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产地黄连中6个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黄连药材加工品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黄连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1碳酸氢铵溶液(每1 000 mL碳酸氢铵溶液含7 mL氨水,1 mL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黄连药材中6个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且其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不低于0.30%,0.40%,1.10%,2.02%,1.45%,6.58%。结论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黄连药材质量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Thunb.)DC.]民间广泛用于解热、消炎和治疗神经痛等。我校药学系植化教研室从产于浙江临安的木防己中分离到木防己碱和异木防己碱。盐酸木防己碱(TrL)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不产生身体依赖,ⅳ给药可降低猫的血压。本文报告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研究TrL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3.
邵建芳  吴怡  丛林 《中国药师》2013,16(5):650-653
目的:建立湿热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薏苡仁,防己,连翘;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防己,连翘,防风,关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结果: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防己,连翘,防风,关黄柏,阴性均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在5.2~105.1 μg· L-1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盐酸巴马汀在5.2~ 104.4 μg·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本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99.3%,RSD分别为1.2%,2.0%(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湿热痹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木防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生  梁华清  廖时萱 《药学学报》1991,26(10):755-758
从浙江产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DC.)根中获得四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Ⅰ~Ⅳ,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分别为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Ⅰ)、木防己碱(trilobine,Ⅱ).N-氧化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Ⅳ-2-oxide,Ⅲ)及N-去甲基木防已碱(nortriiobine Ⅳ).其中Ⅲ为一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防己诺林碱在细胞水平抗H1N1病毒的作用,阐明防己诺林碱调控细胞自噬抑制H1N1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312 5、0.625 0、1.250 0、2.500 0、5.000 0、10.000 0、20.000 0、40.000 0、60.000 0μmol·L-1的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活力的影响;MDCK细胞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防己诺林碱(2.5、5.0、10.0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以感染复数(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MDCK细胞,加入防己诺林碱共同孵育12 h,同时设置防己诺林碱(10.0μmol·L-1)与病毒共同孵育4、8 h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IN1 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H1N1病毒核蛋白(NP)]检测防己诺林碱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PI/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防己诺林碱(10.0μmol·L-1)对MDCK细胞死亡的影响;qRT-PCR法检测防己诺林碱检测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中的原小檗型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出6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对照品。本试验为首次采用直接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黄连中得到盐酸表小檗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己诺林碱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MTT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防己诺林碱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防己诺林碱对A375细胞转移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防己诺林碱对A375生长转移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防己诺林碱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转移。10、20、40μM/L防己诺林碱处理A375细胞后,对其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43.81%±1.53%、48.64%±4.65%、50.69%±4.99%。20、40μM/L防己诺林碱处理A375细胞作用24 h后,对其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14.95%±4.31%、33.03%±5.46%。防己诺林碱显著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DK4、CDK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P<0.05)。结论防己诺林碱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转移,可作为治疗黑色素瘤的潜在化疗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3):2069-2070
目的:研究一种能同时准确测定复方防己颗粒中的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色谱柱ZorbaxsbCl。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02moL&#183;L^-1。“磷酸二氢钾-乙二胺(55:25:20:0.06),流速1.0mL&#183;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本法可以准确测定复方防己颗粒中的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能同时测定复方防己颗粒中的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方防己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粉防己化学成分氧化防己碱和防己菲碱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防已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块根中分离到五种结晶。其中三种鉴定为粉防己碱(tetrandrine,晶Ⅱ),防己诺林碱(fangehinoline,晶Ⅳ)和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晶Ⅴ)。晶Ⅰ和晶Ⅲ为新生物碱,其结构经光谱分析推定为Ⅰ和Ⅲ,结构Ⅱ已由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并分别命名为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和防己菲碱(stephanthrine).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中药中盐酸小檗碱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酸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化学名为5,6-二氢-9,10-二甲氧苯并[g]-1,3-苯并二氧戊环[5,6-α)喹嗪盐酸盐二水合物,成品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苦。盐酸小檗碱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毛茛科的黄连属和唐松草属、防己科的古山龙属、芸香科的黄柏属、小檗科的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中均有存在。含盐酸小檗碱的代表性药材有黄连、黄  相似文献   

11.
