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本科护生)职业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级6个班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干预1学期,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本技能综合》单科成绩、综合成绩、人文素质、沟通技能态度和其所具备的护士胜任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护理基本技能综合单科成绩、综合成绩、人文素质得分沟通技能态度得分、护士胜任特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于本科护生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学习成绩、人文素质、沟通技能态度和护士胜任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以提高本科护生职业胜任力的临床教学模式。[方法]将59名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护生采取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相结合的带教方法。于实习结束后分别对护生的职业胜任力进行测评。[结果]经过40周的临床实习后,观察组护生职业胜任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领导和创新能力外,其余维度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3.
胡静  刘蕾  丁宁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118-119
目的: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法,观察组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观察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成绩、各项能力及观察组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可情况.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成绩及各项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多元智能理论给予肯定.结论:在本科护生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能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各项智能及综合素质,为临床护理输送优秀护理人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护生采用传统床旁教学,实验组31名护生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测评两组护生床旁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床旁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各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见习后总结、反馈,对患者尊重、关怀,护理评估水平,健康促进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见习报告成绩、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胜任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账工具配合医护一体化带教对骨科护生综合能力、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选取某院骨科实习的4年制本科护生8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护生接受骨科院内常规医护一体化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手账工具培训。实习3个月后评估两组护生护理知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核心胜任力以及教学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生护理知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专业发展等各维度核心胜任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士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带教配合手账工具培训不仅明显提升骨科实习护士护理知识、案例分析综合能力,提高核心胜任力水平,还可明显改善教学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病例教学法在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2月28日在危重症医学科学习的18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病例教学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护士核心胜任力评分、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习4周后,观察组核心胜任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习4周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病例教学法能改善危重症护理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有效提高护生临床胜任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理念在培养本科临床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64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护生给予常规教学,观察组护生给予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理念进行教学。对两组护生教学前后的核心能力评分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本科临床实习护生教学前在终身学习、临床技能、评判思维、道德和责任及核心能力均分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本科临床实习护生教学后在终身学习、临床技能、评判思维、道德和责任及核心能力均分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给予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理念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本科临床实习护生的核心能力,是一种培养本科临床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2,(30):121-1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ICU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实习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实习4周结束后观察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和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效提高理论、实践成绩,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站式仿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5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多站式仿真教学方法。实习前后,考核两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并采用自制临床本科护生OSCE反馈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两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及自制临床本科护生OSCE反馈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及自制临床本科护生OSCE反馈问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站式仿真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本科实习护生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还能提高护生问题分析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提升核心胜任力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探讨该临床教学模式对提升护生核心胜任力的效果。方法建立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小组,查阅文献并结合实习大纲设计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表单,将100名实习护生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初期(第4周)、中期(第20周)、末期(第36~40周),由所在科室总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胜任力测评。结果两组护生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核心胜任力都有提升;实习末期,观察组的总体核心胜任力、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中期和末期,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护生的总体核心胜任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核心胜任力、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核心胜任力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对提升护生核心胜任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对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核心胜任力及综合成绩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便利抽样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本科护生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协助带教老师进行见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施,对两组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核心胜任力、综合成绩以及教师对实习护生的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习带教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四个维度得分分别为:分析能力(45.06±3.17)分、系统化能力(43.14±2.78)分、求知欲(46.73±2.65)分、认知成熟度(45.77±3.21)分,评判性思维总分为(310.75±2.63)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核心胜任力的三个维度人际沟通能力(19.17±3.05)、批判性临床思维能力(12.43±2.18)、专业建设与发展能力(41.93±4.25)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综合成绩得分(理论知识维度、案例分析维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协作式带教见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胜任力,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在ICU护生带教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给予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于入科第1天和出科前1天采用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护生核心胜任力。结果:出科前1天,干预组的核心胜任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生对护理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生带教中应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生的核心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反馈机制的案例导入式竞赛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17名护理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9名与观察组58名。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实习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反馈机制的案例导入式竞赛培训活动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基础操作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及护生的实习质量自评结果。结果 带教结束后,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基础操作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生实习质量自评(护理综合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维度、临床护理思维、沟通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职业精神)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反馈机制的案例导入式竞赛培训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进而提升其护理综合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优质护理服务在基础护理教育中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钦  赵岳 《全科护理》2012,10(13):1239-12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础护理教育中的开展,通过强化基础护理,重视培养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方法]将116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56名,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基础护理教学,观察组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强化护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两组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教学后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提高,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护理教育中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3级2个班的本科护生11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对照组(56名)和观察组(5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护生技能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法.观察比较2组本科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分和护理技能操作成绩.结果 观察组护生护理技能学习积极主动性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护生在学习驱动力和学习目标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无菌操作、口腔护理、鼻饲术3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格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学习积极主动性,并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值得在护理教学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级普通专科护理88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为实验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以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并对理论和实践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95.6%的护生认为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93.3%的护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 运用能力本位课堂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秀霞  黄菲 《护理学报》2018,25(10):10-14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前导的教学方式在本科护生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高校2015级本科护生124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观察组62名,对照组62名.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以案例为前导的教学方式.学习结束对2组本科护生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护生以案例为前导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本科护生多站式技能考核总分及各站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即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健康教育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法评价认同率较高,观察组本科护生对以案例为前导的教学方式的技能教学效果评价总分为65~77(72.16±3.46)分.结论 以案例为前导的教学方式可提高本科护生护理技能水平,对护生知识和能力均有提升案例前导模式的护理技能教学法注重护生在模拟临床护理情境中的综合性体验式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急救护理技术》项目化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专业1个班67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另1个班68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章节内容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项目化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95.52%的护生对项目化教学满意。结论: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急救护理技术》项目化教学可提高护生成绩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带教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实践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妇科护理教学中开展临床路径式带教,不仅有利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缩短护生临床适应期,提高带教老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生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入儿科实习的201名本科护生根据实习批次及护生意愿分为对照组100名和观察组101名,对照组3人因中途转院实习或请病假而退出,最终97名完成,观察组2人因中途转院实习或请病假而退出,最终99名完成;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开展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整个操作过程以护生为中心,结合临床案例让护生自主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操作中问题,每批次护生在儿科实习4周,每周进行2次3学时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操作中存在问题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对临床实践结合、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能力、自信心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护理人文关怀行动力方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儿科护生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可提升儿科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