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乳肿块4个月余"于2013年3月3日入住我科。查体:左乳头后方触及一大小约70 mm×60 mm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左乳内侧皮肤可见一直径约45 mm血疱,疱壁紧张。彩超示:左乳可见一透亮红肿包块突出体表,大小约44 mm×36 mm,呈囊性,壁厚,内可见密集点状高回声悬浮;左乳中带探及一巨大囊实性占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6岁,因右眼球突出半月、疼痛、视物不清3天,于1996年7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眼部检查:视力,右0.1,左1.0;右上睑红肿,皮肤张力大;右眼球突出、向颞下方移位,眼球向内、向上运动受限;右眼球突出度为20(?)12mm;右眼鼻侧眶上缘可触及3cm×2.5cm肿物,活动度小,有压痛;右球结膜充血水肿,突出于睑缘外;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未见异常.实验检查:WBC 8.8×10~9/L,N0.85、L0.15.ESR 45mm/h.眼眶 X线片未见骨质破坏,肿物针吸术涂片检查,找到恶性肿瘤细胞.于1996年8月5日行右眼眶内容物剜出术,术中见筛骨破坏,筛窦内充满牙膏样物,同时行筛窦根治术.肿物病理检查:大小 3cm×3cm×2.5cm,无明显包膜,切面呈鱼肉样,中心部少量腐烂;镜下见大量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形态各异,呈圆形、梭形、带状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于13年前患右颈部淋巴结核和肺结核,治愈1个月后突然出现双眼球明显突出于双下睑,随即去当地医院诊治,诊为“眼球突出征”,给予包扎和消炎,激素药物治疗,但眼球一直突出伴有头痛,且视力呈进行性下降.间断于抗炎治疗无效.于1997年10月14日患者突然双目失明,1997年11月3日来我院诊治,门诊以“眶内肿瘤”收治.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听诊无异常.T36,7℃,P78次/min.胸透:心肺膈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检验:TT476.6ng/ml,TT3<0.5ng/ml,TC4.0%,TM7.8%,FT418Pmol/L.血常规查:Hb112g/L,WBC5.4×10~9/L,No,82,LO.18.如NO.82,L0.18.Hertel突眼计测量:双眼眶距95mm,眼球突出度20mm.CT扫描: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脑室对称、脑沟、脑裂、眼池不宽,中线不偏,鞍上视交叉区骨质结构异常,眼球双侧明显突出、眼环不大眼球不大,增厚,后壁与球后组织分界不清;球后组织密度明显增高不均与视神经、内外直肌密度近视而分辨不清,球后容积增大,眶壁骨质无破坏,筛窦正常.CT扫描提示:头颅未见异常;重度突眼征;眼球后弥漫性组织增生.经内分泌科会诊,排除甲亢疾病,耳鼻喉科会诊;考虑上颌窦粘膜肥厚;口腔科会诊意见:双侧眶下区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0岁,左眼视物不清一年,失明8个月,突出半年,外院疑诊“筛窦肿瘤”,于1984年6月13日入本院住院。体检:左眼光感消失,眼球突出,几乎固定;瞳孔扩大,固定;左视神经乳头褪色。鼻咽、口咽、双耳及颈部淋巴结均未见异常。CT平扫见左眼球前突20mm,左球后及左鞍旁有边缘清楚的均匀高密度病灶(CT值52H),呈均匀性增强(CT值75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6岁,因左侧眼球突出、颞部肿块10月余入院。体检:左眼球较右侧突出4mm,左侧颞部3×4cm软组织肿块,无其他阳性体征;X片示左蝶骨小翼、蝶骨嵴及眶外侧缘骨密度增高,行股动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右侧眼球突出、复视3个月”于2015-04-09就诊于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查体:右眼视力0.4,眼睑皮肤外观无异常.右眼颞上侧触及质硬、固定、无痛肿物,大小约1.0 cm×1.0 cm.非轴向眼球突出5 mm.眼球向内下方轻度移位,各方向运动明显受限.左眼查体无异常.颈部淋巴结、耳前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腮腺区未查及异常.行颅脑MR示,右眼泪腺区不均匀强化肿块,无眼球及眶骨受侵(图1).全身影像学检查未查及其他部位肿瘤.于2015-04-13行全麻下经皮前路开眶单纯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彭×,男,9岁,因眼球突出入院。眼部检查:两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右26mm,左20mm,视力右0.02,左0.3。右眼沿上眶缘触得硬块,与眶缘粘连,不能移动。表面平滑,有压痛,眼球前部外露,球结膜水肿充血(如图),角膜下半表层混浊,眼球仅能微向内转,眼底看不清。左眼沿内上眶缘可触及小指头大的肿块,眼睑能上提,闭合时睑裂露出3mm高,球结膜水肿轻,角膜尚透明,眼底视乳头下方边缘模糊,鼻上方血管旁有小火焰状出血,黄斑部灰暗,中心窝反射消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59岁。2018年8月因右眼肿胀8天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示:双侧筛窦、蝶窦、前颅底占位,大小约23 mm×29 mm×13 mm(图1)。2018年9月行鼻内镜下颅底肿物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示:NUT(+),见图2。病理诊断为NUT中线癌(NUT midline carcinoma,NMC)。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双眼视力下降至失明,术后1.5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大小约35 mm×45 mm×42 mm(图3)。  相似文献   

