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儿,男,5个月,因"咳喘3 d,抽搐1 h"入院。患儿3 d前出现咳嗽,有痰不宜咳出,无发热,伴喘息,无憋闷。于当地诊所给予头孢曲松钠0.6 g、氨茶碱80 mg,分组静脉滴注。第3天输氨茶碱15 min后,患儿哭闹、烦躁,继而双眼凝视上翻,头后仰,口唇发绀,四肢强直,呈角弓反张状,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病例1:某患儿,男,1岁2个月,体质量11 kg,因"咳嗽4 d,发热伴喘憋1 d"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治疗,护士遵医嘱发放口服氨茶碱5片,嘱"每次50 mg,每8 h一次"。因患儿家长将"每8 h一次"误听成"每半小时一次",回家后2 h内连续给患儿口服3次合计150 mg(相当于13.6 mg/kg)的氨茶碱。患儿服药后出现明显烦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儿,女,5月,因咳嗽4 d,静脉滴注氨茶碱后抽搐5 h入院。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阵发性咳嗽,次日到当地私人诊所就诊,静脉滴注氨茶碱0.25 g×1/3支(产地及批号不详)、头孢噻肟钠0.5 g、小诺霉素0.1 g×1/3支,当晚患儿出现惊跳、哭闹、烦躁,因咳嗽无好转,隔一天后中午12时继续到原诊所输液,用药同前,下午5时左右输完液体,20 min后突然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上翻,面色、口唇紫绀,口吐泡沫,意识丧失,到当地卫生院急诊,予吸痰、吸氧、镇静、输液利尿、强心、降颅压等处理,仍抽搐不止而转入我院。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个…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发热、咳嗽3 d,烦躁不安5 h于2005年7月5日入院.病初干咳,流清涕,2 d后喘息、气促,在当地误将500 mg氨茶碱静脉滴入,约1 h后患儿出现恶心、频繁呕吐,呕吐物带有血性物;伴烦躁,心率增快,给予冬眠灵、非那根镇静,西地兰强心等对症治疗无缓解即转我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采取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EF、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EF、FVC、FEV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1.5±0.6)d、喘息消失时间(0.8±0.3)d、咳嗽消失时间(2.1±0.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1±0.4)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0.8)、(1.5±0.4)、(4.9±0.5)、(6.8±0.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沐舒坦和氨茶碱雾化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在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给予氨茶碱和沐舒坦静脉滴注;对照1组26例,给予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于氨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3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沐舒坦联合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冯清仪  贺志莉 《医药导报》2007,26(4):431-431
患儿,男,3个月26 d。因干咳1个月,加重伴气喘1 d,口服氨茶碱0.3 g,4 h入院。患儿于1个月前出现轻度干咳,未引起家长重视,未作治疗。入院前1 d患儿咳嗽加重,呈阵发性干咳,伴轻度气喘。在门诊予阿奇霉素0.1 g静脉滴注等治疗。入院当天上午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家长又给予患儿氨茶碱0.3 g,po,服药20 min后出现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频繁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液体,随即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5.8 ℃,脉搏160次·min-1,呼吸36次·min-1,体重7.5 kg;神志清楚,烦躁不安,易激惹,面色苍白;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较多哮鸣音及湿性音;心率160次·min-1,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右肋下5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14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7 U·L-1。服氨茶碱后10 h测定血清氨茶碱血药浓度为:22.39 mg·L-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20 mg·L-1)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氨茶碱中毒。予以吸氧、下胃管注入活性炭、静脉输液、抗炎、镇静、强心,保护心、肝、肾及脑功能和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综合治疗。在服氨茶碱后21 h测定血清氨茶碱浓度为6.88 mg·L-1,复查肝功能正常。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45 d,体质量5 kg,因咳嗽、流涕、低热3 d,口吐泡沫12 h于2012年12月20日入院治疗. 临床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替安、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口服小儿伪麻美芬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鸡胆口服液治疗. 入院第3天,上午其他药物已输液完毕,于14:00开始缓慢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2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5滴.min-1,14:30发现患儿双手紧握不放,出汗多,面色稍红,多汗,其中肌张力升高持续约10 min. 体检:四肢肌张力高,躯干弓起、头向后仰,眼睛斜向一侧;予疼痛刺激,患儿可哭,但四肢、躯干、颈部肌张力未缓解. 立即停用氨茶碱,约1 min后,患儿上述部位肌张力恢复正常,考虑可能是氨茶碱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平稳,1周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患儿,男,4个月,因"咳喘一周,持续性抽搐4 h"入院.患儿一周前出现咳嗽,为阵发性单声性咳嗽,有痰,无发热.于当地诊所给予苯唑西林0.5 g、哌拉西林0.5 g、氨茶碱0.1 g治疗,第2 d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突发非喷射状呕吐,有咖啡样物,全身性抽搐,呈持续状态,搐时双眼凝视上翻,口唇微绀,四肢强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7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氨茶碱注射液,4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腔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1揿/次,2次/d。两组患儿均规律治疗1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哮鸣音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患儿男,8月龄。因"腹泻5 d,发热3 d"于2014年7月27日入院。患儿于5 d前给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后,出现口周潮红及风团,随之发生腹泻;大便初为黄绿色、稀糊样,含不消化奶瓣,无脓血,5~6次/d,量中等。尿量偏少,无呕吐,曾到当地医院予口服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我院门诊查粪标本轮状病毒(+),予输液治疗2 d;患儿开始出现发热(即3 d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氨茶碱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76例,重度窒息组36例。