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观察低分子肝素对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在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无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DVT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高龄及合并糖尿病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因素。结论低分子肝素有效降低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高龄、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4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48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2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9.6%,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科大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和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手术前尽可能地控制合并症,重视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五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要常规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尽早开始肢体等的功能锻炼,以达到预防凝血、改善微循环状态。结果髋关节置换术59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共67例骨科大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发生64例未发生DVT(95.52%)3例出现较轻度DVT(4.48%)。结论在围术期进行积极DVT地预防和手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等措施等,可明显地降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DVT的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两组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后使用弹性袜预防DV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疗程10d,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共发生14例DVT,发生率为12.7%;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症状较轻,及时停药观察后均消失.结论 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引流量、输血量与失血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赵国梁 《中国药业》2013,22(11):65-6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只采取基础预防手段,治疗组45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预防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7.78%,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气压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1]。术后患者大多制动3~5d,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小板反应性改变,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容易在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40%~70%[2,3]。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可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后12h首次使用,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C组)30例,未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DVT发生率A组15.6%,B组11.7%,C组40.0%(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近端DVT发生率A组3.1%,B组2.9%,C组20%(与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均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动静脉脉冲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药物预防DVT的软组织副作用有顾虑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惠芳  刘欣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220-2221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腘静脉、股静脉等下肢深静脉易发生DVT,少数栓子脱落可致肺栓塞(PET)导致死亡.国外文献报道,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52%,人工关节置换术为50%~60%,脊髓损伤引起瘫痪者为75%~80%[1].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 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本文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2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预防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4篇文献128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治疗后,DVT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44~0.92);术后引流量方面,合并后的SMD=-0.15,95%CI为(-0.29~-0.02);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25~1.56)。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预防性药物,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妇产科术后总发生率为8%~13%,其中以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其次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1].DVT患者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预防剖宫产术后DVT十分重要.我院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明  王丹娜  张莹 《海峡药学》2010,22(10):134-136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髋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用药组267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未用药组206例。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5%(4/267),非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4%(7/206),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出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预防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患者接受髋、膝关节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治疗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相比较其他药物也有较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 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儿111例,术后3~13 d行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情况;对13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31.5%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R)25.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50.0% ;未见症状型肺栓塞患者.结论 术后DVT发生率与关节置换种类有关,TKR高于TH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