9.
1 病案摘要患者女, 62岁,因右眼前突伴右眼上睑红肿 3年入院。专科情况:右眼视力 4 5,右眼眼睑红肿,皮温高,表面无破溃,上抬困难,眶内侧可触及大小约 3mm×12mm肿块,表面粗糙,质硬,触痛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后界扪不清。眼位及眼球运动:原位注视,右眼上斜约 10度,外斜约 8度;各向运动均受限。眼距: 109mm;眼球突出度:右眼 18mm,左眼13mm。右眼B超示:右眼球后内下占位。CT示:右侧球后内侧软组织密度影,沿眶内侧壁向前生长,右侧内直肌及局部视神经结构分不清,未见骨质侵蚀。入院后第 6天行右眼眶内肿物探查术,前路入眶,切开皮肤即见新生物,…  相似文献   

10.
泪囊肿瘤在临床上极少见,笔者近几年来诊治2例,泪囊鳞状细胞癌、肉瘤各1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61岁.因右眼眶肿物3个月,于1995年3月再入院.患者于1974年9月右眼溢泪,内眦部肿物7个月以泪囊囊肿由外院转本科.右眼内眦部有一蚕豆大肿物,质地中等,压迫内眦部无脓计从泪点溢出,冲洗泪道时上泪小管通畅,下泪小管受阻;X线片未见骨质破坏,诊断为右眼泪囊囊肿.于1974年9月21日在局麻下行右眼泪道探查术,术中见扩大的泪囊表面光滑,包膜菲薄,突出于内眦韧带,下至眶缘,分离时泪囊囊腔内有大小不等(大者3mm×3mm、小者1mm×1mm)息肉样颗粒,其间以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病理学诊断为纤维肉瘤.本次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右眼眶内下缘可触及一1cm×1cm肿物,质地硬,表面不平整并与眼眶壁粘连,视力正常,眼球运动自如.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高分化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例2.患者男,44岁.因右眼流泪,内眦部肿物6个月,诊断为右眼泪囊囊肿入眼科.检查:一般情况好.右眼下睑结膜稍充血,眼球正常.上泪小点正常,下泪小点充血,冲洗泪道时出现上冲通畅,肿物无变化,下泪小管(?)外阻塞  相似文献   

11.
赵迪  秦亮  邱腾  张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51-4255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外照射治疗中OPS系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PS辅助CBCT验证,对照组仅使用CBCT验证。CBCT采集治疗前图像信息,匹配实时摆位图像与定位图像,分析比较两组X、Y、Z三轴误差数据,对放疗中及放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摆位误差X(2.9±0.8)mm、Y(3.9±1.1)mm、Z(2.0±0.9)mm小于对照组误差X(4.3±1.4)mm、Y(5.9±1.7)mm、Z(3.2±1.5)mm。实验组骨髓抑制、急性肠道症状等可观测不良反应大于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值分别是4.03 mm、5.45 mm、3.65 mm;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值分别是6.51 mm、8.38 mm、5.49 mm(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引入OPS可有效提高摆位精确度,降低摆位误差;在不降低治疗疗效情况下,有效减轻了放疗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 ,3 1岁。左眼眶内外侧长肿物 8个月 ,发现肿物 1个月时在当地医院行肿物摘除术 ,摘除物未行病理检查。术后自觉肿物仍在逐渐增大。体检 :视力 ,右眼 1 .0 ,左眼 0 .8,左眼睑饱满 ,眼眶外下方可扪及拇指大肿物 ,表面呈结节状 ,质硬 ,无压痛。与外直肌联系密切 ,眼球转动时肿物亦伴随移动。外侧球结膜充血隆起 ,眼球内无异常所见。第一眼位正位 ,左眼不能外转 ,下转轻度受限 ,眶压轻度增高。眼球突出度 :右眼 1 5 mm,左眼 1 7mm,眶距 1 0 0 mm。B超检查 :左眶外下方低回声区形状不规则 ,边界清楚 ,无可压缩性。 CT检查 :左眶外侧壁…  相似文献   

