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这种特定联系,小仅是经络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病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或称体表与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络学说对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规律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总结。内脏器官生理或病理性的改变,可在体表有所反应;反之,外界环境改变或人为地刺激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也能引起相关内脏功能的改变,从而起到治疗和调整作用。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实质构成是各有所属的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经穴是通过躯体神经联系体表,通过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在体液因素的参与下,起到联系脏腑、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的作用[1]。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已成为经络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经穴-脏腑相关不是脱离经络而独立存在的,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穴-脏腑相关即体表-内脏相关,是指导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概述了近年来中外学者通过电刺激、荧光标记法等手段,对经穴-脏腑的形态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说明了经穴与脏腑的特异性联系途径。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脏腑病针灸处方的选配穴原则,认为脏腑病宜主选相应的俞募穴,脏病远端配原穴,腑病远端配下合穴。若出现疼痛症状则再配相应的郄穴;若脏腑病为实证或虚证,则配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或“异经子母补泻”的“子穴”或“母穴”以对证治疗。若疾病过程中出现特殊症状则选取有特殊作用的腧穴以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穴阻抗测定与经络,脏腑,气血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证实经络“内属脏腑,外络支节”的理论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学方面的联系,观察了不同疾病患者及妇女月经周期与妇科虚实证经穴阻抗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穴与脏腑、经脉与官窍是相互关连的,实验还显示了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各期中,经前与经后冲、任脉阻抗值有明显差异,在病理状况下,虚证组的阻抗值比正常组高,实证组与正常组低。  相似文献   

6.
脏腑表里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略陈述如下. 脏腑表里关系的含义 脏腑表里关系是指运用表里阴阳对立互根关系,阐明脏腑间或脏腑与体表间的内在联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五脏与六腑不但具有相互协调的功能联系,同时还与体表器官具有相应的所属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 脏腑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12穴。本文仅对脏腑背俞源流、含义、定位、主治规律、配伍规律及针刺方法、注意事项作初步总结。一、背俞源流据古文学家研究,“尹”字,甲骨文为  相似文献   

8.
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泄、留针时间。基于此,配合子午流注,即经气运行旺盛时取穴,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再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并掌握合适的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很大。关于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机制研究中,关于脏腑开窍器官影响的报道较少;在临床研究中,有些文献报道中所纳入的病例过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于同种脏腑疾病针灸治疗的诊疗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容易导致各说其词。对于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泻及留针时间方面,而对其作用原理、最优穴组、实施标准、疗效确定等方面还有待商榷,且对针刺得气与否对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在《耳穴标准化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耳穴分布规律,结合临床实验论证,将耳廓划分为十三个区域,据此测定相应压痛点治疗疾病,是有利于施行方案的措施之一。所绘脏腑经络耳穴图,突出了脏腑经络与耳穴的整体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诊断学中,脏腑辨证是一十分重要的章节,教材中均以脏腑为纲,分别脏病、腑病及脏腑兼病、凭借脏腑生理特性之病态变异以资区分、鉴别各种病证;对各脏病证之间之异同则较少涉及,然而,在临床上,脏腑病证众多,各病证之间又多演变转化,显示各脏病证之间有内在之联系和瓜葛。余在教学中,常以脏腑分类为经,以病理变化为纬,将病理类同之诸病证组合一群,异中求同,寻求其共性特点,並于同中求异,加以识别。由此经纬交织,相互联系,触类旁通,有益于学者在临床试诊时能从大类划分中较确切地识别一脏之病,抑或多脏兼病,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之精度。兹将此病理分类扼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脏腑背俞排罐疗法并探讨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脏腑、藏象和脏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脏腑和藏象是中医理论中两个不同的概念。脏腑是指内脏的解剖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功能 ,是藏象形成的基础。藏象则是脏腑由解剖实体向系统功能演化的结果 ,是藏于体内之脏腑与若干相关的人体、自然之象的集合体。脏腑与藏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完全抛开内脏的形态结构 ,将藏象视为抽象的“纯”功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在中西医比较研究中 ,与西医解剖脏器具有可比性的是脏腑而非藏象 ,必须严格区别使用。唯此 ,才能深刻、准确地理解藏象学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舌与脏腑的关系,是富有特色的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是舌诊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综合有关文献,拟从舌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三方面,对其与脏腑的关系加以说明.一、舌在组织结构上与脏腑的关系舌是由舌质(体)和舌苔两部分所组成。舌体的结构主要有肌肉、血脉、经络三类组织,此三者都与体内脏腑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俞募穴与脏腑的相关性。从大量的古今名家病例和医案中发现俞募穴与五脏六腑的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尤其是俞穴与五脏之间;募穴与六腑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俞募穴不但能治疗疾病而且还能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相火作为位居上焦的心与下焦的脏腑两者之间联系的媒介,其虚实妄动可以引起君火的异常,通过扰乱心神,发为心悸,故心悸的治疗可以从相火妄动论治;而相火的虚实又与下焦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故可通过调理下焦脏腑来治疗上焦心悸,旨在为心悸的中医治疗提出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特定穴在脏腑病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腧穴,只有根据特定穴的功能、特性选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脏病应选原穴和俞穴,治疗腑病当取募穴和下合穴。原络相配、俞募并用,也是治疗脏腑病证常用的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位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俞穴位置考孙永平,甄薇(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北京100029)关键词经穴;背俞穴;定位背俞穴亦称脏腑背俞穴、俞穴,首载于《内经》。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一些特定穴位,每一脏腑均有各自所属的背俞穴,共十二穴。背俞穴与其所属脏腑联系密切,古...  相似文献   

18.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内经》脏腑藏泻的有关论述,认为《内经》的脏腑藏泻理论不仅以藏泻之别揭示了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而且以藏泻关系揭示了脏腑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对于临床诊治脏腑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脏腑气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气机是对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由于其生理功能各不一样,故各脏腑气机也有升降出入之不同.掌握脏腑气机,不仅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脏腑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于疾病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与五脏相关的脏象联系观及五脏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中医五行在脏腑辩证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