每组患儿又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生后1h内试验组静脉滴注小剂量氨茶碱(5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注射用水,分别收集生后1、3、5d时尿液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并每4h监测记录心率、呼吸、血压。结果在生后3、5d氨茶碱试验组尿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氨茶碱能降低窒息新生儿尿NAG活性及β2微球蛋白,改善肾脏功能,对窒息新生儿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婴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治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4例怀疑急性氨茶碱中毒的急诊收入住院治疗的婴儿和1例新生儿,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例患儿临床症状有烦躁不安、痉挛以及惊厥等(其中2例出现呕吐),呼吸次数为每分钟50~80次,心率为每分钟145~212次.急诊立即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均超过20mg·L-1.确诊为氨茶碱急性中毒,采取对症治疗,ld后茶碱血药浓度均低于15mg·L-1,4例婴儿治疗3d中毒症状消失,1例新生儿治疗8d中毒症状才缓解.4例婴儿和1例新生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t1/2分别为18.0±2.1h和44.5h.结论婴儿使用氨茶碱的个体化剂量和给药途径应引起各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是确诊氨茶碱中毒的特征指标.对症治疗对婴儿氨茶碱血药浓度低于40mg·L1急性中毒是有效的.结果表明,婴儿在氨茶碱急性中毒时,其消除t1/2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氨茶碱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片,2~3 mg/kg,2~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肺力咳合剂,≤7岁患者,10 m L/次;7~14岁患者,15 m L/次,均为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和用力呼气流量(PEF)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_1、PEF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FEV_1和PEF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力咳合剂联合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硫酸镁与氨茶碱对1~6个月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方法70例1~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35例应用硫酸镁平喘,剂量:25%硫酸镁0.1 ml/(kg·d),以5%葡萄糖稀释为1%浓度静脉滴注,1次/12 h,连用5 d。35例应用氨茶碱平喘,剂量:氨茶碱4 mg/(kg·d),以5%葡萄糖稀释为0.1%浓度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期间其他措施完全一致。连用5 d后对比两药疗效。结果应用氨茶碱组5 d气喘缓解率62.86%,低于应用硫酸镁组5 d气喘缓解率88.57%(P〈0.05)。结论硫酸镁对1~6月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16.
1例66岁男性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50余年, 平素口服氨茶碱0.1 g、1或2次/d。因感冒后咳嗽、流涕自行口服复方氨酚烷胺1片、2次/d, 并自行将氨茶碱加量至0.2 g、2次/d。用药3 d后患者无诱因突发意识不清、肢体抽搐, 共发作6次。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可排除颅内感染的可能性。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574 U/L。给予氟哌啶醇、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试验性治疗, 4 d后, CK 217 U/L, 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考虑患者的癫痫发作与复方氨酚烷胺与氨茶碱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罗红霉素对兔体内稳态时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6只新西兰白兔灌服罗红霉素前后对氨茶碱稳态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二期 :Ⅰ期为d 1~ 4单独灌服氨茶碱至稳态 ;Ⅱ期为d 5~ 10合用罗红霉素与氨茶碱 ,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 各期测得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 ,与Ⅰ期比较 ,Ⅱ期的AUC、CL/Fs、Ka、Ke、T1/ 2 (ka) 、Tmax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而Cmax、V/Fc、T1/ 2 (ke) 在两期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长期合用罗红霉素和氨茶碱 ,罗红霉素能延缓氨茶碱在兔体内稳态时的吸收和消除 ,提示合并用药时应对氨茶碱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18.
氨茶碱致癫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煜 《中国药师》2003,6(12):805-805
患儿 ,女 ,5个月 ,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氨茶碱中毒 ?收治入院。因阵发性咳嗽 3d ,哮喘 2d在他院治疗 ,入院当日曾在他院静滴氨茶碱 (剂量不详 )后出现呕吐、惊厥 ,反应差 ,口吐白沫 ,双目凝视 ,头部及四肢抽搐。体查 :神志不清 ,反应低下 ,四肢肌张力增高。采用HPLC法对血清茶碱浓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为 5 4 .3μg·ml-1,诊断为茶碱中毒致癫痫。入院给予镇静 ,以速尿静注促进药物排出 ,以能量合剂保护心、肝、肾 ,辅以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 ,患儿治愈出院。讨论 :血浆中茶碱的治疗浓度为 5~ 2 0 μg·ml-1。浓度超过 2 0 μg·ml…  相似文献   

19.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手足皮肤脱屑1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病例】 女 ,70 y。因发作性喘息 40余年 ,再发3d入院。 3d前出现喘息 ,伴咳嗽、咳痰。查体 :神清 ,喘憋状。双肺满布呼气末哮鸣音 ,双肺底可闻及湿口罗音 ,心率 1 0 0 beats/ min,律齐 ,无杂音 ,腹部无阳性体证。诊断 :“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给予氨茶碱及乳酸左氧氟沙星 (来立信 ,浙江新昌制药厂 ;批号 1 9991 0 2 2 ;规格 :1 0 0 mg/ 1 0 0 ml) 1 0 0 mg,iv gtt,bid。 3d后出现手足皮肤搔痒、脱屑 ,考虑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所致的过敏反应。停用乳酸左氧氟沙星 1wk后手足皮肤脱屑症状好转。3mo后 ,患者再次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及氨茶碱 ,…  相似文献   

20.
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应用氨茶碱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照组25例单用氨茶碱。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为(1.8±0.2)次/d、(3.4±1.2)次/d,治疗组明显减少(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18.9±3.1)s(、23.2±2.5)s,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时SpO2下降程度及心率减慢程度分别为(83.0±8.4)%和(75.7±5.2)%、(95.3±12.8)次/min和(86.6±13.5)次/min(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P<0.05)。结论: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