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3月20日讯: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位列第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72年,1985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中药学博士点,199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教育部评估,成为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教育部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列中药学科第一位。2011年又被评为全国中药学科唯一的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近3年来,该学科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部、市级项目103项。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获新药证书3个、新药临床批件4个、专利授权47项。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9月21日讯:2015年9月1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经验研讨暨临床中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上,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挂牌,将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12家单位建设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创新名老中医室站工作新模式,建设颜正华临床中药学学科服务基地,将  相似文献   

3.
张冰 《世界中医药》2021,(1):前插1-前插4
张冰,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岐黄学者(临床型),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育部中药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拔尖计划2.0”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保持和发展“医药圆融重传承,药教协同求创新”的培养特色,由前期摸索逐步走向模式变革,力求培养面向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中医药产业升级的新型人才。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为例,从基地建设基本路线、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现已建设成为教育部批准的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该精品课程在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工作,使本课程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起到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在于中医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进步.学科建设是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切入点,为中医药学术进步创造了条件.而明确学科的内涵、外延,提出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进一步学科分化的意见,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中医药大学内分泌学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数年的建设,对学科内涵、外延等问题,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在此,谨予简单介绍,愿教正高明.  相似文献   

7.
颜正华治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冰  吴嘉瑞 《中医杂志》2012,53(7):550-552
颜正华(1920-),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中医药工作70余年,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曾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23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通报》2005,4(4):46-4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厦门市中医医院消化病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病(慢性胃炎)建设单位,福建省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厦门市中医脾胃病重点学科。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厦门市中医医院消化病专科承办的“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将于2005年11月24日~27日在厦门市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被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等学校,现有在册网络学员5,000余人。为了适应中医药网络教学的需要,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我们于1999年7月开始着手研制开发中药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了整个研发工作。本课题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湖南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现已通过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进行的项目认证与验收工作,获得了好评。该课件既可供中医药远程教育中药学课程学习,又可作为中药学局域网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I0004-I0004
河南中医学院方剂学学科是1995年被国家批准设立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学科教师队伍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整体队伍年富力强。在学院各级领导支持下,通过学科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和2004年,方剂学学科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并于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方剂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后,先后培养毕业2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9名分别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均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中医药》2013,(11):I0001-I0002
乔延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中医学、中药学)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学会主任委员、博士分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2.
正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一批重点学科,目前学科主要承担《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学专论》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学科团队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重视素质教育。近年来,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并指导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项目,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  相似文献   

13.
<正>1学科历史底蕴深厚,名家辈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历史悠久,该学科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所在学科中医医史文献于1981年、1996年分别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随之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2012年,古汉语与医古文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是钱超尘教授、刘振民教授,学科带头人是王育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中存在的问题,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内容、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及学科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明确提出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内容.认为临床中药学为中药学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并从临床用药角度对诸学科有关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药》2006,26(4):F0002
中药药理学科始建于1959年,2001年9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药药理重点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地区中药药理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5):F0004-F0004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中药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辽宁省临床中药学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药理三级实验室及辽宁省中医临床验方系统评价重点实验室,具备液-质联用仪等大型设备55台,仪器设备总价值近800万元,实验室面积2901m^2。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技术》2013,(8):F0004-F000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研究团队,2001年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点,2002年确定为国家教委中药学重点学科的分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带头人孙建宁教授长期从事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正>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护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中医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本版《中药学》教材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中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界定本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分化为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的若干三级学科,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对于深化学科内涵、促进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曾于2004年1月举行专家研讨会,今结合讨论情况发表个人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肝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肝病科成立于1954年,2003年入选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2000~2010年先后入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协作组组长单位。2009年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免疫学三级实验室,2011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肝病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临床研究联盟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