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小儿多脏器功能障碍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不仅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靶器官之一,而且也是MODS的始发部位及促进全身MODS发展的动力器官,因此胃肠功能障碍在MODS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其发展至胃肠功能衰竭并阻断其他器官相继序贯性衰竭,对MODS的转归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135例伴有胃肠系统功能障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98例符合MODS并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MODS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病因中感染占84%,严重缺氧、酸中毒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MODS患儿病死率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危重患儿MODS时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且病死率高。临床应早期干预,保护胃肠功能,预防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危重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时血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T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进行检测,探讨其水平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危重患儿50例及非危重患儿30例血GAS、MTL及IGF-1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危重患儿血GAS、MTL及IGF-1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F=49.61,55.18,18.23 P均〈0.001)。胃肠功能障碍组血GAS、MTL及IGF-1水平变化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455,4.241,2.672 P均〈0.001)。危重患儿器官功能障碍中4个器官功能障碍与2个器官功能障碍比较,MTL与IGF-1差异有显著性,GAS差异无显著性。危重患儿治疗前后血GAS、MTL及IGF-1水平及非危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32,4.352,4.706 P均〈0.001)。结论危重患儿MODS时血GAS、MTL及IGF-1可能参与危重症病情的发展,且与胃肠功能障碍及MODS发生有关,结合患儿临床对其血GAS、MTL及IGF-I进行监测,对估计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 1991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入我院ICU或住院危重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0例中循环衰竭伴胃肠功能障碍者 5 2例 ,在胃肠功能障碍后发生循环衰竭者 2 0例 ,仅 8例循环衰竭出现在胃肠功能障碍前 ;除 2例外 ,循环衰竭发生前均已存在 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并呼吸衰竭 76 / 80例 (95 % ) ,脑水肿 6 1/ 80例 (74 .9% ) ,心力衰竭 32 / 80例(40 % ) ,肾衰 4 / 80例 (5 % )。循环衰竭于住院d1发生 2 7例 ,d2 2 1例 ,3d以上 32例 ,循环衰竭出现后d1死亡 4 0例 ,d2 2 7例 ,3d以上 9例 ,仅 5例存活或放弃治疗。认为危重症患儿的循环衰竭绝大多数发生在严重腹胀之后或相继出现 ,是病情凶险和难以逆转的重要标志。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严重感染、缺氧、酸中毒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危重症时循环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111000@侯显堂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胃肠功能障碍(附50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近年来儿科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初人们认为它主要引起非典型肺炎的改变,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其肺外并发症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始发因素,易导致MODS,病死率极高。因此,对其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我院2005年1~5月收治的MP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50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儿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7个月~14岁,其中7个月~2岁5例,~5岁18例,~12岁20例,~14岁7例。发病后1~7 d入院,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80例临床确诊危重症患儿并胃肠障碍者采用综合治疗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轻度胃肠功能障碍 5 4例 ,显效 4 0例 ,有效 14例 ,有效率10 0 %。重度胃肠功能障碍 2 6例 ,显效 16例 ,有效 7例 ,有效率 88.5 % ,无效 3例。结论 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衰竭的早期表现 ,病情尚属可逆性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治疗胃肠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危重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时血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T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进行检测,探讨其水平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危重患儿50例及非危重患儿30例血GAS、MTL及IGF-1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危重患儿血GAS、MTL及IGF-1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F=49.61,55.18,18.23 P均<0.001),胃肠功能障碍组血GAS、MTL及IGF-1水平变化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455、4.241、2.672 P均<0.001)。危重患儿器官功能障碍中4个器官功能障碍与2个器官功能障碍比较,MTL与IGF-1差异有显著性,GAS差异无显著性。危重患儿治疗前后血GAS、MTL及IGF-1水平及非危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32、4.352、4.706 P均<0.001)。结论危重患儿MODS时血GAS、MTL及IGF-1可能参与危重症病情的发展,且与胃肠功能障碍及MODS发生有关,结合患儿临床对其血GAS、MTL及IGF-1进行监测,对估计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一部分 ,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病过程中。我科 1997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新生儿危重病例 2 6 8例 ,并胃肠功能障碍 38例 (14 .2 % )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均符合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7例 ,女 11例 ;胎龄 <37周 7例 ,≥ 37周 31例 ;体重 <2 5 0 0g 6例 ,≥ 2 5 0 0g 32例 ;日龄 <2 4h 14例 ,~7d 18例 ,~ 2 8d 6例 ;原发病 :新生儿窒息 2 1例 ,其中重度窒息 17例 ,早产儿伴生活能力低下 4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5例 ,大肠杆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PICU危重患儿发生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PICU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预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关系,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788例危重患儿中569例发生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29·3%,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χ2=0·357,P=0·896)。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意外伤害、急性脑功能障碍是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分别占39·4%、27·9%、16·7%和16·0%。对9种死亡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当天的危重病评分值、合并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胃液pH值、血糖浓度异常、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目和休克与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或P<0·001)。结论1999年以来,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依然很高。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意外伤害、急性脑功能障碍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年龄小于1岁、危重病评分低及合并MODS是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治疗原发疾病、调整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外,还可通过提供最佳营养支持、维护胃肠黏膜屏障及外科治疗等措施,以期降低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45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以探讨儿童MODS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5年12月145例在我院住院的MODS病例中68例死亡患儿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分别从年龄、性别、原发病、小儿危重评分、累及脏器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患儿145例,死亡68例,病死率46.9%(68/145)。