13.
嗅神经母细胞瘤国内报道不多,现报告2例如下: 例一男,50岁。1984年8月14日入院,住院号4234。患者自1年前开始左鼻腔间歇性堵塞,伴有脓血性涕及头疼;鼻塞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嗅觉障碍,于5个月前曾在某医院施行左鼻腔肿物部分切除。病理报告为“未分化癌”。术后鼻塞症状加重,并有鼻部肿胀、左眼不适感及流泪。检查:慢性病容,左鼻背部肿胀,左鼻腔内为肿物阻塞,表面不光滑,有坏死物附着,触之易出血。左侧后鼻孔被肿物阻塞,左眼突出度为19mm,  相似文献   

14.
眼眶原发性脑膜瘤少见,占眼眶内肿瘤的0.77%,本文报告2例。此瘤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局部压迫症状,切除后很少复发,需要排除颅内脑膜瘤外延的可能。病例报告例1 女性,35岁,住院号98803。因左眼球突出、视物不清2年余,于1976年2月14日入院。当时,左眼球突出26mm,上睑肿胀无压痛,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穹窿部血管怒张,眼球活动受限。眼底见乳头边界模糊,上方视网膜剥离。X线片示左眼眶、鼻窦及其骨壁均正常。于1976年2月16日左眼眶内容物剜除术,见肿物位于球后,与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隔淀粉样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农民。于2008-10-14以"刺激性咳嗽3年,痰中带血5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6.
Askin瘤1例     
患者,男性,17岁,左胸痛,发热2天于2009年4月入院.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检查:WBC 9.1×109、L,NEU 71%;CRP 22mg/ml;CEA 3.2ng/mL,NSE阴性;PPD试验10mm×13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ESD)病变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ESD切除的消化道黏膜标本45例,经过标准化固定、取材、制片及阅片后,利用写好的ESD专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测量、绘制复原图,再与传统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旧方法和新方法测量病变大小,显示最小病变分别为1.2 mm,1.4 mm,最大病变分别为89.5 mm,100.6 mm,平均大小分别为14.46 mm,14.89 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值平均为0.44 mm。利用一致性检验方法统计显示为一般一致性(Kappa系数为0.305)。阴性切缘用旧方法和新方法分别显示切缘距离最短0.2 mm和0.3 mm,最长11.5 mm和20.8 mm,平均距离分别为2.42 mm和2.79 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值平均为0.30 mm。 一致性检验方法统计显示为中等一致性(Kappa系数0.541)。新方法和旧方法绘图时间最短分别需5 min,11 min,最长35 min,65 min,平均时间15.18 min,28.20 min。采用新方法较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手工画图平均节省时间10.83 min。结论:利用新的ESD测量及画图软件,能够达到和传统手工测量一样的精确度,并且操作更加简便,可以大大节省报告处理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大标本以及复杂病变的测量及画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因右下腹部不适半年,疼痛1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孕4个月大小,质硬,边界清,不活动,压痛.超卢下可见大小约140 mm×107 mm×90 mm实质不均匀包块,提示右侧卵巢癌.实验室检查:血CA125>600 kU/L,尿蛋白(+++),红细胞(+),白蛋白17.4g/L,尿素氮4.40 mmol/L,肌酐58 mmol/L,血小板311×109/L,24 h尿蛋白量3934 mg.抗核抗体阴性.遂于2008年10月29日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卵巢(右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扁桃体及软腭的畸胎瘤罕见,我院曾收治两例,报告如下: 例1:男,出生后8天,因有一鸡蛋大的肿块突出于口外,不能吮乳,呼吸困难,于1981年4月初入院。查右侧扁桃体上极有一带蒂的表面凹凸不平的肿  相似文献   

20.
患者,性,26 岁.因“咳嗽伴声嘶1 年余”于2008 年7 月入院.查体:气管居中,双侧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会厌(-),声门上区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2cm×3cm×3cm ,表面粗糙,遮盖双侧声带中后部.颈部CT 及MRI 示:环后区见一软组织肿块,卵圆形,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大小约22mm× 31mm×33mm ,密度均匀,左侧披裂及声带可能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