(15.88±8.09、25.69±7.67 vs, 9.03±0.35、9.58±2.93,P<0.001).伴有淋巴转移、肝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者(17.63±8.47、31.07±4.10和22.78±6.39)较无转移者(11.15±6.65)显著增高(P<0.001).hPTTG1 m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hPTTG1 mRN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Rapid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s cruc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We evaluated 358 sera from 78 febrile neutropenic episodes in patient with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 (one proven, 17 probable, and 60 possible) and 83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no IA according to the EORTC/MSG criteria. Patient's specimens were tested by Mycassay Aspergillus PCR (first commercial real‐time PCR test) and in house real‐time PCR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Aspergillus DNA, and by ELISA for detect the galactomannan (GM) antigen.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medical background that can be effective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hospitalisation period was longer in proven/probable episodes when compared with no IA (P = 0.001) and possible episodes. With regard to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proven/probable with no IA (P = 0.023) and possible with no IA (P = 0.002)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Similarly, the rates of T cell suppressant therapy in group proven/probable and possible episo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no IA (P = 0.00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GM and PCR‐based tests among studies, and standardisation is required. Therefore, it can be usefu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factors on these tests. The use of larger volume of sera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Aspergillus DNA in high‐risk adult pat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Some host factors such as duration of neutropenia and administration of T cell suppressant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