累及器官在4个以上的病例病死率很高。在MODS死亡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除全身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与MODS病死率有显著关系外(P〈0.05),其他单因素与MODS的病死率关系并不显著。结论MODS病仍然是儿童ICU患儿的首要死亡原因,MODS的直接死亡原因与成人比较,大体上相同,主要是循环衰竭,所不同的是呼吸衰竭较成人明显升高,应该重视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及其在MODS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重症患儿并胃肠功能障碍者采用综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轻度胃肠功能障碍41例中,显效33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重度胃肠功能障碍19例中,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89.5%。结论胃肠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多见,是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表现,病情尚属可逆性,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治疗胃肠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危重病医学关注的重点.脓毒症患儿常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被认为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起源",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是防止发生MODS、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围生期常见的危重症 ,常继发于新生儿窒息、败血症 ,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部分。现将本院 1999年以来诊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 3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14例 ;胎龄 <3 7周 12例 ,≥ 3 7周 19例。体重 <15 0 0 g5例 ,~ 2 5 0 0 g7例 ,~40 0 0 g19例。原发疾病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13例 ,感染性疾病 (肺炎、败血症 ) 7例 ,新生儿硬肿症 4例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3例 ,颅内出血 3例 ,高胆红素血症 1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时间 :生后~ 2 4h 5例 ,~ 48h 1…  相似文献   

14.
小儿危重病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很多危重病的病程中均可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该文通过测定危重患儿TNF α, IL 1β和IL 6的变化及对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衰竭(MOF)和胃肠功能障碍及死亡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小儿危重病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炎症反应在胃肠功能障碍及危重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PICU2000~2003年收治的2 632例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IRS分级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及SIRS、MOF分级、胃肠功能障碍与死亡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MOF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功能障碍与MOF分级的关系用χ2 检验。TNF α, IL 1β和IL 6以 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IRS是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符合SIRS诊断指标项目越多,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越大(OR值4. 711),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胃肠功能障碍是MOF的危险因素,有胃肠功能障碍时,发生MOF的危险性增大(OR值1 450. 0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存在胃肠功能障碍时,MOF中出现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越多,差异越有显著性意义(χ2 =75.6, P<0.05)。以SIRS,MOF和胃肠功能障碍作为自变量,死亡作为因变量,SIRS,MOF和胃肠功能障碍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 642, 58. 252, 63. 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障碍组TNFα, IL1β和 IL6明显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 TNFα 90.51±3.32 vs 27.48±2.53, IL1β 8.13±2.34 vs 6.03±1.81,IL6 75.86±7.24 vs 10.96±2.24(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病关系密切,细胞因子参与了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临床应早期诊断胃肠功能障碍,早期干预。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 7(2): 134-136]  相似文献   

15.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部分。作者选择 1997年以来本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病例 ,回顾性诊断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 1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7例 ,男∶女为 1 5 7∶1。体重 :<15 0 0g 1例 ,15 0 0 g~ 2 5 0 0 g 10 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75例危重新生儿并胃肠功能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占首位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占第 2位 ;严重感染占第 3位。一种原发病患儿死亡率较两种以上疾病的死亡率低 (P <0 .0 1) ,单纯胃肠功能衰竭者死亡率较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者死亡率低 (P <0 .0 1)。结论 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严重感染是胃肠功能障碍的好发因素 ,存在多种高危因素或并其他脏器障碍死亡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始发因素,对其早认识、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选择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病例中,诊断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9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和器官的损害,尤以胃肠功能损害最为常见,严重的发展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其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个始发部位.及时发现胃肠功能损害,对控制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发展、维护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确保胃肠营养的正常进行、抑制促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胃肠道机制是成功救治MODS的关键[1].而通过对胃黏膜pH值(pHi)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胃肠功能损害.我科NICU从2001年8月至2003年10月对8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胃pHi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部分,因其"枢纽"性越来越引起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关注,为进一步分析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与相关诸多因素的关系.现将近年来发生的56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患儿中,男39例,女17例;日龄0-24h35例;-3d14例,-6d7例;胎龄:<37周36例,≥37周20例;体重:<2500g,25例;≥2500g31例;有窒息史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小儿危重症死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但多数情况患儿并非在急性低血压或低氧血症阶段死亡,而是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休克的某一严重并发症。衰竭器官数目愈多,病死率愈高,累及4个以上器官者病死率几乎1 0 0 %。国外文献报道,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数为37%、46%和5 8%时,病死率分别为2 2 2 %、65 %和80 %[1 ] 。未合并MODS的感染性休克患儿无死亡发生[2 ]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尽早识别和防治脏器功能障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感染性休克与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