从浙江产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DC.)根中获得四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Ⅰ~Ⅳ,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分别为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Ⅰ)、木防己碱(trilobine,Ⅱ).N-氧化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Ⅳ-2-oxide,Ⅲ)及N-去甲基木防已碱(nortriiobine Ⅳ).其中Ⅲ为一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1 防己防己用于镇痛、利尿,含有主要成分防己根碱。 HPLC定量法——防己中防己根碱的定量 1.1 实验材料样品1~2号由日生连提供;3~11号为市售品。 1.2 标准品按佐佐木方法(药学杂志1958,78:44)分离而得,其物理常数与文献值进行了对照确认。A、B两社使用的标准品纯度范围是100.43士0.51%(CV 0.5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防己中木兰花碱、汉防己丙素、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0℃.结果:木兰花碱、汉防己丙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罗布麻片中防己诺林碱与粉防己碱的含量,控制药品中防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2 (5 μm, 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49:23:28:1)(每100 ml含十二烷基硫酸钠0.41 g);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 μl.以甲醇为溶剂超声30 min处理提取复方罗布麻片中防己诺林碱与粉防己碱.结果 防己诺林碱在19.04~304.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 758.4x-3.471 9(r=1.000 0,n=5),回收率为99.3%(n=6).粉防己碱在16.16~258.5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 194.4x-0.238 4(r=1.000 0,n=5),回收率为99.4%(n=6).结论 该法能准确测定复方罗布麻片中防己诺林碱与粉防己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防己诺林碱在细胞水平抗H1N1病毒的作用,阐明防己诺林碱调控细胞自噬抑制H1N1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312 5、0.625 0、1.250 0、2.500 0、5.000 0、10.000 0、20.000 0、40.000 0、60.000 0 μmol·L-1的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活力的影响;MDCK细胞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防己诺林碱(2.5、5.0、10.0 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以感染复数(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MDCK细胞,加入防己诺林碱共同孵育12 h,同时设置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与病毒共同孵育4、8 h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HIN1 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 [H1N1病毒核蛋白(NP)]检测防己诺林碱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PI/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对MDCK细胞死亡的影响;qRT-PCR法检测防己诺林碱检测防己诺林碱预处理、病毒感染早期药物处理、病毒感染晚期药物处理以及吸附和进入阶段给药对病毒复制的影响;MDCK细胞转染EGFP-LC3或EGFP-mCherry-LC3双荧光质粒,观察防己诺林碱对EGFP-LC3的荧光强度、EGFP-mCherry-LC3共定位的影响,设置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0.5 μmol·L-1)、自噬晚期抑制剂氯喹(10 μmol·L-1)、巴佛洛霉素A1 (100 nmol·L-1)对照。转染过EGFP-LC3质粒的MDCK细胞感染H1N1病毒,免疫荧光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的影响;体外培养A549细胞,以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II/LC3I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19 μmol·L-1 ;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抑制HIN1 mRNA表达,以浓度和时间相关性的方式抑制NP蛋白表达(P<0.01、0.001);显著减少H1N1诱导的细胞死亡(P<0.001);抑制H1N1病毒进入过程。与对照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诱导LC3荧光聚集,诱导EGFP-LC3和mCherry-LC3双荧光共定位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明显减少NP的荧光数量(P<0.001),同时造成LC3荧光积累并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引起LC3II积累(P<0.01、0.001)。结论 防己诺林碱同氯喹和巴佛洛霉素A1一致,阻断自噬途径,使病毒粒子在自噬体内滞留,破坏病毒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复方汉防己颗粒中主药防己有效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粉防己碱在5.4~43.2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3%,RSD为0.88%(n=9);防己诺林碱在3.0-24.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0.91%(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汉防己颗粒中主药防己的成分鉴别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舒肝饮丸为我院自制制剂,由防己等9味中药组成,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疗效确切。防己为该制剂主要药物之一,含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和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等有效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及其他制剂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含量已有报道田。笔者用甲醇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肝饮丸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天晓  杨晓虹 《药学学报》2008,43(5):461-466
本文探讨了异汉防己碱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首先以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CF-7/DOX细胞P-gp表达情况,以明确MCF-7/DOX细胞的耐药特征;然后采用MTT法检测异汉防己碱的内在细胞毒性及其对阿霉素(DOX)的增敏作用,并以RF(reversal fold)值评价其逆转效果;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细胞内DOX的蓄积量进行了分析;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异汉防己碱对MCF-7/DOX细胞P-gp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采用罗丹明蓄积和外排试验检测了异汉防己碱对P-gp功能的影响。整个试验以维拉帕米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MCF-7/DOX细胞是具有多药耐药表型且P-gp表达阳性的细胞株;无毒剂量异汉防己碱可明显增强DOX对MCF-7/DOX细胞的细胞毒性(RF=3.89),明显高于维拉帕米(RF=2.54)的逆转活性(P<0.05),但其几乎不影响DOX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异汉防己碱对MCF-7/DOX细胞P-gp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其可有效抑制P-gp的药物外排功能。因此,异汉防己碱可有效逆转P-gp介导的人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它可能成为有效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9,(11):1830-1833
目的分析汉防己碱(Tet)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Hoche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的活化情况。结果汉防己碱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汉防己碱可抑制DVL蛋白表达,抑制GSK3β在9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并降低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分子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水平。结论汉防己碱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对Wnt/β-catenin信号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已知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中的紫唐松草碱(Thalicapine)和 dl-汉防己碱(粉防己碱,dl-Tetrandine)对大鼠瓦克氏癌瘤256有显著的抑制活性。随后研究表明,汉防己碱的右旋对应体与其消旋体的活性相同。目前紫唐松草碱(1)和汉防己碱(2a,1S,1′S)已进入临床评价阶段。本文报道了确定肿瘤抑制活性对结构和立体化学要求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